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根廷,关于马岛的地缘政治论著也颇为丰硕。早在1970年,卡塞提诺(Cosentino)就指出:如果马岛被敌人控制, 则可成为进攻阿根廷港口的基地;如果世界大战爆发,巴拿马运河关闭,马岛则遏两洋要冲,战略位置极为重要。石油危机爆发后,马岛资源又引起阿根廷地缘政治学家的重视。一种较为乐观的看法是,马岛可望成为“新的科威特”。1976年英国学者歇克莱顿(Shackleton)在《福克兰群岛的经济考察》报告中指出:马岛不仅蕴藏丰富的石油,而且还蕴藏可观的天然气。这份报告发表后在阿根廷引起了不大不小的震动,刺激了阿根廷地缘政治中的马岛收复意识。此外,阿根廷地缘政治学者古斯塔沃·西里格亚诺又提出了著名的“三条轴线--三个阿根廷”的理论〔3〕。 他认为,阿根廷的地缘政治行动应当沿着三条轴线展开:一是沿着巴拉那--巴拉圭河航道的“河流轴线”,这条轴线赋予阿根廷参与巴拉圭、乌拉圭和南部巴西之间的国际工程的权利;二是沿着矫与阿根廷边界的“安第斯轴线”,这条轴线把阿根廷的影响扩展到玻利维亚和秘鲁;三是海洋轴线,这条轴线为阿根廷控制马岛、南乔治亚群岛和南桑得韦奇群岛在内的南大西洋的要求提供了理论根据。而这三条轴线又构成“大陆阿根廷”、“海洋阿根廷”和“南极阿根廷”的主动脉。西里格亚诺的理论充分表明:阿根廷地缘政治的焦点已从大陆转向南方:它不仅转向马岛,而且转向阿根廷领土面向的南极洲扇形区。在阿根廷地缘政治学家笔下,从南极洲扇形区至马岛,再至阿根廷大陆的漫漫长线,成为“大阿根廷的新边疆”。 如果说1970年卡塞提诺对马岛地缘政治战略重要性的认识建立在对未来世界大战爆发和巴拿马运河关闭的假设之上的话,那么,到80年代,随着超级油轮时代的到来,来自阿拉斯加和中东的超级油轮那庞大的身躯无法通过巴拿马运河和苏伊士运河,已成为无可否认的事实。这一现实又进一步使阿根廷地缘政治学家清醒地认识到,不仅是马岛,而且整个南大西洋已成为全球战略的重要区域。因此,在军人政治与地缘政治的亲合关系下,在阿根廷海洋地缘政治的氛围中,当阿根廷军人政权面临内部政治经济困境的情况下,武力恢复马岛应当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三、英国的马岛地缘政治观 如果认为英国的马岛地缘政治观与阿根廷的相同或相似那就大错特错了。事实上,英国人没有接受、甚至不理解阿根廷人的地缘政治思想。二战后,曾经辉煌的大英帝国逐渐沦为二流强国。1960年之后,英国从苏伊士运河以东撤出,其海军也逐渐从南大西洋地区撤出。1974年英国终结了与南非的西蒙斯城海军协定,标志着英国南大西洋时代的结束。因此,在英国大国地位急剧衰落的背景下,遥远的马岛对其来说实在是鞭长莫及。对英国人来说,尽管英、阿存在对抗,但与阿根廷进行经济和政治合作对马岛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因此,两国之间先后就邮电、通讯和其它服务协定进行了谈判。在整个70年代,无论英国的工党政府,还是保守党政府,都不断地致力于与阿根廷对话和谈判,英国甚至不惜放弃对马岛的某些主权。 由于马岛经济支柱的羊毛业的衰落,英国政府便委托歇克莱顿勋爵对马岛经济及其发展潜力进行考察和研究,力求找到振兴马岛经济的良方。但出乎英国人意料,歇克莱顿对马岛近海石油和渔业资源的研究招致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愤怒。阿根廷地缘政治家认为,这是英国人马岛地缘政治野心的暴露。但实则不然,英国对马岛经济潜力的研究是出于对该岛未来的着想,并非觊觎马岛资源和地缘政治价值〔3〕。而且, 由于对马岛石油储量还仅仅是一种推测,所以,歇克莱顿报告对马岛石油和渔业发展尚持怀疑态度。假如马岛石油储量丰富,英国人仍然担心,发展石油业可能会导致改变马岛固有特点和马岛人原来生活方式的不良后果。因此,歇克莱顿建议与阿根廷人进一步合作。此后几年,英国曾多次向阿根廷表示:如果有一个可行的政治方案,英国愿意谈判并撤出该岛。由于阿根廷政府在马岛主权上的强硬立场,始终未就马岛问题达成为各方所接受的方案。 同阿根廷对马岛的地缘政治价值的高度评价不同,英国对马岛的评价是低调的。科托沃-贝加列(Coutau-Bégarie)认为,在英美战略中,南大西洋简直不能与北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相提并论。如果说南大西洋引人注目的话,那也只是因为有合恩角和南大西洋东部地区的存在。此外,对巴拿马运河关闭的担忧毕竟是假设的,阿拉斯加的石油仍源源不断地从这里通过。在英美战略中,马岛实在是太偏远了。 同阿根廷人强烈的地缘政治观念相比,英国人的地缘政治观念要淡薄得多。二战后,欧洲地缘政治思想声名狼藉,直到70年代才开始受到关注。尽管如此,英国人在对马岛发展潜力的评价中,不仅没有使用地缘政治术语,而且对阿根廷的大量的地缘政治论著几乎是全然不知。即使英国当代著名的地理政治学家豪斯在他的论著中也没有提及阿根廷的地缘政治思想〔4〕。 难怪许多英国人认为阿根廷人武力收复马岛之举简直不可思议。 比较以上分析,英、阿地缘政治观存在很大差异:地缘政治在阿根廷受到崇奉,在英国遭受贬抑;阿根廷视马岛为其国家发展战略核心,而英国把马岛置于军事战略的边缘。因此,这种差异的地缘政治观导致阿根廷积极选择了战争,使英国被动地接受了挑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