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军史 > 古代战争 >

民族魂:揭秘抗日名将郝梦龄上将的战地遗书(2)

http://www.newdu.com 2017-09-01 趣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1937年9月底,日军在平型关被八路军一一五师重创后全线撤退,集结在代县附近,准备拿下忻口,直取太原。忻口位于原平和忻县(今忻州市)之间,是晋北通向太原的门户,地势险要,成为保卫太原的最后一道防线。在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一时,各路大军云集山西,决心与日军决一雌雄。

中国军队根据战局的情况,决定在山西忻口一线布防,阻击日军,保卫太原北翼安全。这便是华北战场上规模最大、战况最激烈、也是国共两军合作抗战光辉范例的一次战役——忻口战役。战役打响之前,我方对忻口防御阵地进行了部署,全线兵力达8万余人。这其中,就有郝梦龄的第九军及其所属的刘家麒的第五十四师和郑廷珍的独立第5旅。

1937年10月16日,忻口战役打到白热化程度,战斗异常惨烈。在南怀化高地争夺战中,郝梦龄殉国,成为抗日战争战场上牺牲的第一位军长。同日,师长刘家麒和旅长郑廷珍也壮烈牺牲。1938年3月12日,毛泽东在延安追悼抗敌阵亡将士大会上的讲话中,高度评价了郝梦龄。

郝梦龄

A主动请缨共赴国难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时,1898年出生于河北藁城县的郝梦龄正在去四川陆军大学将官班学习的途中。得知消息,他立即自重庆返回在贵阳的部队,请求北上抗日。他在报告中写道:我是军人,半生光打内战,对国家毫无利益。日寇侵占东北,人民无不义愤填膺。现在日寇要灭亡中国,我们国家已到生死存亡的最后关头。我们应该去抗战,应该去与敌人拼。

当时国民政府军事当局并未批准郝梦龄的请求,后郝梦龄再次上书请缨。军事当局见其报国心切,加之华北前线吃紧,才批准他由贵阳率部北上。

日寇全面侵华战争开始后,刘家麒满怀报国壮志,请缨上阵,保卫国土。1937年8月,刘家麒从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二期提前毕业,同年9月被任命为第五十四师师长,随第九军军长郝梦龄一起,率部开赴前线。

与郝梦龄、刘家麒一样,主动赴南京请缨御寇的还有时任国民革命军独立第5旅旅长的郑廷珍。

1930年,郑廷珍的部队改番号为独立第5旅,被派到鄂豫皖苏区围剿红军。郑廷珍厌恶内战,与红军形成默契不开战。1931年9月18日抗战爆发后,郑廷珍先后两次到南京请求参战。因为他和红军关系较和睦,南京方面没有准许。

卢沟桥事变后,郑廷珍终于等到抗日之机。他胸怀一腔热血,誓死保卫疆土,又去南京请缨,终于,其独立第5旅奉令配属于郝梦龄任军长的第九军开往山西抗日前线。在全旅誓师大会上,郑廷珍说:“过去的内战都是自己人打自己人,胜不足武,败不足惜,这次是打日本鬼子,是保家卫国,就是部队拼光拼净也值得……如不打败日本,就一个也别回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