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迎接中国的世界史研究新纪元(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世界历史》 何芳川 参加讨论

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果。从量的方面看,改革开放20年的成果,远远超过了这一世纪前80年的总和;从质的方面看,这一时期的成果,其水平和深度都有了明显的飞跃。它具体表现在:
    第一,学术研究与论述已经覆盖了世界历史的众多领域。无论是世界通史的各个历史时期,还是世界各地区史、国别史,从大的方面看,已经几乎没有空白。在大量的论文、专著与译著中,涌现出相当数量的优秀的研究成果,在我国世界史学的百花园里争奇斗艳。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由陈翰笙先生担任主编的、数以百计的世界史学者参与编辑、撰写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历史卷》的出版,标志着中国世界史学发展的新高度。
    第二,从涌现的众多学术成果可以看出,中国世界史学者的学术视野大大开阔,学术见地日益深化。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中国世界史学者的学术兴趣还集中在被十年“文革”所中断的那些领域,实际上还是五六十年代未能充分展开讨论和研究的那些问题,如一些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以及若干理论观点,等等。主要是进行反思或再认识。从80年代后期,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研究领域极大地拓宽、拓深了。从阶级斗争史扩展到政治史的各个层面;从政治史扩展到经济史、文化史,等等。近年来,一些专题史领域,如华侨华人史、妇女史、人口史、城市发展史、环境史等方面的课题,正在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青睐。仅以《世界历史》1998年和1999年两年发表的103 篇学术论文为例,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有80篇,占77%;其他如种族、文明、人权等分布面相当广泛,即使是政治史方面的论文也多深入到一种政治学说或一个时期的某项政策等更深层面去剖析,早已超越大人物、大事件述评的表层范畴。这里还要指出的是,在我国许多学者当中,对史学理论和方法论的兴趣,特别是大跨度的综合研究与比较研究的学术兴趣,依旧保持着相当强劲的势头。并且由于结合实践,对马克思主义的再认识、再学习,由于大量接触和消化国外,特别是当代西方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论的著述等研究兴趣,还有进一步加强的趋势。如我国学者独立提出或深入探讨的原始社会分期问题,原始社会公有制再认识问题,世界历史上的城邦问题,古代国家间交往问题,前资本主义政治经济问题,以及近现代乃至当代史中的一些问题,等等。在这里,我们还要特别提到,近年来先后离开我们的吴于廑先生和罗荣渠先生。吴于廑先生在他70高龄的时候,一马当先,出击前沿,大力倡导对世界历史的宏观研究与整体研究,亲自撰写了4篇相互关连的长篇科学论文, 并为《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历史》卷撰写了“世界历史”的纲领性长篇词条,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广泛关注。罗荣渠先生也是在他年近花甲的时候,开始着手就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世界现代化历史进程等问题,进行了卓有新意的探讨。令人欣慰的是,一些崭露头角的青年学者,正在这方面不断努力。他们发挥自己的优势,对若干多年来争论难休的热门问题,如奴隶制问题、殖民主义问题等,进行了颇有见地的讨论。这些讨论,不放空言,实事求是地深入考察问题的来龙去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令人信服。
    作为一门在中国尚属年轻的学科,我国的世界史学前面的路还很长,面临的任务还很艰巨。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大国,21世纪将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世纪。为了无愧于时代,无愧于我们的祖国,我们大家应该努力推进我国的世界史研究,早日迎来它的全面繁荣。让中国的世界史学者和他们的著作,真正得到国际学术界的了解、认同与钦佩。为此,提几点看法,与学界同仁共勉。
    一、学术研究的视野需要更加开阔,学术探讨的洞察还要更加深邃
    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的世界史研究,大致经历了两个思想与观念上的转变:一个是从“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框架中走出,提倡实事求是地探讨问题;另一个是从比较单纯地注意政治史、特别是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评价的套路中走出,更多地注意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总体及丰富内涵,注意研讨经济史、文化史、社会史诸方面的课题。今后,我们应该沿着这一健康的发展方向走下去,顺应时代潮流与人类社会的发展需求,顺应我国社会进步的根本需要,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推动我国世界史学的革新。一方面,由于各种原因的制约,我国世界史学科的基础尚比较薄弱,我们还需要对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与国家的历史进行深入的探讨。因为,不仅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而且即使是在我们以前比较注意耕耘的政治史领域,也还有许多薄弱的甚至空白的地方,正有待我们去充实、去填补。与此同时,我们对于人类社会从古到今的文明发展,应该特别着力进行跨学科的综合研究、比较研究与宏观研究。只有这样,我们中国的世界史学者,才能在世界历史发展的总体把握上作出自己特有的贡献。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与飞跃,在人类历史上如何推动社会的发展与文明的进步,如何引起人类社会生活的变化乃至整个社会结构与运行机制的根本变革,是一个特别值得注意的问题。我们相信,经过大量深入细致的具体和综合性课题的研究,中国学者编写的真正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的史学巨著:多卷本《世界通史》和《世界文明史》,应该在未来三五十年内应运而生。从现在起,我们几代中国的世界史学者,都要为此而努力。
    正如经济上我们要加入WTO一样,在文化、科学上, 具体而言在世界史学科的发展上,我们也要更加同世界接轨。这一接轨,可以使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掌握国外同行的选题焦点的流向;他们学术前沿的动向;他们最新提出的观点、最新发掘的资料,从而大大促进我们研究的深化,扩大我们与国际学术界交流的机会。同时,这一接轨,也有利于我国学者早日拿出自己有份量的科研成果,介绍给国际学术界,让中国的世界史研究在国际同行中引起重大反响。同时,我们认为,在“接轨”问题上,中国学者也要有自己明确的理念与定位。古代中华文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文化上则历来是别的民族和国家来向我们接轨。近代西方文明的领先、特别是西方资本主义、殖民主义的长期统治与主导地位,又容易产生并助长单方面向他们接轨的倾向。在我国世界史学科建设中,我们要注意上述两种倾向,既不自闭,也不盲从,对国际学术界抱着吸取精华,扬弃谬误的态度;更要逐步走向主动出击,进入国际学术论坛的主流,真正做到互动式的接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