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常州抗战老兵协会会长王昌年的带领下走遍常州为抗战老兵们颁发“民族英雄”奖章。 ■ 老兵讲述 当年抗战与当下抗日神剧完全两回事 令敌寇魂飞丧胆的河南老兵谢玉松生活在武进区。老人在一次战斗中,被炸药震瞎了一只眼睛,震聋了一只耳朵。但是老人现在的精神状态还不错,身体状况也有所好转,用他的话来说“一天能吃十几个馍”。老人在抗战胜利后就回家种田,上世纪70年代老伴去世,80年代自己小屋在暴雨中倒坍。老人和女儿靠着五个馒头一路乞讨来到常州,一直在常州定居。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老人现在住在一个仅有五六平米左右的车库里,九十多岁的老人生活起居都在这五六平米的空间里。但是老人没有太高的要求,看到这么多年轻的学生来看他,老人非常高兴。临走的时候,老人蹒跚地走出小屋,目送学生们远去。 另外两名老英雄生活在怡寿园老年公寓。在一群闲谈的老人中,找到了两位英雄。李长清老人,毕业于黄埔军校,人送绰号“老秀才”。老人是寻访的几位老兵中身体状况相当好的,人到老年反而才气横露。老人虽然已经九十多岁了,但是思维敏锐、精神矍铄,还亲自写下清代户部尚书严敬铭的《不气歌》赠与来访的学生们,告诉大学生们现在要戒骄戒躁,平和心态。另外一位老人徐希纯也来自于黄埔军校,人称“老顽童”。老人谈吐诙谐幽默,喜欢跟人开玩笑,似有一颗未泯的“童心”。老人曾参与武汉会战,在汉口呼吁人们参与抗战,保家卫国。这两位老兵的生活条件比谢玉松老人好得多,两位老人的身体状况也很好。 朱学明老人是江苏盐城人,直属黄埔军校18期步科第六总队,在抗战期间奋勇杀敌,立下赫赫战功。老人的生活条件是几位老兵中最好的。老人年轻时参与“泰东俞九反扫荡”,一直在一线战斗,虽然多次负伤,但是老人身体非常硬朗。随行的学生们听的非常认真,不断与老人进行互动交流。同时,学生们也体会到了抗战时期的艰辛与痛苦,这和抗日神剧是完全不一样的。朱学明老人用自己亲身的体会告诉学生们:战争只会带来灾难,在战争中活下来是多么有意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