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鸡肋”事件 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君王,愿意被下臣把自己看个透彻,杨修如果猜出曹操所想而缄默不语的话,也不至于遭到杀身之祸,可他却偏偏喜欢到处张扬,最终,他丧命于“鸡肋”事件。 公元219年,曹操亲率部队进军汉中,要与刘备决一死战。可是刘备死守不战。 曹操攻也不成,退也无所据,真是进退两难。 部下向他请示口令。曹操说了两个字:鸡肋。 ![]() 杨修听说后,立刻收拾行装,大家问及缘故。杨修说,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丞相心里已经决定回家了。 曹操作为一个统治者,最忌恨的就是别人猜透他的心思。 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曹操处置“鸡肋事件”,严肃军纪,按律斩了杨修,做得既天衣无缝,又除掉了心中一大隐患。 而真实情况是,半年后,曹操才采取谋杀的方式,以杨修“露世言教,交关诸侯”,就是泄漏国家机密,结党营私的罪名,将其处死。 这是杨修的真正死因吗?准确地说,只是其中之一,另外,还有两大政治因素。 一、杨修犯了古代皇室权力之争中的大忌,参与了夺嫡之争。 二、杨彪夫人是袁术的女儿,杨修是袁术的外孙。杨彪、杨修本人的身份及政治观念与曹魏政权的利益有冲突。 总之,杨修太了解别人,太能洞悉别人心思,然而他却不了解,这也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悲哀。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