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解密 >

慈禧是怎样夺得大权的?由钩弋之祸到垂帘听政(3)

http://www.newdu.com 2017-09-01 趣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于是,他在临死前口授遗嘱,任命了八位顾命大臣"赞襄政务"。

咸丰十一年(1861)七月十六日,病危的咸丰帝发下两道谕旨。

第一道谕旨:"奉朱谕:皇长子御名(载淳),著立为皇太子。特谕。"

这是以备载淳将来继承皇位。

第二道谕旨:"奉朱笔:皇长子御名(载淳)现立为皇太子,著派载垣、端华、景寿、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尽心辅弼,赞襄一切政务。特谕。"

顾命八大臣是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户部尚书肃顺、御前大臣景寿、军机大臣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他们的实际首领是户部尚书肃顺。由他们"尽心辅弼,赞襄一切政务"。

只是如此,咸丰帝感到仍不可靠,必须给予皇后和皇贵妃以特别的权力,也使她们能够在关键的时刻自保,并借以保护皇子。

因此,赐给皇后一方"御赏"印;赐给小皇帝一方"同道堂"印,此印由懿贵妃掌管。并申明,凡谕旨,起首处盖"御赏"印,即印起;结尾处盖"同道堂"印,即印讫。只有盖了这两方印鉴,谕旨方才生效。这两方印鉴非同小可,它是皇权的象征。

《热河密札》第十二札记道:"两印均大行皇帝所赐,母后用御赏印,印起;上(皇帝)用同道堂印,印讫。凡应用朱笔者,用此代之,述旨亦均用之,以杜弊端。"皇帝刚死,停棺待葬,叫大行皇帝,也叫大行。《清后外传》记道:"文宗临崩,以印章二赐孝贞后及帝。后曰御赏,帝曰同道堂。凡发谕旨,分钤起讫处。""同道堂印后由孝钦后(慈禧)执用,想因穆宗(同治帝)年幼,故孝钦代钤。母后圣母,两宫分负其责焉"。

咸丰帝赐给皇后和幼帝的两方印是有深意的。他遗命八位王大臣辅弼幼主,而不是一二位,说明他考虑到了不使权力倾斜于一二人之手,造成王大臣大权独揽的局面。因为人多,八位王大臣可以互相牵制。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为使八大臣一心扶持幼主,又赏给了皇后和幼帝两方印,代替朱笔,不钤印的谕旨不生效。这就授予了皇太后与幼帝以某种程度的否决权。

实践证明,这两方印鉴起到了遏制顾命八大臣权力的重要作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