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名人 > 近代 >

顾城

http://www.newdu.com 2017-08-30 新都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人物简介
    顾城(1956年9月24日—1993年10月8日),1956年生于北京。12岁时辍学放猪。“文革”中开始写作。1973年开始学画,1977年重新开始写作。并成朦胧诗派的主要代表。1980年初所在单位解体,失去工作,从此过漂游生活。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7年应邀出访欧美进行文化交流、讲学活动。1988年赴新西兰,讲授中国古典文学,被聘为奥克兰大学亚语系研究员。后辞职隐居激流岛。1993年10月8日,顾城杀妻后自尽,在其新西兰寓所辞世。顾城是朦胧诗派的主要作者,着有诗集《白昼的月亮》、《北方的孤独者之歌》、《铁铃》、《黑眼睛》、《顾城诗集》、《顾城童话寓言诗选》、《顾城新诗自选集》。
    人物生平
    早年天才
    顾城,原籍上海,1956年9月24日生于北京一个诗人之家,父亲为顾工。
    顾城受到父亲良好的教育和文化熏陶。顾城在姐姐顾乡印象中的最大特点就是“不爱凑热闹”,上幼儿园时经常自己一个人在一边看树和蚂蚁。顾城因为一次给同学讲《三国演义》,得到了“故事”的雅号,尽管他想讲,但还是不喜欢被一群人围着讲故事。顾城只好寻求姐姐当他“一个人的听众”,姐姐没空听时,“无奈之下他就进了别的屋子,隔着床一个人对着墙讲起来”。
    1968年,即12岁时辍学在家养猪,“文革”前,他开始写诗,总是一个人独处,不和别人一起玩耍,而是低头写自己的内心想法。而且文革的暴行给他的内心带来了冲击,使他变得更加敏感。
    1969年随父顾工下放山东广北一部队农场,在那里度过了五年,但他并不喜欢农作的生活,这种劳作的生活与他想象中玻璃一样的世界有很大的距离,而这种距离让他感到痛苦。
    萌芽阶段
    1973年开始学画,写诗事业也进入社会性作品写作阶段。
    1974年回京在厂桥街道做过搬运工、 锯木工、借调编辑等。《北京文艺》《山东文艺》《少年文艺》等报刊零星发表作品。
    1977年重新开始写作,在《蒲公英》小报发表诗作后在诗歌界引起强烈反响和巨大争论,并成为朦胧诗派的主要代表诗人,得到了许多人的关注。
    1978年底顾城开始阅读张贴在北京西单体育场围墙外(后被称作“民主墙”)的首期地下诗歌刊物《今天》。并通过这份刊物更多更深地认识到外面的世界。
    感情生活
    1979年初参加北京西城区文化馆业余诗歌小组。
    1979年7月,在上海至北京的火车上与谢烨相识,并堕入爱河。
    1979年11月,在《诗刊》首次发表诗作,为《歌乐山诗组》。与谢烨的相识开启了他人生的新篇章。
    顾城和谢烨原本是非常相爱的,但后来英儿介入了他们的感情。为了追求他的自由王国,顾城和谢烨去了激流岛。这时候英儿已经和刘湛秋在一起了,却同时和顾城保持着联系。奇怪的是谢烨并没有阻拦,而且在一旁促成这件事。顾城和英儿在一起之后,被英儿吸引。谢烨带顾城去了德国,期间英儿跟着一个叫老头的跑了,还结了婚。这是没有爱情的婚姻,完全为了绿卡。顾城特别痛苦。顾城把他们的故事写成一本书,叫《英儿》。
    事业顶峰
    1982年,顾城加入北京市作家协会。加入作家协会,顾城在北京诗坛的地位有了正式的确立。
    1985年,顾城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使他的身份地位进一步提高了,他的诗也因此获得更广泛的肯定。
    1987年5月,顾城应邀赴德国参加明斯特“国际诗歌节”,随后开始周游西欧和北欧诸国,进行文化交流、讲学活动,后定居新西兰。这段经历使他提高了声誉也赚得了一些钱,但是声誉和金钱并没有使他对这么事业感到兴奋和满足。
    遁世隐居
    1988年,顾城赴新西兰,讲授中国古典文学,被聘为奥克兰大学亚语系研究员。后加入新西兰国籍,后来由于不喜欢城市的喧闹还有工作带来的繁琐事情,他职隐居激流岛,在激流岛上过着养鸡的自给自足的生活。
    1992年,顾城重访欧美并创作。获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创作年金。第二年也再次获德国伯尔创作基金。这体现了国际组织对顾城的诗歌水平及文学贡献的认可。
    猝然离世
    1993年10月8日,顾城于新西兰激流岛因为离婚与其妻谢烨发生冲突,用斧头砍妻子谢烨,谢烨受伤倒地,过程成谜,顾城在崩溃之中仓促留下四封遗书,随即上吊于树上自杀,谢烨于其死后数小时不治。
    顾城留下大量诗、文、书法、绘画等作品。逝世后由父亲顾工编辑出版《顾城诗全编》。
    顾城的诗
    《别》
    在春天,
    我把手帕轻挥,
    是让我远去,
    还是马上返回?
