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康有为欧洲历史研究的类比法(2)
关于德国历史发展的研究 这是一篇不平常的关于内部文化的历史性文章,它体现了目的及方法学的工具意义,决定了对德国历史的认可,在20世纪初被中国最伟大的学者之一实现了。 康有为对德国的历史描写包括从日耳曼人的出现到俾斯麦领导下国家的统一,以及作为一个伟大强国的崛起。 这篇文章代表了一种新的历史写作形式,反映了康氏力求提供一种对世界历史的新观点,及他对传统中国历史传记模式的深爱。 我们首先注意到康氏随笔是一种有别于官方历史传记范文的写法。他继承了中国传统优秀文风,使用了夹叙夹议的形式,同一篇文章中不但进行了罗列而且进行了解释和评论。然而在1898年的文章中康氏仍用了“序”来表达他的政治观点和论据,我们发现现在这些观点和理论都与作者的观点一同反映在文章里。 在康氏的历史理论的新方法中我们可以发现,这种新的表达方法的特点,不再被视为一种不断循环的历史倒退论,而是单纯地认为是一种革命性的进步。 德国的历史被描述为一个从日耳曼原始阶段到现代高度发达阶段的革命进程,并于1871年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当康氏对德、中在经济和社会以及政治结构这些关键之处进行比较研究之后,超越传统的历史传记研究这个目的已变得十分明显了。例如,他分析了封地体制对独立城市群的出现和科学、哲学的兴起及其繁荣的重要作用。尽管康氏认为这样会给中国带来巨大的赤字,但他仍认为传统的君主社会还是对稳定社会更有益。最后,任何人不能忽视这样一个事实:在这些文章中所反映的德国革命的方向和前景,特别赞美了日耳曼语的要素和普鲁士的作用,反映了一个更伟大的德国历史传统的观点。然而就整个结构、主要目的和讨论的方法而言,文章仍受到了中国传统历史传记的很大影响。 首先,康氏简单地将一些中国的观点和中国的尺度应用于德国历史。基本重点没有放在描写德国历史上而是放在对它的评论上,对德国历史只进行了一般性地总结,这可以在编年学上找到它。根据西方编年学,每一个有历史意义的日子都被记下来,就像孔子时代那样。例如,孔子诞辰2422年,就是西方日历上的1871年,这一年德国战胜法国。另外一种中国式的观察德国历史的暗示便是用朝代来划分时代,及试图把统一的中央集权的普鲁士德国诠释为日耳曼文化遗产的终结。这种中国式的划分时代法的影响和这种视正统为合法的观点在这儿似乎显得很明白。 康氏分辨了接下来的几个德国王朝:“佛兰克之瑟灵部落日耳曼开创第一朝”、“佛兰克沙立曼一统日耳曼第二朝”、“萨逊英主为日耳曼第三朝”、“佛兰克朝再立失权为日耳曼第四朝”、“日耳曼第五朝”、“中世末王位空虚棋置奥大利族始世日耳曼帝位”、“奥普争霸及民权之兴”[9]。 第二,相似于中国的历史传记的传统,康氏对德国历史的关注更多出于种族上的实用政治目的,而不是纯粹的学术研究。这个目的将引导中国读者进行国家走向的判断。如让中国通过作者摆在面前的反映德国历史的镜子来了解、学习、掌握康氏的政治计划的正确行动和中国发展的框架。在2500年前,孔子就写了《春秋》,为一个完善的政府定下了一些准则,因为他明白没有其它的方法可以贯彻他的想法[10]。康氏文章的中心思想如下:在一个相对短暂的时间,中国应该能够实现富强,摆脱外国列强的压迫和上升为亚洲的主要力量,如果中国人能够把所有的精力集中在这项任务上,就像德国人那样,依靠最高统治者的威信,改定宪法,从而保证现代化的进程。在写于1908年的《补德国游记》中,他赞扬威廉二世的政治统治是一种平治,是中国的一个榜样。他用以下的方式总结了他的计划实施方法:“以宪法之民权为体,以英绝之君权为用”[11]。 第三,1904年后的德国开始在康氏的政治思想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至少在康氏的眼里像1898年的日本、俄国那样,达到了可值借鉴的地步。然而在1898年类比日本、俄国、法国及波兰历史的著作中,还主要集中在有无改革的情况上,到了1906年的作品便上升到了将整个德国的历史视为一面镜子的高度。现在他主要关心的是德国历史上的轩轾,及德国人成功的历史性原因,欣赏他们克服了自身的弱点和分裂,建立起了一个强大的国家。康氏认为在一个短时期内,德国人无论在自我方面(文化、影响)及征服其它方面都取得了成功。然而古老的中国,今天已有了几千年的丰富文化,仍被迫接受他人的颐指气使,奴颜婢膝,世上没有比这更让人羞愧的了!历史上的进退、起伏、得失的原因就像一片森林里的树那样多样化。研究多样化与现在相类比,总结其经验教训,并以此作为我们国家的一面镜子来改革现状,有谁会不严肃地接受这样一项任务呢?他说:“原古证今推因求果,以吾国鉴观变化之计其可略耶?” 康氏并不是惟一一位拿德国作镜子和楷模的中国人。在《日耳曼史》的序文中(一本1903在中国出版的中译本),作者争辩说,处于亚洲中心的中国必须将处于欧洲中心的德国作为一面镜子,通过学习管理改革国家的法规,从而达到学术上的激励作用。1915年,写了《德国富强之由来》小册子的作者也陈述了他的类比,为中国人富国强兵提供借鉴。他号召中国人民将强大的德国视为镜子,向德国人学习通过他们自己的能力获得拯救与新生,因为在当今世界上寻找振兴本国的例子时绝不能忘记德国的经验。他说:“然则当今之世欲求强国救亡之鉴固舍德莫属矣”。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