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1916年中亚起义直接起因辨析(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 汪金国 赵义刚 参加讨论

这样,沙俄当局似乎找到了解决“异族”从军问题的“无危险”的途径。于是,沙皇正式钦准了大臣会议关于征调夫役的建议,并于1916年6月25日颁布《关于征调帝国异族男性前往作战后方从事防御设施与军事通讯建设以及与国防建设相关之一切其他必需工作之法令》。法令全文如下[2](P.25):
    沙皇陛下1916年6月25日圣谕:
    1.为在战区从事防御设施与军事通讯之建设,以及从事其他一切利于国防建设必需之工作,特在当前战时征调帝国如下地区19~43岁(含43岁)之异族男性,兹列清单如下:
    (1)阿斯特拉罕省与西伯利亚诸省之异族,不包括流浪之异族和定居于下属省份之异族:沿海省、阿穆尔省、勘察加省和萨哈林省,雅库特省中科累马州、魏霍扬斯克州和维吕斯克州,叶尼塞斯克省及各县之图鲁汉斯克与博古强斯克地区,以及托波尔斯克省之别廖佐夫县和苏尔古特县;
    (2)锡尔河、费尔干纳、撒马尔罕、阿克莫林斯克、谢米巴拉金斯克、七河、乌拉尔、图尔盖和外里海等省之异族;
    (3)捷列克与库班省及外高加索之穆斯林(不包括以实物税替代兵役之奥塞梯穆斯林和不应服兵役之土耳其人和库尔德人),居住在外高加索之叶兹德人、印吉洛伊基督徒和苏呼米州之阿布哈兹基督徒,以及斯塔夫罗波尔省之特鲁赫门人、诺盖人、卡尔梅克人及其他相似之异族。
    2.应征调异族年龄之确定,依据1.以及经内务部与陆军部同意,于1914年8月3日圣谕钦准之军事委员会有关条例规则,制定征调夫役细则。
    沙皇“征调夫役令”的颁布是沙俄当局军事殖民深入的必然结果。尽管这道命令同陆军部向“异族”征兵的计划有紧密的联系,但是两者还是有所不同。毫无疑问,1916年中亚起义的直接起因是1916年6月25日沙皇的“征调夫役令”,而非所谓的“征兵令”。“1916年7月8日,沙皇政府宣布征调19~43岁的男性‘帝国异族居民’到战场去修筑工事……这就激起了中亚细亚和哈萨克斯坦的民族起义。”[3](P.418)在此,我们有必要对以下不恰当的提法予以修正。这其中有张大军先生在《新疆风暴七十年》(台北兰溪出版公司1982年版,第330页)中的记述,“民国五年俄政府在哈拉湖一带哈萨克游牧民征兵,哈族不从,捕杀其头目数人,遂激成公愤”;帕尔哈提·阿帕尔在《中亚研究》(新疆社会科学院)上的撰文,“1916年7月4日在土耳克斯坦商业和手工业中心之一的忽毡(现塔吉克的列宁阿巴德市)3000多人参加的群众性抗议游行反对沙俄当局在非俄罗斯民族征兵政策。”[4](P.102)
    这里还需要指出的是,陆军部在初步制定征兵方案时,总会多次向各地督军征询意见并就此专门召开特别会议予以讨论,但是政府在拟定向作战后方征调夫役的方案时则根本不存在这样的做法,只是一味地想尽快向前线地带征调所需的夫役。因此,当这道命令以电报方式传达给草原边区总督和突厥斯坦边区总督,并于1916年6月28-29日转达给图尔盖省和乌拉尔省督军时,他们觉得非常意外,因为此前他们根本没有征调夫役的任何思想准备。[2](P.34)正如图尔盖省督军М。М。艾维尔斯曼致喀山军事指挥官的信中指出的那样:“6月28日内务部第18991号电报令传达1916年6月25日沙皇向作战后方征调夫役的法令。命令转达我处之前,从未有人向我征求过任何这方面的意见。关于为作战后方征调吉尔吉斯夫役的命令,无论是对我还是对我省居民都是出乎意料的事。”[1](P.194)同样,突厥斯坦边区总督А。Н。库罗帕特金在致总参谋部的报告中指出,“边区居民和行政当局根本没有做好执行沙皇命令的准备。”[1](P.191)
    沙皇令规定,征调所有年龄在19~43岁(含43岁)之间的边区“异族”男性公民,其不合理性和不可行性是如此之明显,以致А。Н。库罗帕特金在会见陆军部副部长费罗洛夫时也不得不承认:“即使是在俄罗斯,征调19~43岁之间的男性公民参军,在两年之内尚难完成……何况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对突厥斯坦边区所有年龄在19~43岁之间男性公民的征调。首先,在经济上这将给当地居民以沉重打击,当地土著可能将荒废掉今年的收成,尤其是棉花的采摘,当然就更谈不上下种,包括来年棉花的播种;而游牧民则可能在相当程度上因无力迁徙而舍弃自己的畜群(因为留下来的只有儿童、妇女和老人)。”[2](P.40)
    1916年7月2日,突厥斯坦边区代总督М。Р。叶洛费耶夫主持召开了各省督军会议,会上决定编制各省、各县和各乡被征调人员花名册,同时规定加大产粮区和畜牧区的征调力度,相对减少植棉区的征调人数。最后决定预计在突厥斯坦边区各省征调25万人,分配名额清单为[2](P.77):锡尔河8.7万人,七河6.0万人,费尔干纳5.0万人,撒马儿罕3.8万人,外里海1.5万人,合计25.0万人。
    另据1916年12月8日内务部资料,草原边区各省预计征调人数23.3万人,配额如下[2](pp.503~573):阿克莫林斯克4.8136万人,谢米巴拉丁斯克8.5479万人,乌拉尔5.0270万人,图尔盖5.0万人,合计,23.3万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