    不,什么也不是,
    什么也不因为,
    就象水中的落花,
    就象花上的露水……
    只有影子懂得,
    只有风能体会,
    只有叹息惊起的彩蝶,
    还在心花中纷飞……
    《远和近》
    你,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小巷》
    小巷
    又弯又长
    没有门
    没有窗
    我拿把旧钥匙
    敲着厚厚的墙
    《山影》
    山影里
    现出远古的武士
    挽着骏马
    路在周围消失
    他变成了浮雕
    变成纷纭的故事
    今天像恶魔
    明天又是天使
    《微微的希望》
    我和无数
    不能孵化的卵石
    垒在一起
    蓝色的河溪爬来
    把我们吞没
    又悄悄吐出
    没有别的
    只希望草能够延长
    它的影子
    《雨行》
    云, 灰灰的
    再也洗不干净
    我们打开雨伞
    索性涂黑了天空
    在缓缓飘动的夜里
    有两对双星
    似乎没有定轨
    只是时远时近......
    《泡影》
    两个自由的水泡
    从梦海深处升起......
    朦朦胧胧的银雾
    在微风中散去
    我象孩子一样
    紧拉住渐渐模糊的你
    徒劳的要把泡影
    带回现实的陆地
    《感觉》
    天是灰色的
    路是灰色的
    楼是灰色的
    雨是灰色的
    在一片死灰中
    走过两个孩子
    一个鲜红
    一个淡绿
    《弧线》
    鸟儿在疾风中
    迅速转向
    少年去捡拾
    一枚分币
    葡萄藤因幻想
    而延伸的触丝
    海浪因退缩
    而耸起的背脊
    《规避》
    穿过肃立的岩石
    我
    走向海岸
    "你说吧
    我懂全世界的语言"
    海笑了
    给我看
    会游泳的鸟
    会飞的鱼
    会唱歌的沙滩
    对那永恒的质疑
    却不发一言
    顾城杀妻
    顾城和谢烨原本是非常相爱的,顾城爱谢烨好像爱一个女神一样。但后来很不幸地,英儿介入了他们的感情。顾城和英儿,谢烨在一个诗会认识。诗会上朦胧诗被砸得很厉害,但当时英儿立挺顾城。顾城和谢烨很感激,大家关系很好。谢烨对于顾城很骄傲,对英儿讲了关于顾城的很多事,顾城的脾气,爱好等等。言者无心听者有意。这些话英儿都记住了,而且对顾城投其所好,后来顾城对英儿说:我们两个是天生一样的,而谢烨是我后天改造的。这话谢烨也听见了,她表面上没反映,但心肯定给伤透了。
    为了追求他的自由王国,顾城和谢烨去了激流岛。这时候英儿已经和刘湛秋在一起了。却同时和顾城保持着联系。奇怪的是谢烨并没有阻拦,而且在一旁促成这件事。刘湛秋也知道英儿此去投奔的是顾城,但他并没想过英儿会成为顾城的情人。原因之一是他很自信,觉得顾城一个毛头小伙子怎么能和他比?原因之二是他相信顾城的人品,不可能趁人之危。抛开知识分子,罗曼蒂克,这三个人的关系和现实中的凡人没什么两样,只是更走极端了吧.顾城也许"浪漫"地想像世外桃源,但是英儿和谢烨却都是很现实的。曾经有人问英儿为什么离开了,谢烨回答:名不正则言不顺嘛。对于顾城来说,他认为他和英儿的感情仅限于精神层面。他在岛上等着英儿和他一起建立一个精神家园。没有想到,来到他面前的竟然是个物质女孩。
