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研究若干问题商榷(2)
编者说:“汉谟拉比在位时,除亚述和埃什嫩那未被最后征服外,基本统一了两河流域。”汉穆腊比在他的法典前言中清楚地说埃什嫩那(以城神提什帕克和宁阿祖为代表)、阿卡德、(亚述的)尼尼微和阿淑尔是他国中最重要的第20至23个城市。他的32年的年名告诉我们在其31年“汉穆腊比王击败了埃什嫩那、苏巴尔图和库体的乌合之众”。他的第38年的年名是:“汉穆腊比用大水冲毁了埃什嫩那。”用巴比伦年名(叁苏伊鲁那10年至26年)定期的行政泥板在埃什嫩那附近的图图波城中发现。其中提到巴比伦军在该城,埃什嫩那和其它原属于埃什嫩那的在城镇驻扎。这些证据无疑表明,汉穆腊比在其31年重挫埃什嫩那联军,在37年攻占了埃什嫩那。根据他的37年的年名,在灭埃什嫩那的前一年(36年),汉穆腊比派大兵北上击败了亚述地区的土如库、卡克穆及苏巴尔图(亚述)的联军。这些亚述联军很可能是埃什嫩那对抗巴比伦的盟军。在攻占埃什嫩那的次年(38年),他以此为基地,再次沿底格里斯河进军上游,前去征服被叫做苏巴尔图的亚述地区。当时阿淑尔至尼尼微一线的底格里斯河谷地区的政治中心不在阿淑尔而在沙姆西阿达德王朝的首都埃卡拉图。 巴比伦人称埃卡拉图以及其东的图如库(Turukku)人和库提人控制的大、 小札布河地区为“苏巴尔图”。亚述的西面是哈布尔上游地区,有布闰达(Brunda)国,再往西至巴里赫河和幼发拉底河地区有札勒马库各部。这一大亚述地区(两河流域北部)的臣服被汉穆腊比用作他39年的年名:“汉穆腊比王打垮了(直译:以棒击头)苏巴尔图国、埃卡拉图(城)、布闰达和札勒马库国,从底格里斯河岸至幼发拉底河岸。”[3](P33-34)。另外,一块记载古巴比伦军队行军路途的文件记载了巴比伦军队从拉尔萨出发,走过全部亚述地区到达幼发拉底河西岸上的埃马尔城(《楔文研究杂志》第18期,第57页)。这种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的通衢大道只有在大一统的巴比伦王国才可能出现。因此,汉穆腊比征服或绥靖了包括埃什嫩那和亚述地区的全部两河流域的史实应不容质疑。在汉穆腊比之子叁苏伊鲁那第八年下半年,拉尔萨城和其旧属乌尔、乌鲁克等城发动起义。此后,被汉穆腊比征服的城市的起义此伏彼起,到叁苏伊鲁那14年,南方的叛乱才全部平定。在19年,埃什嫩那在一个名叫安尼(或读为伊鲁尼)的人领导下起义反抗巴比伦,旋即被镇压。此人没有留下任何年名或铭文证据表明他在起义前是一个独立的王公。从埃什嫩那考古发掘来看,当它的最后一个统治者兹里辛(Silli-Sin)被汉穆腊比或俘或杀后,埃什嫩那被毁成了一片废墟,没有任何新的统治者的地层被发现。甚至巴比伦的军队在本地区的中心也改设在其附近的图图波城(此城后改名为叁苏伊鲁那堡)[4](P35)。 (二)古巴比伦人的天文知识。编者说:“他们(古巴比伦人)依黄道上各星座代表的地段而划出太阳在一年十二个月所处的位置,即黄道十二宫。古巴比伦时期的文献中还记载了对流星、慧星等星的变异天象的观察。”(该书第79页)古巴比伦时期是指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1595年(广义,包括伊辛王朝)。这一时期没有任何天文泥板出土,我们唯一知道的是古巴比伦人曾系统的记录了金星出现的日期和方向,因为“金星泥板”传抄至新巴比伦时期。关于黄道十二宫,大英博物馆西亚馆司库沃克说:“我们现在所熟悉的把黄道每隔30度划分成12个星座似乎是发生于约公元前450年。”在那之前,定期于公元前1000 年的巴比伦天文学纲要《犁星》记载了18个星座:“(他们是)月神轨道上站立的诸神,月神每月经过他们的区位,并触及他们。这些星座在公元前8世纪被晚期亚述天文学者作为行星观察的参照点。 ……把这些星座划分成平等的30°的拱形区大概是受到把一年在理论上划分为12个30天的月份的影响。这(一年有12个30天月的理论上的划分)在古巴比伦时期(约公元前1800年)已经有了些证据。”[5](P15)由此看来,黄道十二宫出现很晚。最早在公元前1000年时,天空被划为18个星座。