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宗教信仰问题上,现代英国呈现给人们的是一个个矛盾表象:例如:英国牧师人员总数:1975年为38913人,1980年为37977人,1985年为37860人,1990年为39457人,1992年为39306人,在20世纪70至80年代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但90年代后又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而英国教会成员总数却一直呈下降趋势:1975年为8000169人,1980年为7525632人,1985年为7148085人,1990年为6931241人,1992年为6718247人。20世纪70-90年代的这种不规则情况并不奇怪,由于宗教教派发展的不规则性,在某些教派下降的同时,有些教派在人数和势力上都有上升的表现。在一些独立教派中,下降被上升的数字所抵消。但快速增长的教派人数很少见。总体来说,英国的非基督徒人数在上升,但数量还相对较小。然而,战后时期英国宗教多元化的趋势是不可否定的。例如,犹太教社区比过去就有很大发展。各个教派都在追求自己的特色,但英国宗教多元化的基本特点还是“有限多元化”,即主要在基督教范围内的多元化。 现代英国宗教主要有下列一些宗教和教派: (一)安立甘教 英格兰教会与世俗国家当局具有法律联系,长期具有国教的地位。但国教并不意味着英格兰的教会代表国家,英国政府在财政上也不资助教会,国教的地位仅仅标志着英国教会与英国政治具有一种合作关系。一方面,英格兰教会的国教本质是把联合王国内的“权利和特权”赋予一个教会,但这些权利和特权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相应的、不可避免的“约束和限制”。例如,26个英格兰教会的主教都有在任何时间在上议院旁听的权利,但这不可避免地意味着,即使国家不想控制主教,也希望维持自己任命主教的权力(注:P.韦尔斯柏:《英国教会如何运作》(P.Welsby,How the Church of England Works),伦敦1985年版,第45页。)。1970年,英国教会建立了自己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组织机构,英语为Synodical Government,我们索性把它翻译为“教会内阁”,这代表着英国国教的历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同时,这一变化也说明1970年在英国教会与国家关系的历史中是一个重要的日子。从1970年起,英国国教主教的任命权从首相手中转移到教会自身,这种转移对教会传统有着重要的影响。当然,1970年建立的体制本身引起了广泛的争议,例如,用“宗教会议(the General Synod)”取代了原来的“教会大会(the Church Assembly)”以后,究竟哪些人可以成为宗教会议的代表?是仅仅包括宗教的,还是也有世俗代表参加?宗教会议作为一个教会政策的制订机构,是教会成员的代表,但是,在英国许多信教者长期不参加教会活动,那么,这些人的利益如何体现(注:格里斯·戴维:《1945年以来的英国宗教》(Grace Davie,Religion in Britain Since 1945-Believing without Belonging),布莱克维尔出版有限公司1994年版,第141、167-168页。)? (二)罗马天主教 宗教改革后,英国天主教受到许多歧视,曾经长期为“边缘宗教”。19世纪中期以后,天主教地位大为改善,人数大量增加。数据表明,罗马天主教徒活动的最高峰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在随后的10到15年间,数字开始下降。参加天主教活动的人口从1968年的49%下降到1978年的32%,另一个统计数字也是这样:从1970年的47%下降到1986年的34%(注:S.黑斯廷斯:《1929-1985年英国基督教史》(Hastings,A History of English Christianity,1929-1985),克林斯出版公司,伦敦1986年版,第602-606页。)。从教徒的分布看,英国天主教的特点有这样几个:第一,在地理分布上,北爱尔兰是天主教徒的主要地区,另外,有大约11%的英格兰和威尔士成年人是罗马天主教徒;第二,在人口分布上,天主教徒主要是一些相对年轻的人,工人阶层、妇女阶层中人数较多,25%是第一代移民,是其他人口比例的6倍;第三,在宗教虔诚程度上,大约40%的天主教徒每周都参加教会活动,而其他教派每周参加教会活动的比例仅为8%。