    英儿和顾城情人关系的开始,英儿采取了主动。据谢烨回忆,洗澡的时候英儿指定让顾城送毛巾。顾城不敢送让谢烨送。谢烨就笑着说人家让你送你就去送呗。英儿的意思,在这里可想而知。后来她居然说她的初次是顾城强奸,实在是刘湛秋也不能相信的弥天大谎。顾城和英儿在一起之后,被英儿吸引。至于被吸引原因,可以参看《英儿》。其实顾城在性方面是很胆怯的。(同时可以证明顾城强奸英儿不可能)。顾城和谢烨在这方面也并不和谐。谢烨在性方面态度也比较排斥。所以也许是英儿在这方面给了他惊喜。 谢烨和顾城的孩子小木耳被送了人。因为顾城觉得木耳是个男孩,不能进入他幻想的女儿国。而且小孩子的哭叫让他无法工作,他不喜欢这个孩子。但后来顾城给木耳的文章中,说他会在没人看见的时候偷偷对木耳好。他没有办法解决人伦亲情和他幻想的王国的矛盾。
    谢烨带顾城去了德国,期间英儿跟着一个叫老头的跑了,还结了婚。这是没有爱情的婚姻,完全为了绿卡。顾城特别痛苦。这个时候,谢烨和一个叫大鱼的德国朋友(也是中国人)给顾城出主意,让顾城把英儿杀死,然后自杀。同时谢烨和大鱼还帮顾城买凶器。顾城很感激他们。 为了报答谢烨,顾城想把他们的故事写成一本书,叫《英儿》。书主要是突出谢烨的高贵和容忍。在书完成后,顾城打算和书里写的一样自杀。顾城自己洋洋得意地说:我如果和书里写的一样自杀,书肯定可以热卖。他想通过这本书给谢烨留一笔钱。后来书写完了,但并不是谢烨想要的样子,谢烨觉得里面的英儿被美化了。所以很不高兴。更可怕的是,书写完了,顾城竟然不想自杀了。
    据顾城自己说,有天晚上,他看到了在月光下的小木耳。顿时心里明亮了。他决定放弃自己的理想王国,接回小木耳,过正常人的日子。他对小木耳说“我要你带我回家”。他激动地把她的心情告诉谢烨,但谢烨却冷冷地说:一切都已经晚了。谢烨已经受够了顾城,她决定接受德国那个叫大鱼的朋友。本来计划等顾城自杀后,大鱼也和他老婆离婚,她们一起生活。但如果顾城不死,这个计划就被破坏了。
    顾城的遗书
    一爸妈—姐:
    人间的事总是多变的,关键是心地坦然。这岛极美,粉花碧木,想想你们要身体好,来一次多好呵。我一直在忙各种事,现在真想能在一起,忘了那些事。人哪,多情多苦,无心无愁。天老不让我过日子,我只好写东西。现在创作达高峰,出口成章,也只是做事罢了。我现在无奈了,英走了也罢,烨也私下与别人好,在岛上和一个小XX,在德国和一个叫陈XX的人。现在正在分家、离婚。她说要和陈生个娃娃。烨许多事一直瞒我。她好心、合理,亦有计划的(地)毁灭我的生活。我在木耳的事上伤了她心,后来我爱木耳要好好过,她也不许了。她的隐情被发现,我才大悟,为什么他们一直用英文写信通电话,当面骗我。英出事后,他们就一直等我自杀,或去杀英。他们安排得好呢,等我死他们好过日子,直到被发现后亦如此,奈何。烨也好心救过我几次,但到她隐情处,她和陈就盼我死。陈在德在饭店从小青那邦(帮)我买过电击器和刀,让我去杀英儿。他们安排的(得)好呢。如此,我只有走了。老顾乡知道很多烨的隐情。我的手稿照片,由老顾乡清理、保存;房子遗产归木耳;稿费、《英》书稿拍卖的钱寄北京的给老妈妈养老;书中现金老顾乡用于办后事。不要太伤心,人生如此。老妈妈万万要保重。老顾乡多尽心了。 顾城 Gu Cheng
    二 妈妈:
