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借刀杀人 刘表早知道祢衡的大名,把他奉为上宾,让祢衡掌管文书,并指出“文章言议,非衡不定”,也就是荆州官府所有的文件材料,都要请祢衡过目审定,对祢衡十分器重和信任。 但祢衡仍然盛气凌人,目空一切。 有一次他外出,刚好有份文件要马上起草,刘表于是叫来其他秘书,让他们共同起草。 他们“极尽才思”,好不容易把文件写好了,谁知祢衡一回来,拿起文件草草看了一下,就说写得太臭,然后把它撕得粉碎,掷于地上,接着他便要来纸笔,手不停挥地重新写了一篇交给刘表。 ![]() 而且,还讥讽刘表的左右亲信,这些亲信就反过来整治他,到刘表那里去进谗言,说祢衡断言,将军难成大事,因为将军虽然宽厚仁义,却有妇人之仁,行事又优柔寡断,以后必败无疑。 这番言论是否出自祢衡之口,不得而知。但谁听了都会相信是祢衡所言。 刘表当然不能容忍祢衡的放肆和无礼。但他也不愿担恶名,就把祢衡打发到江夏太守黄祖那里去了。 刘表知道黄祖性情暴躁,他的用意显然也是借刀杀人。可以说这宗谋杀案的主谋是曹操,刘表胁从,实施杀戮的是黄祖。 七、祢衡之死 祢衡到了江夏以后,一开始,黄祖对他也比较看重,让他负责文件起草。祢衡也颇为卖力,工作干得相当不错,凡经他起草的文稿,“轻重疏密,各得体宜”,写得十分得体,得到了黄祖的嘉赏。 然而,祢衡本性难移。建安元年(公元196年)黄祖在战船上设宴会,祢衡当着众宾客的面,尽说些刻薄无礼的话! 黄祖呵斥他,他反教训黄祖,说你这个死老头,少啰唆! 当着众人的面,黄祖哪能忍下这口气,于是命人把祢衡拖走,将他狠狠地杖打了一顿。 祢衡还是怒骂不已,黄祖于是下令把他杀掉。 黄祖手下的人也早对祢衡不满,得到命令,黄祖的主簿便当即把祢衡杀掉了。祢衡死时,年仅二十六岁。 祢衡虽然罪不至死,但死得也不算太冤。他的死既是他目空一切造成的,也是曹操所炮制的。 祢衡以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在曹操那里时,他便蔑视同僚,连陈群、司马懿的长兄司马朗这样的人,他也不屑于交往,说自己岂能和杀猪卖酒的人交朋友。 就连他自己欣赏的孔融和杨修,他也是这番评价,说满朝中也只有大儿子孔融、小儿子杨修还凑合,其他的都不值一提。 孔融当时四十岁,祢衡称呼他为“大儿”,可见祢衡的狂妄已到走火入魔的地步。 因此,祢衡的死多少有些咎由自龋与祢衡比较起来,第三宗谋杀案的被害者,就很冤枉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