在做礼拜的人中,妇女人数多于男人,年龄大的多于年轻的,管理层的多于体力劳动者。尽管罗马天主教在英国早已经具有合法地位并有相当的发展,但罗马教皇还是对英国以安立甘教为国教和长期对天主教的歧视无法接受,所以,直到1982年教皇才第一次来到不列颠,天主教徒和非天主教徒都同样的关注这件事(注:格里斯·戴维:《1945年以来的英国宗教》,第56-59页。)。 (三)东正教 自20世纪中期以来,来自苏联和东欧的东正教徒移民在英国不断增加,使英国的东正教社区正在经历着一个从小到大的发展趋势。据统计,到目前为止,英国东正教社区内部的大多数人来自于传统的希腊东正教。但1989年东欧事变后极大地改变了西欧的宗教地图,来自东欧的移民人口源源不断地到达西欧国家,其中包括英国。东正教本身就是多样化的,这些移民的到来使英国的宗教多元化趋势更加明显了(注:格里斯·戴维:《1945年以来的英国宗教》,第60页。)。 (四)独立教会 在英国的各种教派中,“独立教会(the Free Churches)”是最难理解的教会,人们对独立教会这个概念的看法还很不一致。所谓独立教会就是现代被人们称为“不信奉国教者”的基督新教教派,英语为the Nonconformists,亦即与福音派神学观点一致的新教派别。在一战前几年,英格兰和威尔士的主要独立教会--循道宗、公理教主义者、浸礼派和长老派--人数达到最高峰,但每一个教派在每一年的人数增长情况有所不同。在1914年和1970年间,他们总成员人数下降了1/3,这种下降趋势从二战开始要比以前明显加快了。在1914年至1939年间,英格兰和威尔士平均下降6%,但在1939年到1970年间,英格兰和威尔士平均下降30%(注:D.汤普森:《现代英国的独立教会》(D.Thompson,"The Free Churches in Modern Britain"),见P.巴德姆:《现代英国的宗教、国家与社会》(P.Badham,ed.,Religion,State and Society in Modern Britain),莱温斯顿1989年版,第100页。)。 (五)伊斯兰教 穆斯林成为英国最大的非基督教徒的少数民族,准确数字是很难估计的,1990年有学者提供了一个数据认为,英国的伊斯兰社区中有110万人。英国的穆斯林来自许多不同国家,但毫无疑问,主要来自印度次大陆,尤其是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巴基斯坦穆斯林倾向居住在布拉德福德(Bradford)和西米得兰兹(West Midlands),孟加拉穆斯林愿意住在伦敦东区(London's East End)。在英国,另外的两种教徒是值得注意的。一种是印度教徒,大约40万印度人居住在大伦敦郡(GreaterLondon)和米德兰平原(the Midlands)的一些城市中;另一种是锡克教徒,主要集中在南奥尔(Southall)和格雷夫森德(Gravesend)。大多数印度教徒和锡克教徒是从东非来到英国的,因而,他们是两次迁徙的人,而这些迁徙都是与宗教相关的(注:格里斯·戴维:《1945年以来的英国宗教》,第64-66页。)。 (六)长老派 从文化角度看,英国长老派是一种异类宗教。或者说长老派本身就是一个多样化的宗教,有苏格兰长老派、爱尔兰长老派和威尔士长老派之分,代表着不同神学、不同地区和不同的社会定位。例如,威尔士长老派在许多方面比爱尔兰长老派或苏格兰长老派更接近英国国教。但是,一般说来,长老派在宗教虔敬和接受加尔文主义方面都是一致的,具有同样的教派特征。从都市化时代到“后基督时代”,长老派在宗派化趋势的冲击下,主要特征是相对孤立,用调和与排斥的分析结构进行分析并不合适。在现代英国教会与世俗世界的关系发生危机的情况下,在文化层面上,对长老会基督教徒来说并不那么尖锐,而且,调和与排斥战略所形成的紧张关系也不突出(注:A.D.吉尔伯特:《后基督教英国的形成--现代社会世俗化史》,第144-145页。)。值得注意的是,曾经风靡一时的长老派当年从苏格兰到英格兰再到威尔士,其影响和发展都有目共睹,其影响也无可否认,但现在,长老派的衰落不但是事实,而且似乎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这种情况不但反映了英国长老派墨守成规的严重后果,也反映了当代英国人接受新思想、追求新生活的趋向。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