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英国在萨尔问题上最初采取的是中立的立场。1934年10月18日,英国外交大臣西蒙在 接见德国大使冯·赫施时表示:“我们所关心的并不在于公决的结果,而是在于要确保 公决在可以使投票结果真正反映萨尔民意的条件下公正地进行。”“我们惟一关心的是 尽我们所能发挥我们的作用以确保公决在对各方均公平的条件下实施。”[3](p158)10 月30日,西蒙在与法国大使科尔宾谈及法国准备出兵维持萨尔秩序的问题时极力表明英 国的中立态度。他比喻说,英国作为国联的一员,它在萨尔问题上的责任就像选举监察 人,“我们的目标就是尽最大努力来实现公决在正常、和平的状态下完成……投票的结 果并不是我们关心的所在。”[3](p184~185)英国不愿意过多地卷入萨尔问题,更反对 外国力量干预公决。西蒙早在5月10日的备忘录中就明确阐明英国不愿派军队介入萨尔 公决的立场:“显而易见的是,我们不能够提供部队……我们应该留在幕后,因为这件 事情除了会带来麻烦外,什么也不会有,而且我们既不想与法国人争吵,也不想给德国 人以鼓励。”[1]9月7日,西蒙在给拉塞尔·斯科特的信中写道:“当然,在任何情况 下我们都必须避免承担责任,而且有关英国军队或警察应该被借用或雇用的主张是不可 思议的。”[1]11月5日,西蒙在下院回答议员质询时信誓旦旦地称:“从不存在任何使 用英国军队的问题,而且任何此类问题都没有考虑过。”[3](p196)11月15日,英国掌 玺大臣、出席国联行政院会议代表艾登在下院也表示,现在不存在、并且从来不存在派 遣英国军队前往萨尔的问题。对于诺克斯提议征召外国警察的建议,英国同样持反对态 度。9月5日,英国外交部在拟订的有关萨尔管理委员会征召国际警察的备忘录中,抱怨 诺克斯的建议有可能连累英国,是极不明智的。由此可见,英国在萨尔问题上从一开始 就持一种中立、不介入的态度。 但是,短短两周后,英国的态度就发生了180度的转变。11月28日,英国内阁开会讨论 萨尔问题,原则上同意英国派遣部队参加萨尔公决期间的维和行动。决议写道:“暂且 采纳如下建议:即在下周召开的国联行政院会议上,英国代表应概述萨尔的困难与危险 局势,并指出,我们的看法是最好派出一支真正的国际部队。”内阁要求外交部和国防 部近日内全面讨论组建国际部队的可能性。[3](p291注5) 造成英国政策调整的直接因素是法国国内政局的变化。1934年10月9日,法国外长巴都 在马塞遇刺身亡,其继任者赖伐尔上台后调整了法国的对德政策,希望以萨尔问题为契 机,改善法德关系,因此在萨尔公决问题上做出了和解的姿态。11月6日,赖伐尔对德 国大使科斯特尔表示:“犯不着为了萨尔发动法德战争。”他认为,萨尔百分之百是德 国的,希望萨尔的回归能够改善法德关系。[4](p62)10月29日,赖伐尔召见英国驻法国 大使馆代办坎贝尔,第一次提出希望英国参与维持萨尔秩序的警察行动。他强调萨尔存 在纳粹分子暴动的危险,法国相信出动军队是确保避免暴乱的惟一方法,并且正在做出 动军队的准备。但他同时又指出,要求法国承担全部的义务是不公正的,希望英国和意 大利能够参与,哪怕是象征性的参与也好。[3](p182)次日,法国驻英大使科尔宾拜见 西蒙,转达法国准备派遣部队维持萨尔地区的秩序、但不愿意单独负责维持萨尔治安的 义务的态度。11月15日,法国外交部官员莱热与英国驻法使馆官员坎贝尔会晤,要求他 转达法国在萨尔问题上的如下意见:第一,法国不准备为承担条约义务以外的义务而采 取行动,而且法国将只在日内瓦参加有关萨尔问题的讨论;第二,法国军队目前正在进 行调动,目的是准备应付突发事件,以便随时应萨尔管理委员会的召唤行动;第三,如 果情况的确需要法国政府采取行动,法国将在萨尔地区所有预备警力消耗殆尽、急需进 一步补充的最后一刻派出军队。[3](p214)11月16日,赖伐尔又对英国大使克拉克表示 ,法国不会在影响萨尔投票者的问题上动一根手指头。当天,英国驻法大使克拉克向国 内报告说,法国的外交政策已经改变,赖伐尔在萨尔问题上已经放弃了巴都的做法,不 再向萨尔居民宣传维持现状的好处。[3](p217) 法国政策的变化直接引起了英国政策的变化。11月12日,英国掌玺大臣艾登向外交部 提议在萨尔问题上应该与法国采取一致态度。[1]此后,外交部开始研究英国介入萨尔 问题的利弊。次日,英国内阁开会讨论外交部的文件,会议没有做出结论。11月21日, 法国外长赖伐尔在日内瓦向艾登表示,他将尽他的全力确保萨尔问题不会成为法德两国 间的矛盾根源。因此,法国不会在没有国联授权的情况下向萨尔派出一兵一卒,而且为 确保萨尔公决顺利进行,他将向国联行政院提出建议,要求在事态危急的情况下,英国 、意大利与法国一起派警察维持萨尔秩序。他强调,如果德国人知道英意参与警察活动 ,则暴动就根本不会发生。[3](p217)23日,诺克斯又向艾登表示,他不能保证今后两 个月内萨尔能够安然度过而不发生严重骚乱,他认为最好是使用正规部队,人数至少20 00人。[3](p241) 与此同时,法国向英国继续施加压力,从一个侧面推动着英国政府的决策进程。11月3 0日,艾登从日内瓦报告说,法国外长赖伐尔透露他将在12月份召开的国联行政院会议 上宣布,法国应萨尔管理委员会请求而不得不采取的警察行动应该是国际性质的。这表 明如果英国赞同这一点,就意味着英国军队准备与法国军队一起接受在一旦被召请时就 进入萨尔的委托。如果英国拒绝,管理委员会就无所指靠。艾登建议,两种方针最好都 不采用,而改由英国向一支国际部队提供力量,由这支部队在整个公民投票期间在萨尔 担负警察职能。他还建议“英王陛下政府表示愿意根据(国联)行政院的邀请并在得到行 政院的同意时,迅速派遣一支英国部队”[5](p188~189)。 1934年12月3日,法国与德国签订了一项有关萨尔的经济协定。协定规定,德国用9亿 法郎赎买法国在萨尔的煤矿。同一天,赖伐尔再次呼吁英国参加维持萨尔秩序的警察活 动。英国驻法使馆官员坎贝尔当天在发回国内的电报中指出,赖伐尔肯定会在12月5日 召开的国联行政院会议上强烈要求贯彻他的建议。[3](p285)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