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是蒋介石终生最恨的人之一。蒋介石恨宋庆龄一贯反蒋、亲共,最终竟“投共”,故一直想借机暗杀,但又碍于“总理夫人”、“国母”的声望久久不敢下手。直到1949年初,撤离上海前夕,才正式下令。但又被宋庆龄的亲弟和妹——孙科和宋美龄联手阻止了。 蒋介石在大陆败局已定的1949年初,曾拟定了一个有80多人的暗杀名单。其中,既有他心中的政敌李宗仁、白崇禧、龙云、傅作义、宋庆龄等,也有他认为是“异己”“甘心附逆”的章乃器、史良、黄炎培、王造时等,还有学者马寅初、翦伯赞等,但由于其溃败之速,超出了原来的预想,也由于中共的及时保护,这个庞大的暗杀计划基本未实行。 蒋介石与宋庆龄的关系演变 宋庆龄与蒋介石关系的演变是现代中国历史演变的一个缩影。他们两人都曾在孙中山爱国革命精神的感召和启迪下,追随孙中山革命,但由于他俩之间对孙中山思想与事业的态度,以及自己的品格和道德不同,便成为在孙中山生前尤其是在孙先生逝世后影响中国革命和他俩之间关系的重要根由。 宋庆龄作为二十世纪全世界的伟大女性,中华民族的瑰宝,无论是政治远见,思想的深刻,爱国主义的激情,以及个人品格都是完满而又独特的。她的一生总是同时代的脉搏谐和一致,不断进步,不断前进;她一生为全人类的和平友好事业,为妇女的权利与进步,尤其是为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振兴做了大量工作,贡献巨大。凡是跟她有过交往的人都深切感到,她给人温暖,给人力量,给人智慧,也给人勇气。 蒋介石则不同。他狡猾多变,又为人狠毒,他把个人的好恶凌驾在别人之上,知人知面不知心,是一位令人生畏的独裁者。尽管他在参加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后,曾经拟订了一个“韬光养晦以待时”的行动纲领,表示自己在“四十岁内,专心求学,培养德业,不问世事;四十岁以外,奋进功名,雄飞世界,行道济时。”这个纲领的前四句是假的,后四句则是真的,真真假假,以假乱真,正好反映了蒋介石,作为一个野心家的心路和心迹。 宋庆龄对于蒋介石是没有好印象的。据美国著名作家埃米莉·哈恩在《宋氏三姐妹》一书中透露,蒋介石是在孙中山家里认识宋美龄的,还说蒋介石请孙先生说服夫人庆龄同意她的妹妹美龄下嫁蒋介石,而孙先生一直不敢将此事告夫人,后来庆龄知道此事则坚决表示:她“宁可看到妹妹死,也不愿意让她嫁给一个在广州城内至少有一两个情妇的男人。”这虽是宋庆龄从蒋介石的男女作风上看他的人品,但也包含着宋庆龄对蒋介石的基本看法:蒋不是宋氏家族中理想的男人。 在孙中山逝世之前,蒋介石的野心和权力欲望已经暴露,但由于孙中山在高位在掌舵,他还不可能为所欲为,因此蒋介石采取两面派手法。然而,孙中山长眠后,随着国民革命军北伐胜利,蒋介石则像一匹脱缰的野马无法驾驭,夺权和独裁的野心明显暴露。对此,宋庆龄看得十分清楚。她为了维护国民革命的成果,在国民党内外掀起承继和捍卫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宣传高潮,赢得国民党“二大”与会代表的拥护与尊敬,被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她参加各种会议,劝说妇女和各界人士要明白孙中山三民主义,了解国民革命的目的,坚持革命到底。这时期,蒋介石与宋庆龄表面上还有某些合作,但实质上已经各行其道,各走各的路。11月16日,宋庆龄一行离广州取道韶关、南昌前往武汉。12月2日,宋庆龄一行到达南昌,蒋介石还组织盛大欢迎会。此间,宋庆龄参加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委员会召开的庐山会议。会后,蒋介石和邓演达、宋庆龄又一起由庐山前往九江。然而,了解这段历史的人都知道,这期间在迂都和要不要继续执行孙中山革命的三大政策等一系列重大的政治原则问题上,蒋介石与宋庆龄之间已经进行了尖锐和激烈的斗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