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论转型期英国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原因(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河北大学学报:哲社版 江立华 参加讨论

四、农村变革为迁移提供了物资基础
    农业生产的发展是这一时期农业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前提和基础。经济学家费景汉和拉尼斯就认为农业为城镇工业提供劳动力和储蓄资金是发展的原动力。而农业剩余向工业部门的引导又成为劳动力再配置的前提。转型期英国农村是以一种被动的姿态置身于整个社会的变革大潮之中,是在承受各种外来的刺激之后,方使自身旧有的自给自足的农本经济结构走向崩溃,商品经济得到发展。但农村经济也并非完全处于被动状态,它的变革和发展又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变革产生能动的影响。
    马克思分析农业发展与城市化的发展时指出:“因为食物的生产是直接生产者的生存和一切生产的首要的条件,所以,在这种生产中使用的劳动,即经济学上最广义的农业劳动,必须有足够的生产率,……使农业剩余劳动,从而使农业剩余产品成为可能。进一步说,社会上的一部分人用在农业上的全部劳动--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必须足以为整个社会,从而也为非农业工人生产必要的食物;也就是使从事农业的人和从事工业的人有实行这种巨大分工的可能;并且也使生产食物的农民和生产原料的农民有实行分工的可能。”[12](第25卷P715-716)马克思还指出:“从事加工工业等等而完全脱离农业的工人……的数目,取决于农业劳动者所生产的超过自己消费的农产品的数量。”[12](第26卷上P22)
    从马克思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农业生产的发展决定着社会的分工和有多少劳动力可以从农业中转移出去。16世纪和17世纪,英国的农业革命使农村的劳动力需求大为减少,从生产技术的角度提出了必须让农民与土地相分离的要求,扩大了农村无产者的队伍,同时提高了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和专业化水平。据估计,17世纪初到18世纪末人均农业产量约上升了3/4,人均年农业生产率增长约0.3%。[20](P162-163)从小麦平均单产看,17世纪中叶比16世纪中叶翻了一番,[21]从17世纪末到18世纪末,小麦平均单产又提高了50%。[22]正是由于农业的这种快速发展为工业发展提供了粮食和原材料,才使人口从农村向城市的迁移成为可能。换句话说,如果农业生产的发展不能满足工业人口增长的需要,那么,大工业中心的形成就不可能。另外,英国传统的婚姻制度和继承制度也使农村的人口与土地能保持一个合理的比例,农村人口压力相对较轻。而资本主义农场制经营方式,则使生产保持规模经营,一旦出现剩余劳动力,他们的唯一出路就是向工商业转移,向城市迁移,而不会滞留在农业生产中,改变农业的经营方式和土地占有方式。1600年以后,由于资本主义农场制的实现,英国的农业劳动力增长很小。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以及生产的专业化,导致社会购买力的提高,这有力地促进了工商业经济的发展。从英国发展历史看,16世纪农村人口生活水平普遍下降,购买力下降,在缺少需求拉动的情况下,城市的发展受到严重限制。根据布朗的工资指数表,1520年到1600年生活水平下降了40%,因此,除伦敦等部分城市人口继续增长外,多数城市的人口出现停滞,甚至下降,尤其是旧自治城市受到的影响更为明显。1640年以后农业生产发展,农村人口的生活水平开始提高,增加了对工业品的购买力,城市的发展也开始加速,特别是港口城市和中小工业城市迅速发展。
    总之,转型期英国人口增长形成的压力,农业变革释放出大量剩余劳动力,旧制度解体产生的后遗症以及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拉力等,这几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了这一时期人口的大规模从农村向城市迁移。应当特别说明的是,为了便于分析,我们把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分为几部分,实际上各种因素、各个力量始终是在总体意义上发挥作用,是很难把它们截然分开的。同时,各种因素随着时间、环境条件的变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大小也在发生变化。如转型期的前半段,农村的推力起着主要作用。后半段,城市的拉力起着主要作用。农村人口的向城市迁移促进了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缓解了农村的就业压力和生计压力,尤其是17世纪中叶以前的迁移无疑起到了安全阀作用,缓解了地方的饥馑局势,并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加强了城乡之间的社会经济联系。
    原文参考文献:
    [1]A.L.Beier.The Problem of The Poor in Tudor and Early Stuart England [M].London,1983.
    [2]P.Laslett.Family Life and Illicit Love in Earlier Generation [M].Cambridge,1977.
    [3]P.Clark.Migration in England During the Late Seventeenth and Early Eighteenth Centuries [J].Past & Present,1979,(83)。
    [4]E.A.Wrigley & R.S.Schofield.The Population History of England:1541-1871 [M].London,1981.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6]陈曦文。英国16世纪经济变革与政策研究[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7]R.H.Tawney.The Agrarian Problem in the Sixteenth Century [M].New York,1912.
    [8]A.H.Johnson.The Disappearance of the Small Landowner [M].Oxford,1909.
    [9]J.Thirsk.Economic Policy and Projects [M].Oxford,1978.
    [10]亚瑟·扬。农场主的工人雇佣和农场管理指南[A].杨杰。英国农业革命与家庭农场的崛起[J].世界历史,1993,(5):2-11.
    [11]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