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正天皇发疯而死 大正天皇出生于1879年8月31日。出生时,因为母亲难产,他已近乎假死状态,生下时竟听不到哭声。接着又患了脑膜炎,发起了高烧,这给他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 大正天皇即位后,繁忙的国务令其健康状况进一步恶化,出现了连续发作的脑血栓形成症。此病导致他步履蹒跚,行走困难,双手发抖,记忆力和辨别能力明显衰退。1919年夏季,在检阅一年一度的秋季陆海军演习时,他不可思议地走下检阅台,亲手打开一个士兵的背包,看看里面装了一些什么物品。在参加一会开幕式时,他居然把要宣读的诏书卷成一个小纸筒,像看望远镜那样向议员席位眺望。统治阶级害怕公布他的病情会引起政局动荡,故秘而不宣,开始商量让皇太子代替天皇履行某些职责。 同年,日本政府决定,让皇太子当“摄政王”,逼大正天皇交出印玺。大正天皇虽然“头脑不正常”,但对权力还很执着,居然不肯交。后来,是他的侍从长乘他不在时才将印玺拿走了。 大正天皇引退后,被安排到叶山行宫疗养。皇后和侍卫们想尽办法逗他开心,卫队们经常在行宫的前院演唱军歌,或者举行兔跳、蒙眼竞走、倒立竞赛、爬越障碍等技艺表演。届时,大正天皇在几名侍从的搀扶下,安坐在摆放于庭院中间的御座上,笑眯眯地看着卫士们的表演,还不时哈哈大笑。 但他的病情仍旧没有好转,1926年12月25日凌晨1时25分,大正天皇终于病逝,终年48岁。已经当了5年摄政王的皇太子终于正式称帝,是为裕仁天皇。 四、裕仁天皇结肠被切 裕仁天皇带领日本经历了侵华战争时的疯狂,以及战后重建过程中的艰难。在中国及亚洲其他许多国家人的眼中,裕仁是最凶恶的战犯。他的“政绩”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超出了自己的爷爷“明治大帝”。然而,在近代日本历史上,裕仁的结局却是历代天皇中最“完美”的,丝毫也没有樱花那样“绚烂一时,不免凋落”的“日本式悲剧情调”。 裕仁天皇 逃过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审判后,裕仁身体健康,依旧享受国家元首般的尊容。1984年1月,皇宫内举办了一次大型音乐会,以庆祝天皇和皇后结婚60周年的“钻石婚”。门德尔松的《婚礼进行曲》使儿孙满堂的天皇夫妇沉浸在无比的幸福和巨大的欢乐之中。 3年后,裕仁在他86岁的生日宴会上初感身体不适,只好中途退席。事后来到医院进行全面检查,被确诊患上了胰腺癌。9月22日,宫内厅医院为裕仁做了历代天皇从未做过的剖腹手术,切除了一段结肠。从此裕仁的身体便衰竭下去,国事行为只能交由皇太子明仁亲王代行。 一年之后的9月,裕仁开始大量吐血,病情急剧恶化。日本政府动用了一切力量进行抢救,仅输血就达到了3万毫升。在勉强维持了3个月后,裕仁的心脏终于于1989年1月7日晨6时33分停止了跳动。享年88岁。 裕仁去世的当天上午10时许,日本历史上年纪最大的皇太子明仁登基即位(55岁),成为日本第125代天皇。这就是平成天皇。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