    今天我过不得了,烨要跟别人走,木耳我也得不到。妈妈,我没法忍了,对不起。我想过回北京,但那都没法过。我死后,会有一些钱寄家里,好好过,老顾乡会回去,别省钱。妈,我没办法,烨骗了我,她们都骗了我,还说是我不好。妈,好好的,你要能过去,我就高兴了。爹要邦(帮)老妈妈,全当我还在远方。妈,好好的,为了我最后的想念。 胖
    三 老顾乡:
    你要邦(帮)老妈妈,要把后事作(做)好,要安慰老妈妈,花光了钱也要邦(帮)助老妈妈,小事都别算了。我从小对你凶,对不起。也就你不恨我,人人报复了我。我的现金都归你,有四千元马克新币。我的房子归三木,也可卖掉。稿子都归你保管。要撑得住,利兹也会邦(帮)你。我是受不了了,他们得寸进尺。好好的。有人问我,你就说,我是爱三木的。 弟城
    四木耳:
    你将来会读这些话,是你爸爸最后写给你的。我本来想写一本书,告诉你我为什么怕你、离开你、爱你。你妈妈要和别人走,她拆了这个家,在你爸爸悔过回头的时候,她跟了别人。木耳,我今天最后去看你,当马给你骑,我们都开心。可是我哭了,因为我知道这是最后一次见你,别怪你爸爸,他爱你、你妈妈,他不能没有这个家再活下去。木耳,好孩,你的日子长呢,留给你的屋子里有你爸爸画的画,124号。你爸爸想和你妈妈和你住在那,但你妈妈拒绝。三木,我只有死了。愿你别太像我。 爸爸顾城
    此四封遗书是1993年10月8日下午在出事现场被警察拾取,字迹缭乱,说明遗书是当时仓促写的。结合他遗书中所言,他是被逼上绝路的,他写遗书时还想着等会儿最后去看儿子木耳(三木Sam),并为之流泪。从遗书中还可看出,谢烨是将继续在世上的。否则顾城不会要求把照片手稿等由姐姐保管,更不用点明房子等归木耳。因为如果没有了谢烨,房子等必然是木耳的,手稿等当然由姐保管。看来事发突然,不知谢烨最后又带给他什么打击。顾城自尽前向姐姐顾乡说:“我把谢烨打了”,是有叫姐姐去救谢烨之意的。顾城离世后,谢烨被顾乡叫来的救护车又转直升飞机,越过海峡送入医院后,抢救数小时失败。顾城四封遗书于当年12月22日由新西兰警出示并当场复印送交各方,后经中国驻新使馆认证及国内公证。遗书上有陈XX及另一男子原名及身份。第一封遗书原是写给父母的家信,后划一横线,加个“姐”字,写成了遗书。
    顾城经典语录
    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 。
    我很庆幸我放猪而不是去上学,这使我和语言有了一种自然的关系。
    我穿着人的衣服生着人不懂的病。最早的诗是自然教给我的,我想我永远感谢自然。
    星月的来由:树枝想去撕裂天空,却只戳成了几个微小的窟窿,他透出了天外的光亮,人们把它叫做月亮和星星。
    烟囱犹如平地耸立起来的巨人,望着布满灯火的大地,不断地吸着烟卷,思索着一种谁也不知道的事情。
    一瞬间——崩坍停止了,江边高垒着巨人的头颅。戴孝的帆船,缓缓走过,展开了暗黄的尸布。
    我喜欢真实。生活里是有真实的时候的。
    比如说爱情到来的时候,强烈的生命的感觉,写诗的时候也是这样。
    而平常的生活就乌里乌涂的,就那么过;你说是你在过也行,是别人在过也行。
    而梦里却是剥掉一切假像的,那是直接触及你生命的真实。
    野花,星星,点点,想遗失的纽扣,撒在路边。它没有秋菊,卷曲的金发,也没有牡丹。
    娇艳的容颜,它只有微小的花,和瘦弱的枝叶,把淡淡的芬芳溶进美好的春天。
    我的诗,象无名的小花,随着季节的风雨,悄悄地开放在寂寞的人间......
