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关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历史经验的思考(之二)(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军事历史研究》 彭训厚 参加讨论

马奇诺防线已成为法国沦陷在历史上的纪念碑。从1940年起迄今,许多人一谈到它就会产生厌恶之感,似乎如果法国没有马奇诺防线则也就不会失败一样。这种想法和看法不尽客观与全面。二战名将之一布莱德雷在其回忆录中对固定防线的价值曾作过比较客观、公正的评价:“它可以挡住我们的攻击并分散我们的兵力,于是敌也就可以有时间来组成其预备队并发动反击。但采取这样的方式用来作为机动预备队的屏障时,则一道要塞化的固定防线的价值可以与许多个师相当。不过,若无机动预备队则固定防线也就会变得毫无用处。仅只由于此种机动预备队的缺乏,所以马奇诺防线才对法国陆军变成了一座陷阱。”
    按说,法国人既已决定采取守势战略,建立一道要塞防线作为守势战略之基础,也是符合逻辑的,而且,依据当时法国人力仅及德国的一半等实际情况,对此也无可非议。其问题在于防御必须有攻击之相配合,否则就不成其为战略了。拿破仑曾说过:仅仅“躲在堑壕后面的终将失败。”法国真正的错误是不曾将其装甲兵力集中在法比边界地区。法国并非没有战车。但却不曾将其组成完整的单位,主要原因是其最高领导层的军事思想整整落后了20年。若以战车数量和技术性能而论,法国与德国相比,法国还占有相当的优势。问题在于法国不会使用现代化兵器。德法两国对战车的使用方法迥然不同。德国把一切战车都编成装甲师和装甲军,而法国则把绝大部分战车都分散在步兵师中,到战争爆发时甚至连一个可用的装甲师都没有。至于有关坦克、装甲战理论和思想,德国方面在古德里安倡导下已发展成相当完备的体系,而在法国几乎完全不存在,尽管这种理论和思想本来发源于西方。专凭这一点,即可解释法军何以惨败。另外,法国地面部队在组织上和思想上的弱点又因缺乏空军支援而变得更加严重。实际上,法国并不缺乏工业基础。其空军的落后决不可以此为借口。主要原因在于,在法国的国防体系中,陆军居于支配地位,在军事预算的分配上,空军应得份额被陆军强占了。思想落伍的法国陆军将领们根本不了解制空权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性。
    总而言之,马奇诺防线对于法国的失败并不负有任何责任,真正应该负责任的是比马奇诺防线更不灵活、更加僵硬的远远落后于时代的法国军人的头脑。法国军人的头脑何以如此僵硬?第一次世界大战胜利者的自我陶醉是最主要的原因。他们一切的思想均以1918年的胜利为基础,而忘记了时间和潮流都在不断地向前推进。尽管青年的军官不乏诸如戴高乐等有识之士,但毕竟官卑职低,对于国家的军事战略根本不能发生任何影响。
    欧战爆发后,美国错误地判断日本会伺机北进,配合德国夹击苏联,根本没有想到日本会在1941年12月发动太平洋战争。美国在战争初期一贯奉行坐山观虎斗的战略,认为不应该急于参战,就是在法国战败之后,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还声称,当战争与和平的选择权还在我们手里的时候,我们应当避免冲突。美国根本没有把军事科学研究和武装力量建设放在应有的位置上,致使其军事科研和武装力量建设严重滞后。至1940年底,美国只有正规军26万人,加上国民警卫队23 万人, 也不足50万人。坦克只有500辆,武器弹药严重缺乏。 在太平洋风云突变的紧要关头,守岛部队和太平洋舰队的官兵仍照例在周末休假。因此,当日机来犯时,珍珠港陷于一片混乱,严重受挫,元气大伤。
    波兰自恃1920年曾打败过苏军,军事上盲目自信,军事思想仍停留在上个世纪依赖骑兵取胜的时代,波军建设中军兵种比例严重失调。在陆军中,步兵有30个师,骑兵有15个旅,骑兵占了很大比重,装甲师和摩托化师却没有。对海军和空军的发展则摆在次要位置。难怪英国人说,波兰首脑的思想落后了80年。它们对德国的闪击战茫然无知,竟闹出1939年9月以骑兵反冲击对德军大量坦克进攻的大笑话。
