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已经对这个问题作了有力的回答:诺贝尔奖得主诺斯正在写一本书,他在书中比 较南美与北美的差别,二者都是西方文化背景,西班牙甚至在中世纪前有比英国更发达 的代议制。但是现在北美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地区,而南美现在还是发展中国家。诺斯认 为造成差别有三个主要原因。一是英国人治理北美实行地方自治,各殖民地由地方代议 机关治理,而西班牙、葡萄牙直接治理南美多年,把殖民地当作榨取税收的来源;第二 个是北美是个新教地区,由于英国传统受宗教革命影响,而南美是天主教统治。新教与 天主教的差别是,新教相信结社自由,任何人可以不经过他人批准而自立教会(所以有 成千上万不同的新教教会),而天主教的每个分支成立都要经过上级教会批准认可。新 教的自由结社意识形态,打破了意识形态和政治垄断,在意识形态和成立组织方面是完 全竞争的,所以社会更有活力和更富有公正性;最后,北美是普通法(不是政府立的法 ,而是老百姓自发形成的习惯法),而南美是政府立的大陆法。 可见,问题的症结仍在有没有自由和法治(两者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或自由和法治是否 足够与健全。难怪对英国文明有比较深入了解的严复,面对甲午战争中被日本打得惨不 忍睹的祖国,大声疾呼“身贵自由,国贵自主”,国家富强与贫弱的关键在于“自由不 自由耳”!而过了100年,印度经济学家、诺贝尔奖得主亚马蒂亚·森说的几乎是同样的 话:“自由不仅是发展的首要目的,也是发展的主要手段。” 经济、文化和学术的全球化顺之者昌,拒之者亡 以英国为开端的这个一切国家走向兴盛的模式,伴随着经济、文化、军事、政治在世 界范围内的角逐。这个角逐的过程往往非常残忍,给许多后发展国家带来痛苦和灾难, 与它在国内讲求人权和法治形成巨大反差。于是,不少人正确地从道义角度谴责这些残 暴的同时,却忘记穿透现象的迷雾掌握其中不可抗拒的趋势,这是反全球化运动至今还 不乏追随者的重要原因。应该提醒人们记住: ——这些残暴后面蕴涵着新的现代人类文明的诞生和发展。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现代 文明在全球范围内的胜利。以弱势群体和弱势国家的名义掀起反全球化运动值得同情, 但它是与经济、文化、学术发展的趋势背道而驰的。 ——这些残暴是现代文明尚未在国际范围内建立必要的规则和制度带来的恶果。经过 几百年的博弈,尽管有待完善之处随处可见,以联合国、世界银行、WTO、国际法院等 组织和条约体系的建立和逐渐健全为标志,人类有可能在国际范围内也逐步摆脱野蛮, 逐步告别残暴。 ——任何国家的盛衰决定性因素都是内因。世界上原生的现代化国家极其稀少,一批 又一批后发展国家和地区成功了,而相当大部分亚洲、非洲和拉美国家还在苦苦挣扎。 主要原因是愿不愿意向欺凌过自己的那些西方先进国家学习,勇敢地移植他们的制度, 而不是拒绝学习或学习那些枝节的东西。 正确认识各国传统与普世性的现代文明、文化多元与世界一体化的关系 有个流行甚广而欺世盗名的所谓理论是:文化是多元的;各种文化一律平等,无所谓 高低,因此不存在谁向谁学习的问题!说文化是多元的,这是毋庸争辩的常识,可是后 面的推论却十分可疑。 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念。说源自西方的自由、平等观念与宗法专制的等级观念没有高 低之分,无非是说某些国家的公民永远不能享有国际公认的现代公民权利。如此诱导人 们低眉顺眼当顺民,可谓欺人太甚! 文化的基本架构是思想、学术、知识以及其他信息的传播、传承和创造。说发达国家 的传播系统、教育系统、研究和发展系统与落后国家没有高低之分,有谁愿意相信吗? 这个似是而非的理论惟一的作用是可以满足落后国家和落后民族虚幻的心理,后果是 引导他们回避改革,心安理得地拒绝学习现代文明。这是一颗用蜜糖裹着的砒霜! 这个谬误的一个认识误区是没有区分制度性的文化和非制度性的文化。关系经济、政 治、法律、教育、传媒等制度性建构的文化,任何国家和民族除非不愿继续前进,都不 能不学习普世性的现代文化。至于非制度性的文化,例如风俗习惯即文化学上说的小文 化,以及某些文学艺术,确实没有高低之分或没有必要强分高低。应该尊重和保护的多 元文化,主要就是这些非制度性的文化。至于制度性的文化,它关系国家兴亡,世界各 国或迟或早总要大体趋同,而小有差别。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