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马塞里努斯笔下的罗马工兵装备考(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古代文明》 刘衍钢 参加讨论

六、单兵机弩
    这种射手装备曾引起广泛争议。(67)著名古典军事作家维吉提乌斯提到两种独特的罗马军队装备:“手弩炮”(manuballista)和“弓弩炮”(arcuballista)。(68)马塞里努斯对此亦有重要记载:356年尤里安率精锐机动部队急行军攻击日耳曼人,部队的最重要兵种之一为“炮手”(ballistarii),这支部队奇袭日耳曼人大获成功。(69)因为是快速机动部队,这里的“炮手”显然不是指操作弩炮的工兵,而是指操作单兵机弩的射手。(70)有鉴于此,多数译文都将该词译为“弩手”(crossbowmen),他们的武器无疑就是维吉提乌斯所说的“手弩炮”或“弓弩炮”。(71)
    这种罗马单兵机弩的结构与性能如何,因为没有更详细记载,长期以来只能猜测。多数学者认为它类似于中世纪欧洲的十字弓(crossbow)。到了20世纪末,开始有这类武器的实物部件出土,目前学者们对罗马单兵机弩已有较详细认知。该武器实为一种超小型扭力发条弩炮,结构远比十字弓复杂,威力和射程高于普通弓箭。(72)
    七、特种箭矢
    马塞里努斯对于军用机械专用的特种箭矢等物有不少记载,涉及它们的型制与构造。比如《历史》对罗马人与波斯人使用的火箭均有介绍。(73)两者的材质与作用原理基本相同,但在结构与制造方面有极大区别。罗马火箭(malleolus)(74)为分段多孔中空结构,制作工艺明显更为复杂精良,杀伤力也更大:
    有一种专门的投射物,即火箭,其型制如下:箭杆以芦苇制成,箭杆与箭头之间固定有开缝的铁筒,铁筒上缠绕着亚麻,就像妇女们用的卷线棒。铁筒为精致的中空结构,表面有很多开口,筒内空腔中充满燃烧剂,做燃料之用。
    被射中的地方会持续燃烧很长时间,如果用水去灭火,火焰反而会更加猛烈,最佳的应付方法是往火上洒沙子。(75)
    《历史》对这种火箭的使用及效能记载颇多。比如360年的辛加拉(Singara)攻城战中,守城民众以火箭杀伤了众多波斯军队;(76)同年贝扎布德发生的两场大战中,火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77)此外在363年的麦奥扎马尔夏(Maiozamalcha)攻城战与365年的罗马骚乱中,罗马军队也使用了火箭。(78)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在考古层面还是在文献层面,马塞里努斯时代都是古典军事机械的最后辉煌时期。4世纪之后,以扭力机械蓄能的精确射击弩炮不再使用,只有手动“野驴炮”之类的简单机械继续存在。(79)普罗科皮乌斯称六世纪的罗马军队依然使用弩炮,并记载了不少罗马弩炮的成功战例。(80)但这类弩炮仅采用简单的张力蓄能方式,本质上不过是放大的弩弓。(81)与马塞里努斯时代的弩炮相比,此种简化弩炮的性能不免大为逊色。而且此时罗马机械装备的种类与数量皆大不如前。马塞里努斯笔下的罗马将士大多熟悉机械,对敌人的各种机械武器亦有应对之法;(82)而普罗科皮乌斯笔下的罗马将士大多对机械很陌生,看见蛮族仿造的攻城机械居然“十分惊慌”,因为“以前从未见过”。(83)实际上搬运、安置与操控机械武器殊非易事,需要长时间的训练与磨合,马塞里努斯也特别强调这类工作“需要最为高超的技巧”(quod artis est difficillimae)。(84)相关的训练与维护体制一旦废弛,就很难再恢复。
    503年波斯大军入侵美索不达米亚,再陷北部设防重镇阿米达。如果把普罗科皮乌斯对此次战役的记载与马塞里努斯笔下的359年阿米达之围进行比较,可明显看出罗马军事机械的衰落。两次战争中波斯人的战略模式与进军路线,甚至具体战术都如出一辙。(85)前文曾引用围城战中马塞里努斯亲历的偷袭战以印证轻弩炮的卓越性能。144年后波斯人重施故伎,利用同样的暗道潜入城中,占领了同样的制高点,然后跟当年一样里应外合发动攻击。但这次偷袭战的结局却大不相同:由于缺乏机械武器,罗马人对塔楼上的敌人束手无策,结果阿米达在优势敌军的内外夹攻下陷落,全城遭屠戮。(86)
    造成晚期罗马帝国机械武器衰落的原因尚不清楚,一般认为是因为帝国境内机械制造与工业组织的衰落。
    除装配、调试和操作上述机械武器之外,罗马工兵还负责其他战场任务,如挖掘沟渠、陷阱与地道,修建护墙、防篱与塔楼,架设浮桥等等。(87)马塞里努斯也记载了罗马工兵利用隧道等技术攻克坚城的成功战例。(88)不过这类任务的具体承担者为普通士兵,工兵仅负责监督指导,而且这类活动亦不涉及特殊装备,因此这里不再赘述。
    [收稿日期:2010年6月13日]
    注释:
    ①L.Keppie,The Making of the Roman Army,Totoea,New Jersey:Barnes & Noble Books,1984,p.99; L.Adkins,& R.A.Adkins,Handbook to Life in Ancient Rome,New York:Fact On File,2004,pp.80-81; J.Penrose,Rome and Her Enemies:An Empire Created and Destroyed by War,Oxford:Osprey Publishing,2005,p.131.
    ②L.Alexander,"The Origin of Greek and Roman Artillery",The Classical Journal,41 (1946),pp.208-212; P.Sabin,& H.van Wees,& M.Whitby,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Greek and Roman Warfare,Vol.I,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7,p.241,p.368,p.383,p.387,pp.393-394,pp.417-421,pp.451-454.
    ③P.Sabin,& H.van Wees,& M.Whitby,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Greek and Roman Warfare,Vol.II,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7,pp.147-156,p.362.
    ④例如波斯人和匈人,见Sabin,& van Wees,& Whitby,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Greek and Roman Warfare,Vol.II,p.316,p359; H.Kennedy,Mongols,Huns and Vikings Nomads at War,London:Cassell & Co,2002,pp.4-6; Penrose,Rome and Her Enemies:An Empire Created and Destroyed by War,p.293。
    ⑤塔西佗著,王以铸、崔妙因译:《历史》,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年,第184页。塔西佗的原文是投射机械(tormenta)的蓄能发条(libramenta),见Tacitus,Historia,III.23。英译本一般将其译为“springs”(发条)并没有错,但中译本将该英语单词译为“弹簧”就错了。另“tormenta”原意为“绞车”,源于其特有的扭力蓄能方式,相关分析见下文。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