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关心的是德国的影响在罗马尼亚日益扩大及罗国内法西斯力量的增强。在底图内斯库与李维诺夫就双边援助条约进行初步的讨论之后,李维诺夫向底图内斯库指出,罗马尼亚处在法西斯化的边缘,其外交政策很可能会疏远苏联。李维诺夫对罗苏双方最后是否能缔约也表示怀疑。底图内斯库认为李维诺夫对罗国内情况的了解有误,夸大了罗国内的局势的严重性。他向李维诺夫表示,极右势力只代表罗国内的小部分人利益,不可能对罗的外交政策产生多大影响,罗将坚定地继续保持对法国的传统政策,保持与苏联的友好关系,如果罗马尼亚将实行亲德的政策,那就很难理解为什么他本人一直致力于与苏联缔结双边援助协定。底图内斯库的解释并没有打消李维诺夫的疑虑。李维诺夫认为底图内斯库在国内已缺少支持,对他签署条约的价值表示怀疑。李维诺夫进一步暗示,一旦罗政策有变,苏联将改变在比萨拉比亚问题上的态度,“为了改善苏联的防御,苏联将采取你们所知道的行动。”(注:[罗]B·兰格:《罗马尼亚与大国》(Dov B.Lungu,Romania and the GreatPorwer),伦敦,1989年,第78页。)生性高傲的底图内斯库对李维诺夫的态度极为不满,但他也意识到自己在国内的困境。 1936年7月初,底图内斯库突然从蒙特勒返回布加勒斯特, 向罗马尼亚国王和政府提出辞职。他显然感到自己的对苏政策受到了国内右翼势力的极大攻击。早在6月末,他曾经给卡罗尔国王写过一封信, 表示:“我极为伤感,在我执行外交任务的生涯中,第一次我坦率地问我自己,我是否能继续下去,我反复考虑四年来我为之努力的对苏政策。”(注:[罗]扬·奥普雷亚:《底图内斯库的外交活动》(Titulescu's Diplomatic Activity),布加勒斯特,1968年,第103-104页。)辞职未被接受,底图内斯库以为,他可以用辞职来强使罗政府接受自己的意志。他提出自己留任的条件:罗政府官方声明支持底图内斯库的外交政策,并将这一点明确写下来,以免今后再就此问题发生争执。7月14 日,罗政府要员和底图内斯库一起就今后罗的外交政策签署了一份文件,文件中规定,罗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是继续努力使法国和小协约国缔结同盟反对一切侵略。至于罗的对苏政策,文件强调底图内斯库继续拥有1935年7月罗政府授予他的与苏缔约的全权。 鉴于国内外传言底图内斯库的外交政策缺乏支持,基本上是个人的外交,文件提到,罗政府将发表声明,完全同意底图内斯库的外交政策,底图内斯库的外交政策与政府一致,与国会一致,并符合罗马尼亚的利益(注:[罗]扬·奥普雷亚:《底图内斯库的外交活动》(Titulescu's Diplomatic Activity),布加勒斯特,1968年,第104页。)。第二天, 罗政府就此发表了有关的官方声明。 新获得与苏缔约的全权后,底图内斯库返回蒙特勒。他这一次感到有信心,“我可以给李维诺夫留下这样的印象,我有权力与苏联缔约。”(注: [ 罗 ] 扬·奥普雷亚:《底图内斯库的外交活动》(Titulescu's Diplomatic Activity),布加勒斯特,1968年,第105页。)然而,底图内斯库与李维诺夫就双边援助条约进行谈判,这一举措在国际上和罗马尼亚国内都成了曲高和寡。随着埃塞俄比亚事件和莱茵兰事件的冲击,欧洲国际局势进一步恶化,英法绥靖主义政策进一步发展,作为东欧一个小国的罗马尼亚,也就难以沿着这条联苏抗德的集体安全路线再走下去。 7月21日,罗苏就双边援助条约再次进行会谈, 李维诺夫对底图内斯库在国内获得的支持印象颇深,他对底图内斯库表示:“这一次,我看到罗马尼亚不仅仅是你一个坚持与苏联缔结双边援助条约。”(注:[ 罗 ] 扬·奥普雷亚:《底图内斯库的外交活动》( Titulescu's Diplomatic Activity),布加勒斯特,1968年,第105页。)双方会谈进展顺利,在主要问题上达成一致,李维诺夫建议双方在9 月份即两国外长出席日内瓦国联会议时正式签署,李维诺夫同时建议底图内斯库不要把翻译好的条约文本传给罗国内,以防泄露,被太多的人知道。底图内斯库接受李维诺夫的建议。 罗苏双边条约的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第一,条约规定双方相互提供援助,反对一切侵略者,这不同于法苏、法捷条约专门针对德国。苏联承诺,若罗马尼亚受到德国或匈牙利、保加利亚的侵略,苏联将对罗马尼亚提供援助,鉴于先前苏联一直支持匈牙利、保加利亚对罗的领土要求,这是苏联对罗作出的一大让步。第二,条约规定苏军应在罗政府的邀请下进入罗领土并应在罗政府的要求下撤离。底图内斯库在过境权问题上作了让步,但同时也得到保证,苏军过境问题的主动权在罗手里。第三,关于比萨拉比亚问题,底图内斯库希望苏联能明确承认罗对比萨拉比亚的主权,李维诺夫反对。因此,条约对此仍只是作了双方都可以解释的规定。只要罗马尼亚推行对苏友好的政策,苏联允许罗继续控制比萨拉比亚。 底图内斯库基本取得他所希望得到的,唯一遗憾的是在比萨拉比亚问题上未得到苏联更大的让步,如果能得到苏联承认罗对比萨拉比亚的主权,无疑会巩固底图内斯库在国内的地位;而在未能得到这一让步的情况下与苏联合作,无疑会进一步削弱底图内斯库在国内的地位。对李维诺夫而言,让步也只能止此,苏联不愿放弃对比萨拉比亚的要求,希望以此来影响罗马尼亚的对外政策,使罗马尼亚保持对苏联的友好,而一旦放弃对比萨拉比亚的要求,苏联就会失去影响罗政策的主要杠杆。 在和李维诺夫约好双方在9 月份的日内瓦国联会议时正式签署条约之后,底图内斯库未回罗马尼亚向罗政府汇报谈判情况,而是直接去了法国,与法国方面讨论小协约国和法国结盟事宜。8月末, 罗政府通知底图内斯库,内阁已经辞职,新政府即将形成,新组成的政府人员依旧,唯一的例外是底图内斯库的外长一职易人。 底图内斯库从1932年10月就任罗马尼亚外长开始,到1936年8 月29日去职。这四年的时间内,他积极推行集体安全政策,在依靠法国的基础上加强与苏联的合作,在欧洲外交舞台上取得了一般小国外长所无法取得的成就,其影响远远超出了罗马尼亚一国。底图内斯库的名字,同法国的巴尔都一样,成了当时欧洲集体安全的代名词。底图内斯库的去职,标志着罗马尼亚外交政策一个时代的结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