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莱基“泛欧”联合思想与美洲经验:借鉴与超越(2)
针对上述情况卡莱基呼吁,欧洲国家必须在经济上联合起来,成立欧洲关税同盟,建立欧洲统一大市场。只有这样,欧洲经济才能全面复兴,才会具备全球竞争力。他坚信,这是挽救欧洲经济的唯一道路。如果欧洲经济继续分裂下去,欧洲小国就会沦为美国的“经济殖民地”,因为小国经济不是美国经济的对手,根本无力应对北美大市场的挑战,“这就像小商小贩无法和庞大的商业托拉斯竞争一样”(12)。卡莱基还相信,欧洲经济联合是符合全体欧洲人民利益的,欧洲各个国家的各阶层人民,无论是工人还是农民,企业家还是商人,都会从经济联合中受益。在憧憬美好前景的同时,卡莱基清醒地认识到,经济联合的问题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必然牵引出政治联合的前提。事实上,如果欧洲国家不收敛狂热的民族主义情绪,不消除彼此间的猜忌和仇恨,不裁军,不实现政治联合,欧洲的经济联合也只能限于一纸空谈。正像卡莱基所强调的:“只有建立在欧洲国家政治联盟的基础上,这种经济联合才是可能的。”(13)那么,欧洲国家怎样才能实现政治联合的目标呢?对此,卡莱基给出了具体、明确的答案。 二、借鉴、超越“泛美”联合的经验卡莱基认为,欧洲联合必须联系本地区的实际,不能超越欧洲的历史发展阶段。为此他强调,联合必须是循序渐进式的。在政治联合的初级阶段,“泛欧”应该学习“泛美”联合,建立大陆区域国家间组织。正是在“泛美”经验的启发、指导下,卡莱基成功地进行了欧洲联合的思想实践活动。不仅如此,卡莱基还大胆地提出一定要超越“泛美”经验,一定要实现“欧洲合众国”的宏伟目标。 卡莱基认为,欧洲现阶段各民族国家间的不同感要大于认同感,分裂的企图要强于团结的愿望,因此,欧洲联合必须循序渐进,不能超越历史发展阶段。就阶段性目标而言,卡莱基建议,“泛欧”不妨先学习“泛美”联合的经验。“泛美”是美洲大陆的国家间组织,其成员国的民族国家属性保持不变。他认为,“泛欧”应该先追随这种模式,“形成一个民族国家的共同体,共同体不会消除历史上形成的民族国家,而是把它们联系在一起”(14)。在他看来,类似“泛美”的松散联合不涉及出让、转移国家主权的难题,它更贴近两次世界大战间欧洲的现实,更容易为欧洲国家所接受。因此他强调:“任何一个欧洲的政治家,只要他胸怀欧洲的未来,都应该系统地学习泛美运动的历史经验。”(15)卡莱基有关“泛美”联合的历史知识,主要来自阿尔弗雷德·赫尔曼·弗里德的《泛美》一书。弗里德是奥地利人,德国和平协会创始人,德国近代晚期和平运动的倡导者、领导者。(16)在“泛美”运动的鼓舞下,弗里德于1910年出版了《泛美》一书,高度赞扬了“泛美”联合的历史成就。(17)从这本书中,卡莱基总结出“泛美”成功的若干历史经验。第一,“泛美”运动提出了美洲自治的政治口号。1823年12月3日,美国总统门罗在致国会咨文中提出:不允许在美洲建立新的殖民地,不允许欧洲列强干涉拉丁美洲国家的独立等。卡莱基把“门罗宣言”的精神概括为“美洲人的美洲”,即美洲的事情由美洲人自己管,绝不允许外来势力插手干涉。他认为,这个口号明确有力,营造了美洲大陆一致对外的政治气氛,激发了大陆内部国家的主人翁意识和共同体意识,起到了“泛美”联合催化剂的作用。第二,“泛美”运动定期召开美洲国家间会议。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泛美”会议于1889年在华盛顿召开。这次会议作出了一系列重要的决议,如运用仲裁原则解决国际争端,各国减少关税壁垒,共同建设美洲大陆铁路等。会议还成立了“美洲共和国国际联盟”。此后,在1901年、1906年、1911年相继召开“泛美”会议,大大加快了美洲国家联合的步伐。卡莱基对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会议不仅取得了政治、经济的实际成果,而且获得了巨大的精神成就。会议深化了美洲大陆的联合意识,加深了‘泛美’团结的情感,培养起广泛的‘泛美’联合公众舆论。”(18)第三,“泛美”运动设立了“泛美联盟”机构及各国分支机构。第一届“泛美”会议就决定设立“美洲共和国国际联盟”的代表机构“美洲共和国商务局”。第四次“泛美”会议进一步扩建“商务局”,并正式命名为“泛美联盟”。