    所以对于我来说,真实未必在现实里,梦往往是最值得信赖的,它不说谎。
    多少秀美的绿树,被痛苦扭弯了身躯,在把勇士哭抚砍缺的月亮,被上帝藏进浓雾,一切已经结束 。
    我也喜欢看书,但是我不太喜欢看文学史,我就不太信那个“史”和那个分类。
    我看书就像我看一只漂亮的昆虫似的,看进去了,我就是那只昆虫,随它过上一段它的生活。
    看书呢我好像就成了那里边的一个个人,作为这个人那个人再经历一次人生。
    天是灰色,路是灰色的,楼是灰色的,雨是灰色的,在一片死灰中,走过两个孩子一个鲜红一个淡绿。
    太阳烘着地球,象烤一块面包、我行走着,赤着双脚我把我的足迹象图章印遍大地,世界也就溶进了我的生命。
    一间房子,离开了楼群,在空中独自行动。蓝幽幽的街,在下边游泳。
    我们坐在楼板上,我们挺喜欢楼板,我们相互看着,我们挺喜欢看着。
    现在,我们去一个梦中,避雨伞是低的,也是红的。你的微笑格外鲜艳,你看着我,我看着你。
    身后的黑杨树,上边落着鸟,落着一只只闪电。
    这是雨后,一个人两边是失神的泥沼地正在枯萎,中间是一条河一条水路,它凉凉的血液闪动着凉凉的,浮在嘴边。
    把我的幻影和梦,放在狭长的贝壳里、柳枝编成的船篷、还旋绕着夏蝉的长鸣拉紧桅绳、风吹起晨雾的帆我开航了。
    诗不是从文化中来的,不是从别人的诗中来的,哪个诗人都不是哪个诗人的父亲,诗是从自然、从内心中来的。
    阴沉的天空在犹豫,是雪花?还是雨滴? 浑浊的河流在疾走,是追求?还是逃避?远处的情侣在分手,是序幕?还是结局?
    一片朦胧的夕光、衬着暗绿的楼影、你从雾雨中显现、带着浴后的红晕、多少语言和往事、都在微笑中消溶我们走进了夜海、去打捞遗失的繁星。
    等我站着,身上布满了明亮的泪水,我独自站着,高举着幸福,高举着沉重得不再颤动的天空棕灰色的圆柱顶端安息着一片白云。
    顾城《门前》
    《门前》是一首童心外溢的诗,写于1982年8月,词句平淡明白,以儿童般的遐想完成节律与意境上的天然纯真。然而,这毕竟是一篇成年人的童话,它不是把美好寄托在遥远的地方,它也不敢如孩子般坚定不移地幻想着未来,而是把希望放在一个“门口”、一个“早晨”。这个狭小的地域“门口”,这段短暂的时光“早晨”,在我们看来,似乎并不象征着童年,并不象征着蓬勃的生机,而只是带着这样的一种童年的幻想在漫长的纷繁生活中,随时可以出现的短暂的“美好”。
    我多么希望,有一个门口
    早晨,阳光照在草上
    我们站着
    扶着自己的门扇
    门很低,但太阳是明亮的
    草在结它的种子
    风在摇它的叶子
    我们站着,不说话
    就十分美好
    有门,不用开开
    是我们的,就十分美好
    早晨,黑夜还要流浪
    我们把六弦琴交给他
    我们不走了
    我们需要土地
    需要永不毁灭的土地
    我们要乘着它
    度过一生
    土地是粗糙的,有时狭隘
    然而,它有历史
    有一份天空,一份月亮
    一份露水和早晨
    我们爱土地
    我们站着
    用木鞋挖着泥土
    门也晒热了
    我们轻轻靠着,十分美好
    墙后的草
    不会再长大了
    它只用指尖,触了触阳光
    顾城《一代人》
    全诗只有两句,且诗中出现的意象都是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的现象:黑夜、眼睛、光明。正因如此,使得这首诗歌具有了深思的魅力。两句新奇的组合,看似相悖的转折,蕴含着奇妙的合理性。这种相悖的逻辑正是这短短两句诗的精华所在。短短的两句诗,概括出了一代人的心理历程,表达出对黑暗政治的否定、对光明的向往与追求。这首诗有力地证明了诗是精粹的艺术。它的思想内容的高度凝炼和艺术表现上的高度提纯,使它具有小说、散文等文体所不能有的力度和容量。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顾城《英儿》
    这是顾城与妻子谢烨合作的小说。作为一个诗人,这是顾城写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他的绝笔之作。这本书写完不久,顾城就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英儿》是一部真切的情爱忏悔录,书中主人翁与作者同名。全书以女主人公英儿和顾城的相恋为缘,出走为因,迭展开,淋漓尽致,表现了一个现代离世者的极端心理和异常恋。
