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解密 >

日本妓女间谍竟凭美色祸害中国50年!(11)

http://www.newdu.com 2017-09-01 趣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8、萧明华:墓碑只刻3个字的女间谍
    “我愿意把我的一切献给党”
    1922年8月,萧明华出生于浙江省嘉兴县。小学毕业后,她考入河南省立开封师范。
    抗战爆发,她随父母辗转到达重庆,1941年她从重庆师范学校毕业,当了小学教员。
    1943年秋,萧明华以优异成绩考入白沙国立女子师范学院国文系。
    抗战胜利后,萧明华在朋友的帮助下,在北平师院(北京师范大学的前身)继续深造。在校期间,萧明华碰到了在重庆就认识的教育心理学教授朱芳春。那时,朱芳春已参加了我党的地下活动,他经常推荐给萧明华一些革命理论书籍,启发她的革命热情。
    此时正值解放战争时期,北京如火如荼的爱国学生运动给了萧明华极大的教育和鼓舞。1947年9月,根据萧明华的表现,组织上决定吸收她加入朱芳春领导的地下工作小组。
    
    在有限的资料中,有这样的一段描述:
    朱芳春庄重地告诉萧明华,做情报工作是危险的,需要的不仅是热情,更要有坚定的意志,所以做出决定之前,你可以从容认真地考虑几天。
    萧明华陡然立起,坚定地说:“还想什么?!我早就想过多少遍了,请您转告组织,我愿意把我的一切献给党,献给人民的革命事业,一个人能为人民的革命事业而死,就无愧于己,无愧于父母和人民的养育之恩。”
    萧明华即将毕业的时候,远在台湾大学担任国文系系主任的恩师台静农先生深知萧明华国语注音、语音应用的教学功力,几次写信殷切邀请萧明华到台湾任教。
    大陆解放在即,静农先生的邀请无疑是为去台开辟新战场提供了极好的机会。反复考虑之后,萧明华向朱芳春道出这一设想,朱芳春立即向上级进行了汇报,党组织很快批准了萧明华的建议。
    1948年6月中旬,萧明华做好了赴台准备,她甚至放弃了毕业典礼。行前,她专程返回老家,探望年迈的双亲。
    此时萧明华的父亲已年近耄耋,母亲也早过了花甲。萧明华满含愧疚地对母亲说:“您和爸爸为我们吃了那么多的苦,我这个做女儿的,还没有好好地报答你们,不会怪我吧?”
    母亲轻抚女儿的双手说:“有你这样懂事的孩子,我这个做娘的就心满意足了。”
    黎明的前夜,肩负重任的萧明华藏起对亲人、对故土的眷恋,义无反顾地远赴海峡对面……
    六次送出重要情报
    初到台湾,为了工作的隐蔽,萧明华选择了去台湾师范学院任教,学校为她提供了一处僻静的院落作为宿舍。接着,萧明华又与《国语日报》社联系好了工作。
    至此,萧明华完成了来台工作的第一步——站稳脚跟。
    不久,她的领导兼老师——朱芳春,化名于非,也来到台湾,与萧明华以夫妻名义开展地下工作。
    1948年9月,他们利用台湾省政府举办的“社会科学研究会”,举办一些讲习班或讲座,由于非出面讲课,扩大社会影响,从中考察、培养革命骨干。
    在此基础上,于非与萧明华组建了“台湾新民主义青年联盟”,把讲习班中骨干组织起来,成立了读书会。
    此时革命形势的发展迅猛使得一些同志非常兴奋,一位同志在大学组织的合唱团中教唱《东方红》,歌声响彻整个校园。萧明华得知后,耐心地做这位同志的思想工作,告诫他,越是接近胜利,越不能放松警惕,不能冲昏头脑。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占领南京,全国解放指日可待。
    6月,于非回北平向组织汇报在台工作。上级组织指示他们为配合解放军的军事行动,要不惜任何代价,获取军事情报。
    任务和形势都发生了变化,萧明华和于非将“台新盟”转入地下。萧明华负责联络工作,并承担情报资料的保管、整理和密写。
    此外,她还不能耽误学校正常的教学、报社的编辑等工作,每天都要忙到深夜,本就瘦弱的萧明华身体更加单薄。同志们劝她注意营养和休息,她莞尔一笑:“既然我们已把生命置之度外,清贫的生活和繁重的工作又算得了什么?”
    从1949年12月至1950年1月,短短两个月,他们排除困难,六次送出重要情报,对于解放我沿海诸岛,发挥了重大作用。
    大陆解放后,逃到台湾的蒋介石为了稳住风雨飘摇的统治,宣布全岛“戒严”,台湾岛立刻淹没在白色恐怖之中。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