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竞选议员曾跑烂三双鞋 从1970年到1980年十年间在洛杉矶郡社会福利部的工作经历,让陈李婉若对美国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但也让她感慨良多。她感觉到,华人在美国政坛的力量太小了,而大多数华人都仅仅热衷于求学、经商或钻研科学技术,抱着“各人自扫门前雪”的心态,绝缘于政坛之外,对国家政策漠不关心,因此也无能为力。她身边的情景就是最明显的例证。 蒙特利公园市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郡的一个小城市,原先只有6万居民,其中华人有1万多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洛杉矶湾区出现华裔移民大量涌入的高潮,蒙市的华人移民高速增长,至90年代,蒙市已成为全美国第一个华裔人口过半的城市),但在陈李婉若当选议员之前,市议会里没有一个华人代表,华人常受歧视,却没有人为自己说话。陈李婉若认识到,只有华人才能真正了解在美华人的境遇、心态和切身利益,而非华人则因为语言、文化传统和民族意识的不同,对华人的许多痛苦是感受不到的。于是,她立志改变这种状况,以自己的才华,向美国社会挑战,从一个政策的执行者变成政策的制定者和参与人,其途径则是首先争取进入地方议会,成为跻身美国政坛的华人代表。 1981年,为了实现华人参政的理想,陈李婉若全力投入了市议员竞选活动。尽管当时她在美国南加州蒙特利公园市已经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但是要想成功当选议员就得让更多的普通市民投她的票。陈李婉若带着自己的宣传材料,从一个社区跑到另一个社区,一家一户地登门拜访,耐心地敲开人家的大门,微笑着递上自己的材料,细心地倾听每一位选民的意见,回答他们的各种提问,宣传自己的政见和主张,既鼓励华裔同胞珍惜和维护自己的公民权利,也争取其他族裔选民的同情、理解与支持。据陈李婉若后来回忆说,当时她几乎跑遍了所有的选民家拉票,为此曾跑烂了三双鞋。有个周末风雨交加,她依然撑着雨伞,带着手电筒,去敲开选民的家门。 由于华人在美国属于少数民族,因此陈李婉若在竞选初期确实遇到很大的歧视和阻力。有些人撕毁她的相片,处处对她加以刁难,千方百计企图阻止她当选。但这些人的行径却激发了华人的团结,许多从不参加投票的华人,这次都积极参加了选民登记和投票,而且非选陈李婉若不可。一位老华人看到陈李婉若的相片被人撕毁,很是气愤,便与朋友一起把她的照片高高地竖到山顶上,以至把脚都扭伤了。 尤令陈李婉若自豪的是,作为共和党人的丈夫陈宝和,成了支持她这位民主党人竞选的坚强“后盾”。为了帮助妻子胜选,陈宝和亲自设计了一份通俗易懂的《选民须知》,并风雨无阻地上街分发;他还在唐人街的宾馆酒楼门口摆档,请华裔公民做选民登记,想尽各种办法拉“铁票”。有一次,一个华人说他女儿也有投票资格,但出门去了。当晚陈宝和刚回家,电话响了,对方说:“我女儿回来了。”陈宝和赶紧放下热乎乎的饭菜直奔那户人家,终于为妻子争取到一张支持票。 陈李婉若本以为此次竞选志在必得,可结果出乎意料,最终她还是以18票的微弱劣势败给了对手。但此番落选并未使她气馁、退却,反而促使她更加发奋图强。次年4月,她重振旗鼓,再度参选,在当地亚裔民众的鼎力支持下,陈李婉若以蒙特利公园市历史上所获选民的最高选票,当选为市议会的五位议员之一。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