再往前溯400年的古巴比伦时期并没有任何划分天空的证据被知道。同时, 古巴比伦时关于慧星的记载也并不存在。沃克在同书中17页说:“在(巴比伦)天文日记中,最早的一个慧星记载定期到公元前234年2月。这一被记载的慧星很可能是中国文献中也记载了的同一慧星。” 三、古亚述时期和古巴比伦时期的亚述的沙姆西阿达德王朝 (一)亚述的地理环境。第四章的第一节编者说:“亚述地处两河流域北部(今伊拉克摩苏尔地区),是一个多山的地区,富有木材和矿产品。”(该书第99页)亚述的希腊文和英文是Assyria, 这是一个地区和国家的名字,大至对应幼发拉底河中游和底格里斯河中游之间的部分以及底格里斯河东岸地区,即两河流域北部。它的东面和北面的边缘连接札格罗斯山脉和小亚高原,境内只有捷别勒辛加和捷别勒阿基兹二座孤立的千米以下的小山,其绝大部分是海拔200 米以下的平原和丘陵,从西到东有巴里赫河平原,哈布尔河平原,底格里斯河和大、小札布河平原。所以亚述只能称为东、北两面环山的河谷平原地区,不是多山地区。另外编者把亚述地区和阿淑尔城邦同译为“亚述”(Assyria )易引起混淆。阿淑尔的楔文和西文为Ashshur/ Ashur是古阿淑尔城邦和阿淑尔城的名字。在摩苏尔附近的是阿淑尔最初的兄弟城邦尼尼微。后来,二城形成亚述王国的核心地区。两河流域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都以缺乏矿产和木材闻名。不知编者提到的“亚述富有”的是指何种矿产和木材?沥青矿多在幼发拉底河中游(石油是近现代的产物),此外,别无其它矿产。木材在亚述河谷平原这样缺乏以至于远征到黎巴嫩山伐运雪松是每位亚述王的主要的任务之一。南方虽产枣椰树,但它是果树。 (二)“古亚述时期”和“沙姆西阿达德王朝(埃卡拉图王朝)时期”是两个不同的断代概念和范畴。编者在第四章第一节第一小标题中把国际上通用的“古亚述时期”称作“早期亚述时期”。编者说:“公元前3000年代末,阿卡德王国灭亡后,在亚述形成了以亚述城(阿淑尔城)为中心的国家,开始了早期亚述时期(约公元前3000年末至公元前2000年代中叶)。”在阿卡德王国和乌尔第三王朝统治南方时,阿淑尔城中除了四个酋长和总督的短铭文被发现,没有其它任何文字材料。由于此时阿淑尔在政治、文化和经济上都依附于南方的先进的阿卡德和乌尔王朝,这一时期亚述地区的历史断代属于阿卡德和乌尔第三王朝的范畴,所以国际学术界没有发明“早期亚述时期”这一断代术语来描述阿卡德至乌尔第三王朝时的阿淑尔城。当然,我们可以把这两个时期的阿淑尔统称早期亚述时期,但应该与后面的古亚述区分开。在阿淑尔城出土了一些王铭和在小亚的卡尼什城发现了的大量信件和经济文书表明在乌尔第三王朝瓦解后阿淑尔城形成独立的城邦国家。这一时期阿淑尔居民所使用的语言和楔文以及文化与其后的沙姆西阿达德的亚述以及南方的伊辛、拉尔萨、古巴比伦等国的古巴比伦文化不尽相同,一个以阿淑尔城为中心的亚述王朝管理这一城邦。学术界把这一特定的王朝时期称为“古亚述时期”;把这一时期的语言和文字称为“古亚述语”,以和同时的其他地方的用的古巴比伦语相区别。 古亚述时期大致从公元前2000 年至公元前1814年。阿摩利人的王沙姆阿达德在公元前1814 年入主阿淑尔城并建立了一个以其邻城埃卡拉图为政治中心的、亚述最早的地区性国家。这样,以阿淑尔和其殖民地为中心的古亚述城邦时期就结束了。阿摩利人的新王朝在语言、文字、部族和历法等许多方面都和古亚述王朝有差别,却和南方的阿摩利各王朝的古巴比伦文化相同,所以学术界称这百年的时期为“古巴比伦时期”的沙姆西阿达德的亚述王国,即不称其为“古亚述”,也不称其为“早期亚述”。后来,这一被古巴比伦人称为“埃卡拉图国”的国家被汉穆腊比所征服,亚述地区一度属于巴比伦王国。不久,当北方脱离巴比伦时,亚述本地贵族推翻了外来王朝,建立了中亚述王朝。古亚述王朝和外来的沙姆西阿达德王朝的关系,类似我国宋和元的关系,不能把两个时期混为一谈。为了和古亚述王朝区别分明,法国的学者们称沙姆西阿达德的亚述国家为“北美索不达米亚王国”。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