    在顾城的笔下,性爱变成了诗意般的境界,带给你一种从没有过的感受,充满了新奇和美丽,像孩子一般的天真、纯洁,没有了动物原始的冲动,读这些文字的时候你会诧异和新鲜,性爱居然还可以这么写。这正是这本书带给人最新奇的感受和印象最深刻的地方。
    顾城的这本《英儿》是用诗体化的语言写成的,跳跃性极大;从另一个角度讲,更像一个人的呓语,很多时候你无法知道他在说什么。所以需要仔细去阅读,如果不懂也没关系,体会到他的意境就可以了。顾城在小说中穿插了他的一些诗歌和他画的一些画。画看起来像是国画的工笔,虽然不知道那美丽的抽象的图画具体是什么,但依然被画的线条和构图所吸引。
    《英儿》太真,用通常的标准来衡量有不好的东西,可是让人又觉得它美极,简直是给了文学审美和整个美学分析提供了一个新的登峰造极、难以言尽的宝库。《英儿》的形式太美了,是梦,是真,是水,是云,是风,是雨,是树,是花,是小说,又是诗,既规整又自由,既伤残又完美,是自然化育出来的美的舒卷自如的表现。它是世界文化画廊里的又一个放射玫瑰色霞光的奇峰。文学的形式美的全面和最高的追求似乎不过如此。
    人物评价
    各家评论
    沈奇(河南工业大学副教授):在充满观念困扰和功利张望的当代中国大陆诗坛,顾城诗歌之“精神自传”性的、如“水晶”般纯粹与透明的存在,标示着别具意义的精神鉴照与美学价值,轻松自如地创造出了一个独属顾城所有的诗的世界。当代汉语诗歌艺术在顾城这里回到了它的本质所在:既是源于生活与生命的创造,又是生活与生命自身的存在方式。
    何言宏(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顾城以其孩子般的诗思和语体构造了一个诗的天国,这样的天国,正因为其高于世界,而又面向着人类,所以在实际上,又与我们的尘世存在着紧张。
    张清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从唯道德论的角度看,顾城也许不应该被写在这里,但是从一种更大意义的悲剧和诗意的层面上理解的话,他就变得很有必要。顾城文本的影响力几乎超过了所有当代诗人,这是我们无法将他绕开的理由。他的精神现象学意义虽然有更多负面的角度,但也正因为如此,他的诗歌中也包含了更多幽暗的和深渊式的人性复杂内容,使其单纯的表达中蕴含了丰富的信息。
    崔卫平(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顾城是个比较胆小的人,不是一个爱说话的人,是一个比较退却、喜欢‘坐在后面’的人。顾城贡献是相当大的,但“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环境黑暗而自己光明这种表述是一个任性的表达。一个人不能意识到自己身上阴影的存在、不自警是可怕的,在观照社会时,也要反思自己。
    刘自立(作家):顾城“只是其中一员,也不比别人高明。他像个小孩儿在写诗,又有老小孩儿的成熟,但不是大人写诗。顾城的创作,一是比较注重寓意和象征,较少考虑诗歌的音乐性;二是带有某种童话色彩,有所谓“顽童”性格―――是对“文革”僵硬的思维模式的反拨,但这种“反抗”方式,是以一种孩子的方式完成的。
    评论总结
    顾城是朦胧诗派的重要诗人,在当代文学史上叙述新诗潮的发展时,都把顾城与舒婷、北岛相提并论。顾城作为一个“应运”而生的诗人,非常“巧合”地融入了新诗潮的历史进程,成为其中壮其声势的一员,还是其诗歌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的诗学意义。顾城是个感觉至上的诗人。他用灵魂去感受,用心去观察。顾城属于那种用灵魂也为灵魂浅唱低吟的诗人,是纯粹的性灵的写作。他的诗歌安静、舒缓、抑郁、沉着,又不缺少生气和活力。顾城之死,成为文学史家的一块心病。文学史并不是刑事判决书,文学史家也不是道德家,只需知人论事,探究诗人对于诗歌艺术的劳绩。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