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有中国特色的世界史理论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历史教学(下半月刊) 陈志强 参加讨论

吴于廑先生以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为指导思想,在其长期从事世界史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实践中,认真思考世界历史的发展特征,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历史纵横发展”理论①。他对于“世界史发展纵横”理论曾作出了清晰的概念和理论界定,认为“人类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两个方面:纵向发展方面和横向发展方面。这里说的纵向发展,是指人类物质生产史上不同生产方式的演变和由此引起的不同社会形态的更迭。……马克思主义史学在阐明人类历史的纵向发展方面已经作出了不少可贵的成绩。所谓世界历史的横向发展,是指历史由各地区间的相互闭塞到逐步开放,由彼此分散到逐步联系密切,终于发展成为整体的世界历史这一客观过程而言的”[1](pp.62-63《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史卷》 “世界历史”)。在这个理论中,有关前资本主义时代世界历史发展的观点特别值得注意。这一理论不仅否定了长期存在的“欧洲中心论”,克服了施宾格勒、汤因比等文化形态史观学者观察各个时代不同文明间横向联系的视觉盲点,展示出弗兰克、沃勒斯坦等学者有意或无意忽略了的“古代世界体系”的表述,也弥补了马克思关于前资本主义时代人类历史横向联系的内容。笔者认为可以将吴于廑先生有关前资本主义时代世界历史发展的理论内容概括为“一个整体、两个世界、三次冲击”。
    一、一个整体
    如何才能合理地描述人类发展变化的历史,历代史学家们给出了不同的方案。但是,他们或者因为各时代知识水平的局限,或者因为缺乏认识世界历史的环境,提出的各种关于人类历史发展框架的宏观解释都存在较大缺陷。吴于廑先生对此有过精到的点评,认为真正的世界史必须体现世界整体的观点。
    世界整体的观点就是从全局观察世界历史的发展。“所谓世界的观点是针对地区或种族的观点而言的。它应当排除地区或种族观点的偏见,全面而如实地考察世界各地区、各国家、民族的历史。但是直到现在,一部完好的、真正用世界观点写成的世界史,似乎还不曾出现。”[1](p.9《时代和世界历史--试论不同时代关于世界历史中心的不同观点》)他发此感慨的时间在1964年,正值他和周一良先生主编的《世界通史》②教材问世后不久,可见他对当时的那部教材并不满意。“文革”后的1978年,吴于廑先生在教育部召开的会议上再度作了《关于编纂世界史的意见》的发言①,比较详细地阐释了其世界史整体观。
    吴于廑先生全面分析了古往今来不同史学家对于世界史的看法,涉及司马迁、希罗多德、波里比阿、塔巴里、伊本·赫勒敦、弗莱辛的奥托等作家,“为世界、为天下写历史而又不从世界、不从天下全面着眼,在古代中国史学、古代希腊罗马史学、中古阿拉伯史学和中古欧洲史学中,都是习见的、可以说是没有什么例外的现象”[1](p.7《时代和世界历史》)。“对于古代的史家,我们也不应要求他们知道时代所不知的世界,利用时代所无法利用的文献。他们最大、最根本的局限,在于缺乏一个世界史家所必须具有的世界观点。”[1](p.4《时代和世界历史》)“但是能不能够说,近现代史家所写的世界历史,就能打破地区或种族的偏见,就具有世界观点了呢?一个总的答复是:不是这样。”“欧洲中心论者是以欧洲为世界历史发展中心的。他们用欧洲的价值观念衡量世界一切。”涉及赫尔德、黑格尔,“看来好像是颇能从全世界着眼了,但实际上列出东方是为了否定东方,中国和印度等等根本就不让在世界史上插足。”“朗克在晚年编世界通史,不但无视欧洲以外,而且无视东欧,分给欧洲以外的一点篇幅,不过是点缀而已。本世纪之初,威廉士……剑桥三史以及法国《人类的进化》等书……在以欧洲为中心这一基本观点上,和威廉士书如出一辙。……所以不论地理知识如何扩大,历史文献如何积累和传播,都不能保证近代西方对于世界史的研究具有全面的世界观点。”[1](pp.10~11《时代和世界历史》)“汤因比的历史思想,实际是别具一格的西方文明中心论。他给这个思想披上了一件炫目的博学的外衣,让人相信世界的历史就是许多文明生生灭灭而最后是西方文明胜利和独存的历史。”“看来要反对欧洲中心论还须探索一下如何在世界史中正确体现世界的观点。”[1](pp.13~14《时代和世界历史》)“欧洲中心论”史学家们的关键弱点在于习惯以欧洲为主体,囿于传统,而更多的是囿于种族和阶级成见,不能以世界为一全局,因而,也就不能如实地考察世界的历史。
    吴于廑先生则明确提出把世界当作一个整体看待的观点,也就是用整体的观察视角看待世界历史的发展问题。对于什么是“世界全局的观点”,他是这样阐述的:“这里说的以世界为一全局,并不是说,只要把各个国家、各个地区的历史全部汇编起来就行了。……世界史并不等于国别史和地区史的总和。……必须超越国别史和地区史,绝不是把国别史、地区史以一定的结构汇编在一起就是世界史了。”[1](pp.24~28《关于编纂世界史的意见》)要以超越地区史和国别史的视野,对若干涉及不同时代世界历史发展趋势的重要课题进行综合的比较的宏观研究。这种世界历史整体发展的观念,在理论上涉及观察世界历史的宏观视角,把历史发展过程的阶段性和各地之间联系的结构性有机结合起来。“在历史尚未发展成为世界史之前,曾经存在于各民族、各地区间长期闭塞的状态必然影响人们对历史观察的广度,不是限于这一国,那一国,就是限于这一地区、那一地区。……要使世界史这门学科真正做到以世界全局而不是任何一个局部作为历史考察和研究的对象。”[1](p.93《世界历史上的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
    为了克服观察历史的偏见,切实把握世界历史发展的“整体性”,就要使世界历史的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有机辩证地结合起来。“在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的漫长过程中,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并不是平行的、各自独立的。它们互为条件,最初是缓慢地、后来是越来越急速地促成历史由分散的发展到以世界为一整体的发展。纵向发展制约着横向发展。纵向发展所达到的阶段和水平,规定着横向发展的规模和广度。处于较低社会发展阶段的人类,不可能形成复杂的社会分工,不会有程度较深的生产社会化和专业化。与此相应,人们就不可能在较广阔的范围内进行经济上的以及其他方面的交往。不达到较高的物质生产水平,没有程度较深和方面较广的生产社会化和专业化,历史就只能是各个地区相互闭塞的历史,而非联系密切的,结为一体的世界历史。”“从这个意义上说,历史从野蛮到文明、从低级社会阶段向高级社会阶段的纵向发展,制约着它从部落到国家、从分散的各地区到联结为一体的世界的横向发展。横向发展一方面受纵向发展的制约,一方面又对纵向发展具有反作用。横向发展与一定阶段的纵向发展相适应,就往往能促进和深化纵向发展。”“可见,历史的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是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过程中的两个基本方面。它们共同的基础和最终的推动力是物质生产的进步。……物质生活资料生产的发展,是决定历史纵向和横向发展的最根本的因素,它把历史的这两个方面结合在一个统一的世界历史发展过程之中。”[1](pp.64-66《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史卷》“世界历史”)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