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张作霖执掌军权后,赵夫人在家是贤内助,在外周旋于对手之间,从而使张作霖化敌为友,化险为夷。1908年,张作霖进驻辽西剿匪,受到了另一股奉系军阀吴大舌头(吴俊生)的极力掣肘,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张作霖几度要与吴俊生火拼,终被赵氏劝阻。与此同时赵氏主动与吴俊生妻子结拜姊妹,终于消除了两人之间恩怨,化敌为友。吴俊生为张作霖后来统一东北三省、入主中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此间,张作霖曾由吴俊生安排,住在当地大户于文斗家后院。由于张作霖对吴大舌头心存芥蒂,对于文头也存有戒心,由此生出不少矛盾和误会,也是在赵夫人的调和下,两人最终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1909年,张作霖与一股强大的土匪在沙漠中鏖战数日,不得解围,几乎身陷绝境,于文斗闻讯后,亲自出面请吴俊生骑兵救助,使张作霖顺利脱险。此役后,张作霖感念于文斗相救之恩,两人结拜为换贴兄弟。后来,张学良娶于文斗的女儿于凤至为妻,也得益于父辈这段深情。 ![]() 赵氏与张作霖结发乱世,共同患难,却难以共享荣华。 随着张作霖的仕途顺遂,职位升迁,两人共同语言日渐减少,感情也逐渐疏远起来。 张作霖在与赵氏结婚不久,即在中安堡组织“保安队”时,在一次邂逅中结识了卢氏之女卢寿萱。赵氏明知丈夫情有所移,还是心平气和地同意张作霖把卢氏迎娶进门。赵氏不仅对卢寿萱能够相容,两人还相处很好,形同姊妹。以致赵氏在弥留之际,把两个尚未成人的学良和学铭托付给了卢氏。 随着职位的升迁,张作霖不断移情别恋。仅在1906、1907年两年间,他就迎娶了三位夫人。面对这样的局面,心性刚强的赵夫人实在难以接受。 1909年赵夫人因一些小事与张作霖发生口角后,不顾张作霖一些磕头兄弟的极力劝阻,一怒之下决定带着两个孩子独自返回辽西老家,此时幼子学铭只有2岁。赵夫人从此安下心来,将全部心思用在了教育两个孩子上。此后赵夫人除了按时收到张作霖派人送来的生活之资,几乎从不与他联系。尤其,1910年张作霖靠震压革命党人,掌控奉天军事大权之后,赵夫人对宦海得意的张作霖更加疏远。期间,虽然有不少旧交极力游说她回到仕途顺遂的张作霖身边,赵夫人始终不为所动。 1911年,张作霖平定奉天局势,因为城里没有安排好居所,住在城西的一家旅店。赵氏由于长期得不到生活资金,万不得一才找张作霖要钱,由于张作霖实在太忙,直到第二天才得以与张作霖见面。晚上幼子张学铭因病哭闹不止,使疲惫不堪的张作霖大发光火,痛打儿幼子张学铭,赵夫人当即起身与张作霖发生激烈争吵。第二天,赵夫人不辞而别,回新民老家去了。 赵氏回新民老家后,心中极火难消,不久便抑郁成疾。赵夫人得病的消息传到奉天后,张作霖以为是上次的争吵生出的枝节,故而不信。1912年春节过后,赵夫人病情日渐深重,危在旦夕,张作霖才托卢氏前往探视。卢夫人看到生命垂危的赵氏,安排紧急救治,可为时已晚。不几日,赵夫人黯然而殁,时年38岁。 张作霖得知消息,还以为误传误报,直到得到赵氏病死新民的确切消息,张作霖才赶赴新民。想起自己落魄的当年无人下嫁,想起赵氏与自己同甘苦,流落绿林时的恩爱,决定厚葬赵氏。葬礼这天,新民县的官员全部披麻戴孝,声势隆重。 赵氏并没有葬于海城县的张家祖坟,而是葬在了新民县一叫驿马坊的地方。1913年,张作霖母亲王氏死,根据王氏意愿,与她最爱的儿媳合葬一墓,算是对儿媳亡灵的一种告慰。如此刚烈的一个女子,如此贤淑的品行,在那样一个社会中,依然无法挣脱封建宗法,在抗争中走向了从灰暗到黑暗的人生最后旅途。 从赵氏的死,不禁让后人感叹:世事无常,世间有多少人能带着清净之身而来,还能带着清净之身而归呢?地下不仅埋葬的是人的尸骨,也埋葬着一个不为人所知的世界!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