铲除董卓 董卓爪牙遍布朝廷内外,拥有极大的权势。诛杀董卓,需有内应相互配合,胜算才会大一些。在老谋深算的王允眼中,凉州军团不是铁板一块,骁将吕布就是老司徒眼中最好的内应。 1.找个好内应 董卓手下有一个心腹将领吕布,他是一个出名的勇士。吕布的力气十分大,射箭骑马的武艺也很高强。 他原本是并州刺史丁原的一名将佐。董卓率军进洛阳的时候,丁原也正带兵驻守洛阳。董卓于是派人用大批财宝去拉拢吕布,要吕布杀死丁原。吕布被董卓收买后,背叛了丁原,并将其杀死,之后投靠了董卓。 董卓把吕布收作义子,叫他随身保护自己。他走到哪里,吕布就跟到哪里。人们畏惧吕布的勇猛,都不敢对董卓下手。 司徒王允认为要除掉董卓,必须安插内应,到时候里应外合,杀他个措手不及。 他知道要将董卓除去,首先要拉拢他身边的骁将吕布。于是,王允常常请吕布到他家里,一起喝酒聊天。时间一长,吕布觉得王允待他很好,也就把他与董卓之间的矛盾谈了出来。 原来,吕布与董卓虽然说是父子关系,但是董卓性情暴躁,稍不如他的意,就对吕布发火。有一回,吕布言语之间顶撞了他,董卓居然将身边的戟扔了过去。多亏吕布眼疾手快,把身子一闪,躲过了飞来的戟,没有被伤着。 后来,吕布主动向董卓赔了礼,董卓也饶恕了他。但是,吕布心里却很不痛快,对董卓怨言颇多。他把这件事原原本本地告诉了王允。 王允听了很高兴,就把自己想诛杀董卓的计划告诉了吕布,并且严肃地说:“董卓是国贼,我们想为民除掉这个祸害,您可否帮助我们,做个内应?” 吕布一听真要杀董卓,倒显得有点犹豫,说:“我是他的干儿子,儿子怎么可以杀死父亲呢?” 王允摇头说道:“唉,将军真是糊涂,您姓吕,他姓董,原本就不是骨肉至亲,再说他向您掷戟的时候,考虑到你们之间的父子感情了吗?” 吕布听了,觉得王允说得十分有理,就允诺和王允一起除掉董卓。 2.未央杀贼 所有准备就绪之后,王允开始等待良机,杀掉董卓这个朝廷的大祸患。过了一段时间,正巧赶上皇帝大病初愈,朝中文武大臣都在未央殿集会,恭贺天子龙体康复。 吕布利用这个机会,事先派遣同郡骑都尉李肃等人带领数十名亲兵,换上卫士的装束,隐蔽在宫殿侧门的两边。 董卓从郿坞出发,奔向长安。为了防止遭到别人的暗算,他在朝服里面穿上了坚硬的铁甲。在乘车进宫的大路旁边,密密麻麻的卫兵排成了一条夹道。他还叫吕布带着武器在他身后护卫着。经过如此安排,他觉得万无一失了,然后进入了宫中。 没想到刚到侧门,董卓便遭到李肃等人的突然袭击。 董卓惊骇之余,急忙向吕布呼救。吕布厉声喊道:“我们现在是讨杀乱臣贼子,你是死有余辜!” 绝望中的董卓只能奋力抵抗,但是终究无济于事,当场被杀死,随后被诛连三族。兵士们拥了上去,将董卓的头砍了下来。 吕布接着从怀里拿出诏书,向群臣和将士大声宣布:“皇上有旨,只杀董卓一人,其余人等一概不追究。” 董卓被杀后,朝廷上下欢呼不断。董卓祸国殃民的罪恶行径,激起了天下官员百姓的极度痛恨。铲除董卓,不仅顺应时代的潮流,更符合天下的民心。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