卡莱基看到,该机构为落实“泛美”会议的决议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在“泛美”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卡莱基不仅善于总结上述历史经验,更善于把它们直接运用到“泛欧”联合的思想、实践活动中去。在“泛欧”运动伊始,他就确立了分阶段开展运动的战略。(19)第一阶段是宣传阶段,卡莱基效仿“门罗宣言”,提出了“欧洲人的欧洲”的口号。(20)卡莱基的“泛欧门罗宣言”迎合了一战后欧洲人的现实心理需要,振奋了欧洲人的精神,为“泛欧”联合运动吹响了进军的号角。第二个阶段是设立“泛欧联盟”机构。卡莱基模仿“泛美联盟”在维也纳设立了“泛欧联盟”总部。欧洲的“泛欧”运动拥护者对此纷纷响应,在各国成立了分支机构。建立“泛欧”机构是开展“泛欧”运动的有力保证。第三阶段是按照“泛美”会议的模式,召开“泛欧”国家会议,并将其长期化、制度化、机构化。卡莱基梦想着欧洲能产生一两位像玻利瓦尔那样的政治家,邀请欧洲国家共同召开“泛欧”会议。他甚至从“泛美”的历史经验出发,预见了第一次“泛欧”会议的失败。“即便是第一次会议失败了,也没有关系,很快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会议,它们会继续完成此前未竟的事业。”(21)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泛欧联盟”共组织召开了五次“泛欧”会议,赢得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从以上三个发展阶段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泛美”运动对“泛欧”运动的示范效应,正是在“泛美”运动历史经验的启发、指导下,卡莱基成功地进行了“泛欧”联合的思想、实践活动。 在区域政治联合方面,卡莱基不仅要学习“泛美”、赶上“泛美”,还要超越“泛美”运动。在20世纪20年代初,他提出“泛欧”要学习“泛美”的经验是因为那时的“泛美”运动具有历史的先进性。“当‘泛欧’运动还只是一个纲领的时候,‘泛美’运动已经发展成为国家间的组织。”(22)卡莱基还告诫欧洲人不要忽视、低估“泛美”运动的发展潜力。(23)他当时对“泛美”运动抱有很大的希望,认为“泛美”会议将很快发展成为美洲邦联。但后来的历史发展表明,“泛美”会议逐渐沦为松散的地区性会议组织,在经历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快速上升期后,“泛美”运动在20世纪30年代陷入了停滞。对此,卡莱基批判道:“‘泛美’运动过去是榜样,现在是教训。”“‘泛美’虽有机构,但缺乏运动。这里只有一个僵死的体制,没有世界政策的活力。”(24)卡莱基所讲的“缺乏运动”,首先是指“泛美”没有形成广泛的社会运动,没有取得公众特别是社会舆论的支持。对此,卡莱基评论道:“‘泛美’运动的经验表明,没有强大的公众舆论做后盾,政府的努力也难见成效……如果我们把欧洲联合的事业完全交给政府,那就会像今天的‘泛美’一样,始终停留在运动的初始阶段,无法前进。”(25)“缺乏运动”其次是指“泛美”会议缺乏明确的外交政治目标。除了“保证美洲和平”“美洲国家权力平等”等基本原则的表述外,它未能回答有关“泛美”发展前途的重大问题。相反,大会陷于大量琐碎事务的泥沼中,在成员国无休止的争吵、纠缠中逐渐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和方向。卡莱基还认为,美洲可以接受区域联合运动的失败,而欧洲就不行。因为美洲地广人少,区域内各民族国家间关系相对缓和,一种类似“泛美”会议的松散合作就可以保证美洲的和平。相比之下,欧洲地少人多,区域内各民族国家间关系相对紧张,就必须采用一种更紧密的联合方式来巩固和保证欧洲的和平。(26)他深信“泛欧”会议只是一个开始,“泛欧”运动一定会发展、壮大,一定会向着“欧洲合众国”的目标前进。 三、拒绝照搬美国的联邦模式在政治联合的高级阶段,卡莱基指出,不应照搬“美利坚合众国”的联邦模式,因为欧洲不像美国,不具备民族大融合的历史前提。20世纪20年代中期的美国之行大大地加深了卡莱基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坚定了他走具有欧洲特色联合道路的信念。在此基础上,卡莱基明确提出,欧洲联合必须结合本地区的实际,重视本地区的经验,“欧洲合众国”应该是瑞士联邦的翻版和放大。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