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优则仕。1911年,而立之年的王宠惠初涉政坛。王宠惠政治生涯中的第一个重要职务,是孙中山力挺出任的。1912年元月,孙中山就职临时大总统,提名王宠惠为外交总长。当时有人提出王宠惠资格不足,建议起用外交经验丰富的伍廷芳。但孙中山力挺王宠惠,称“吾人正当破除所谓官僚资格,外交问题,吾自决之,勿怯之。”而对于老将伍廷芳,孙中山在会见上海的报社记者时,则强调民国建国之初立法很重要,对伍廷芳另有重用。但孙中山的本意,是希望任用年轻的王宠惠,将外交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即便这样,对王宠惠也是莫大的支持,为他今后在国际舞台上施展外交才能,成为第一个出任海牙国际法庭法官的中国人做了铺垫。 政坛几起几落的“好人” 王宠惠在政坛的初次亮相可谓惊艳,但好景不长,仅仅当了3个月临时政府的外交总长,1912年3月,王宠惠的第一次政治经历就随着袁世凯的上台匆匆落幕。但王宠惠在法学方面的造诣也得到了袁世凯的赏识,很快又被任命为司法总长,或许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苦其心志,又是3个月,王宠惠的仕途因袁世凯的窃国行为而中断。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沉寂10年,王宠惠东山再起。此时的中国正处于军阀混战时期,以蔡元培、胡适、梁漱溟、王宠惠等人为核心的一群知识分子在《努力周报》上发表《我们的政治主张》,认为中国的政治军阀混战,国无宁日,是因为“好人”不愿参与政治,让坏人当道。为此,他们提出由知识分子中的“好人”组成“好人政府”,努力改变政府腐败的现实。 1922年9月,在直系军阀吴佩孚支持下,王宠惠等人组成“好人政府”的愿望成真,而王宠惠的个人政治生涯也达到了巅峰,出任国务总理。可惜“好人政府”在军阀混战的特殊年代,没有强有力的组织和武装力量的支撑,也缺乏人民的支持,无力控制当时的混乱政治局面。仅70天,王宠惠执掌的“内阁”就倒台了,仕途不畅的王宠惠离国,到海牙出任国际法庭候补法官。 1945年王宠惠(左二)与顾维钧(右二) 在政坛上三起三落,远走他乡的王宠惠并没有就此结束他的政治生涯。1927年,南京政府成立,蒋介石力邀王宠惠回国任南京政府司法院长,王宠惠接受了邀请。1931年,因立法之争王宠惠辞去司法院长之职,再度赴海牙任国际法庭法官。但王宠惠始终心系国家兴亡,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前夕,他回国出任南京政府外交部长。1941年,蒋介石发动“皖南事变”,接着又打算调动数十万军队“围剿”中国共产党,但行动之前,不得不考虑各国的态度,于是请王宠惠商议。“同室操戈乃亡国灭种之时”,王宠惠力谏蒋介石三思慎行。此言一出,蒋介石勃然大怒,但这时侍从室送来的一急电,让蒋介石对王宠惠精辟分析和独到见解甚为钦佩。密电中的内容说的是日本出动15万人马,兵分三路向河南进犯。因此,蒋介石被迫放弃了“围剿”计划。此事让蒋介石意识到王宠惠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应该留在身边,随后蒋介石免去了王宠惠外交部长职务,改任其为国民党最高国防委员会秘书长,参与处理最高决策,那年王宠惠已步入花甲之年。“二战”期间,蒋介石多次出席国际会议,王宠惠都紧随左右。1946年,65岁的王宠惠向蒋介石请辞,蒋介石极力挽留,可见王宠惠在蒋介石心中的地位非同一般。1948年,王宠惠到香港养病,1949年赴台湾,至此,王宠惠才正式在政治舞台上谢幕。 开罗会议力争台湾“归还中国” 如今,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日益强大,在国际舞台上有着日趋重要的发言权。而在王宠惠那个年代,说得更多的是“弱国无外交”。但凭借着深厚的法学功底和睿智的外交思维,满腔爱国热情的王宠惠常常能在外交舞台上为中华民族赢得尊严。 1921年11月,王宠惠和顾维钧等代表中国赴华盛顿出席太平洋会议。大会上,迫于国内民众的压力,经过反复思量的王宠惠决定单独提出废除日本逼迫中国签订的“二十一条”,希望借助英美国家力量进行调停,王宠惠强调“二十一条”的存在对与会各国在华利益的威胁,尤其对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影响,这一有理有据的陈述让日本代表措手不及。虽然最终没有实现废除“二十一条”的愿望,但王宠惠不畏强权,坚决捍卫祖国领土主权完整,会议签订《九国公约》,列强承认“尊重中国的主权与独立及领土、行政之完整”。王宠惠在大会上力争国权的表现大大提升了他在国内的政治声望,1921年12月2日,《大公报》发表文章对王宠惠大加赞赏,“吾人对于王氏甚表钦佩”。 王宠惠敏捷的思维、犀利的词锋,常常让瞧不起中国的帝国主义者自取其辱。1933年,王宠惠奉命出席国际联盟会议。会上,日本代表以轻蔑的口吻挑衅王宠惠说:“你是代表南京国民政府呢,还是代表东北满洲国政府?”王宠惠立即站起来,义正词严地大声回答:“我代表贵国承认的那个中国政府。”顿时各国代表掌声雷动,日本代表自讨了个没趣,悻悻而退。 1943年,王宠惠代表国民政府出席中、美、英三国召开的开罗会议时,再一次向世人展示了中国捍卫主权的决心。11月26日,三国代表正式会商《开罗宣言》一事,英国代表别有用心地将“满洲、台湾、澎湖列岛当然归还中国”改成“当然必须由日本放弃”。此言一出,王宠惠当即表示中国不能赞成,若如此含糊,只说日本应该放弃而不说应归何国,则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皆将疑惑不解。英国代表表示日本放弃即代表归属中国,但王宠惠坚持不得含糊,否则会议公报将丧失其价值,若不明言归还中国,则盟国联合作战,反对侵略,维护世界和平的目的就不明显了。美国代表也赞同王宠惠的提法,最终英国照中美意见写明“满洲、台湾、澎湖列岛应归还中国”。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