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明治天皇忧郁而死 日本在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中的胜利,使明治天皇获得了“明治大帝”的称号。 但这位“明治大帝”注定难以活得长久。早在1904年日俄战争时,明治天皇便患了糖尿病,到1906年1月底开始并发肾脏病。 1909年10月,明治维新的“股肱之臣”,最野蛮的侵略家伊藤博文为调整日俄关系赴中国东北考察,不想在哈尔滨车站被朝鲜爱国志士击毙。他的暴死,对明治天皇的打击非常剧烈,使其病情急剧恶化。天皇身边的人突然发现,明治天皇老了许多。 第二年,也就是1910年,日本在冈山举行军事演习,明治天皇前去进行观摩。在演习中,明治天皇每隔三十分钟就要去小解,然总不如往日那样顺畅。他一人独坐时,也要抚摩腰部和膝部,看上去非常痛苦。 1911年,日本社会党的几名激进分子决心刺杀天皇。案件被破获后,社会党12名主要领导人被日本当局处决。这一消息在国际上引起很大反响,很多人严厉指责日本司法程序不公,践踏人权。明治天皇受这件事打击,觉得活着毫无趣味,开始拒绝治疗。 明治天皇 这样一来,他的病情迅速恶化,到了1912年7月14日,明治天皇开始窝床不起,出现昏睡现象。5天后,明治天皇的精神也恍惚起来。经日本全国最优秀的医生诊断,确认明治天皇得的是“尿毒症”。日本政府害怕明治天皇的死讯如果突然传出,会引起社会动荡,便开始在报刊上发布天皇的病情公告。 对于日本国民来说,这犹如晴天霹雳。他们成群结队聚集在皇宫外的广场上,或者在神社、寺院中,为天皇恢复健康而祈祷。然而,7月30日零时43分,明治天皇还是死去了,终年61岁。 对日本人来说,辉煌的“明治时代”就此终结。皇太子嘉仁含泪在皇宫的偏殿举行了登基典礼。这就是大正天皇。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