    即使首脑相对清醒的苏联,也未能完全摆脱第一次世界大战旧观念的影响,认为战争还会像以前那样,先进行边界掩护战。对德军突袭波兰和法国中出现的新特点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由于对战争爆发时间判断失误等原因,苏联没有及时安排新式武器的大量生产。部队装备陈旧,缺额很大。飞机80%陈旧,67%的坦克正在或需要进行大修或中修,新型坦克很少,而且刚刚装备到部队。火炮,特别是防空武器和防坦克武器尤为缺乏。弹药严重不足,仅能满足1个月的作战需要。 苏军没有独立的国防通讯网络。平时没有建立紧急报知系统,上级指令无法及时传达到部队。战场建设速度缓慢。旧国境线上的边防工事大部已拆除,新国境线上的筑垒地域尚未完成。原定在西部修建的170个机场, 绝大部分没有峻工。各级领导机关均未构筑地下指挥所。部队整编进展迟缓,缺额颇大,且战备训练脱离现代战争实际。平时缺乏打集群坦克、反空袭和组织协同动作的训练。由于1937~1939年肃反扩大化的影响,各级指挥人员和司令部人员军事理论水平、指挥作战能力和文化科学知识较差,大部分尚不具备与其职称相称的战役、战术素养。“大清洗”的后果不仅使苏军丧失了大批有才干的指战员,而且被迫害者的军事理论和所实施的战备措施同时遭到破坏和废除。如苏联元帅图哈切夫斯基被处死后,他所提出的关于集中使用坦克的正确理论竟被斥之为“轻视人的作用”的“帝国主义的军事理论”。坦克军的编制也一度被取消。尽管1939年后苏联对肃反扩大化的错误有所改正,但它对苏联军事科研和武装建设的恶劣影响和破坏决非短期内得以消除。这也是造成苏德战争初期苏军严重失利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苏联万万没有料到德军从一开始就投入75%以上的主力,并集中使用大量坦克、飞机,实施宽正面、高速度、大纵深的突击。苏联的军事理论,片面强调战略进攻,忽视战略防御的地位与作用,没有周密的战略防御计划和准备,更没有考虑一旦经受不住敌人强大突击时暂时实施战略退却的问题,不少官兵被俘,损失惨重。
    这些国家军事思想之所以落后,其主要原因在于战争观上的形而上学,研究军事墨守陈规,不能着眼于发展和特点;思想上骄傲自满,故步自封,缺乏认真的敌情研究,缺乏创新精神,不善于学习和探讨在现代科学和技术兵器发展的条件下新的作战理论和方法,以及与此相适应的武装力量建设。战争是发展的,作战方法也随着军事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来源于战争实践又指导战争的军事思想、军事理论,也应随着战争的发展而发展。企图原封不动地以过去战争的老经验来指导下一次新的战争和与之相适应的武装力量建设,必然要遭到失败。军事思想落后必然挨打,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侵略国家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一条沉痛的经验教训。战争的历史表明,在武装力量建设和战争指导上,必须力求主观与客观相符合,但这决非易事。正如马克思在评论克里木战争时深刻指出的:“长期的和平使得军事学术的倒退同工业发展给兵器带来的改进成正比。”在战后半个多世纪的和平环境中,更要求我们特别警惕军事思想落后于客观实际,要吸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教训,重视军事科学研究和武装力量建设,使军事理论真正成为武装力量建设的先导,走质量建军和诸军兵种协调发展的道路。未来反侵略战争的胜利,只有靠先进的军事理论指导,战前诸军兵种协调发展,战时协同作战作才能取得。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