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第20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纪实(之二)(7)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史学理论研究》 姜芃 陈启能 徐蓝 参加讨论

他认为,要认识这种道路首先要改变一下老套的思维方法,即只从世界的角度看中国,他主张要从中国的角度看世界。也就是说,中国有没有可能发展成另一种和谐社会,中国是否提供了一种变化了的现代性。这些都是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第四个发言人是来自日本东京的中村政则(Masanori Nakamura)教授,他发言的题目《战后日本的改革(1945-1952),什么是战后民主?》。这样一个题目与上述两个国家学者的发言题目有一定差距,而且,中村政则教授的发言对日本式民主具有批判精神。这似乎体现了会议主持人的特别用意。
    中村政则强调战后日本的改革是战败条件下的改革,或可称为“战败的民主”。这种说法一方面表现了日本实行民主的来之不易,只有战败了才有机会进行改革;另一方面,也强调了日本实行民主主要是从外部强迫的以及日本本国民主势力的虚弱。与德国和意大利相比,在战争中,日本国内几乎没有反对战争的力量。所以,战后尽管国际舆论普遍要求追究天皇的战争责任,但是,美国占领军注意到80%的日本国民赞同天皇制,不愿意反对天皇,因而有意保留了这一制度,实行了所谓“利用天皇制度却不支持它”的政策。这对以后日本的政治形态产生了重要影响。朝鲜战争和冷战的开始,使美国对日本战后初期的政策发生了改变,从强迫日本实行民主到扶植日本成为“反对共产主义的堡垒”和“远东的工厂”,他称这一阶段日本的民主是“冷战民主”。日本经济也在朝鲜战争中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据日本经济学家的估计,如果没有朝鲜战争,在1951年,日本GNP不可能有12%的增长,最多也只有9.4%,甚至是4.9%。
    对于日本民主的特点,中村政则认为,日本战后的民主是欧洲式民主、美国式民主和日本大正民主的混合,日本民主作为容器,把多党制和男性普选制包含进帝国体制的框架之中。在发言的最后,他提出,不可以说欧洲观念的现代性是稳定和没有缺陷的,世界历史上所体现的现代性也不是完美的理想。所以,我们应该去追求一种“可取的现代性”。这种“可取的现代性”不是欧洲式的民主,也不是美国式或亚洲式的民主,它应该产生于全世界人民所努力成就的各种民主观念的相互作用和渗透之中,产生于互联网之中。毕竟,民主是一种进程,一种确确实实的继续革命。
    对于上述几个发言,来自许多国家,特别是中国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评述和讨论。(姜芃)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