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准备 王允表面上与董卓合作,并且得到了董卓的信任,但实际上,他还是忠于汉室的。王允之所以如此,是在韬光养晦,扶持正义之士,积蓄反董的力量,伺机将董卓这个祸国巨奸铲除掉。 1.扶持正义之士 初平二年(公元191年),王允被董卓封为温侯,食邑五千户。王允开始的时候想要拒绝,士孙瑞对他说:“在大事还未成功之前,不能有一丝的破绽,您被董卓加官晋爵,朝廷百官都崇敬您的崇高品节,何乐而不为呢?您不要因为一时意气而耽误了大事啊!”王允一听觉得很有道理,便接受了听封。 王允虽然在表面上曲意迎合董卓的意思,但是在一些涉及原则与正义的问题上,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 杨勋是当时朝廷上的正义之士,自从董卓擅权乱政以来,杨勋不畏权臣董卓的淫威,一直和他进行激烈的斗争。他曾经和左将军皇甫嵩共同密谋杀掉董卓,后来因为皇甫嵩升迁,杨勋势单力薄,只得不了了之。 有一次,董卓向王允询问:“不知有没有担任司隶校尉的适合人选?”王允不假思索地回答:“我看只有杨勋最适合做司隶校尉。” 王允虽然知道董卓和杨勋之间矛盾极深,但是出于正义,王允还是毅然推举了杨勋。 2.筹备反董力量 王允一面在表面上和董卓交好,一面暗中积极组织与筹备反董卓的力量。 首先,王允积极联络司隶校尉黄琬、尚书郑公业等人,与他们共同商议诛杀董卓的策略。 为了掌握一定的武装力量,王允极力向汉献帝推荐并保举杨瓒行使左将军的权力;同时还推举执金吾士孙瑞担任南阳太守,掌握一定的地方势力,之后又命令他以讨伐袁术为名,率领兵马出道武关,实际上是为多路攻击董卓作准备。 士孙瑞的行动使董卓起了疑心,他想要把士孙瑞留在都城。王允听说此事之后,顺从了董卓的意思,提升士孙瑞为仆射。另外,他又将杨瓒提拔为尚书,为最后反击董卓作充分的准备。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的春天,发生了严重的自然灾害,连续下了好几个月的雨。王允借着与士孙瑞、杨瓒等人登台祭祀乞神降雨的机会,紧急谋划诛杀董卓的行动方案。 士孙瑞对他们严肃地说:“自从去年年末以来,太阳阴晦不照,淫雨连绵不绝,这种暗无天日的日子是应该有个尽头啦。如今我们的时机已经基本成熟,假如不把握天机,先发制人,恐怕以后会遗患无穷啊!请你们一定要认真考虑考虑此事。” 王允很赞同士孙瑞的意见,于是决定尽早伺机行动,除掉权臣董卓。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