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史百科 > 中国文化史 >

揭秘:明清刀剑知识赏析 冷兵器时代的巅峰(3)

http://www.newdu.com 2017-09-01 趣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单刀式说
     古云:快马轻刀。今以倭刀为式,刀三尺八寸,靶一尺二寸,则长有五尺。如执轻刀一言,制不得法,铁不炼钢,轻则侥薄,砍下一刀,刀口偏歪一边,焉能杀人,如要坚硬,则刀必厚,厚必重,非有力者不能用也。故制法惟以刀背要厚,自下至尖渐渐薄去,两旁脊线要高起,刀口要薄,此即轻重得宜也。铁要久炼去渣屎,磨时无麻子小点,如镜一样光彩,则遇潮汗亦不致上锈,乃铁多炼少,是久炼成钢也。刀鞘内要宽,刀口寸金箍入鞘口,略紧勿松,紧松亦要得宜,以便出入。如用弩带刀,刀长二尺八寸,靶长九寸,共长三尺七寸,不可过长,恐悬带腰间,用弩不便。鞘用皮制,其法载前《用弩兼枪刀说》中。
     1: 2:
    
    
     3 : 4:
    
    
     刀自宋代开始回流中国后对中国刀影响是逐步增大的,宋代史记中还没有中国仿制倭刀的记载,还是停留在对制作精良的倭刀赏识阶段,宋元两代对海疆和海上贸易也是实行开放政策的,当时的倭患基本很小。到了明初局势初定,倭人又趁虚而来骚扰海疆,明太祖鉴於倭寇侵扰和胡惟庸裏通日本的罪行,对日本进献的方物曾一概拒不接受,并实行海禁政策,到了建文三年才恢复中日官方贸易,倭刀的正式来源是通过官方岁贡和贸易,再后来因转卖倭刀利润巨大而发展成民间海上走私活动。明代国家兵器制作机构还仿制日本刀,这早在太祖洪武年间就开始了,并不是我们普遍认为的在明中晚期,据清修《续文献通考》卷131《兵器》载,洪武十三年(1380)设置“军器局”,所制作的各类刀中就有“倭滚刀”。
     明武宗正德年间,佞臣江彬用事,曾命“兵仗局”制作“倭腰刀万二千把,长柄倭滚刀二千把。”嘉靖年间,倭寇侵扰正烈,经过俞大猷、戚继光等抗倭名将的积极推行,倭式的长刀、腰刀成为东南地区中国军队的主要装备之一,并在抗倭战争中取得显著成效,这关键得力于战略指挥部署的正确和明军针对性训练治军的结果,武器的改良也是其中的辅助部分,但明军改良后的武器单从品质来说还是与倭刀存在差距但它更适合大量生产以配备军队,总体品质虽不太精已能适合于中国军队以自身条件来对抗猖獗的倭寇,也算是一种既能控制成本又能取得成效的折冲方式。可能正是仿倭式战刀在东南地区所取得的成效,这类仿倭刀后来也逐步向各地军队推广使用,也就成为明晚期中国军队制式军刀里的一个只要组成部分。
     戚家刀
    
     清代中后期佩剑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