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揭秘王宠惠:为中华民族赢得尊严的杰出外交家(3)

http://www.newdu.com 2017-09-01 趣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中国首位海牙国际法庭法官

王宠惠是一位出色的外交官,但一生中最值得其骄傲的,应该是他在法学上的贡献。王宠惠凭借其天才般的语言天赋,在法学研究上的突出贡献,为国际法学界写下了浓重的一笔。1907年,王宠惠将德文版的《德国民法典》翻译为英文。这是当时欧洲最早的《德国民法典》英译本之一,此译本出版后立即博得世界法学界的赞誉,成为了英美各大学法律学院指定的必读课本。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到访台湾时,也要亲自拜访王宠惠,因为尼克松上大学时,教材正是王宠惠翻译的《德国民法典》。

不愿与袁世凯同流合污的王宠惠辞去司法总长后,转而受聘中华书局任英文编辑部主任,不久后出任复旦大学副校长。虽然不在官场打拼,但这段“清心寡欲”的时间却让王宠惠在法学研究上有了很深的造诣,他深入研究《临时约法》,先后著有《宪法刍议》、《比较宪法》等影响深远的书籍。王宠惠在中国民法和刑法上的贡献也为人所称道,1928年,王宠惠开始主持修订刑法,他在《刑法第一修正案》的基础上,起草了《刑法草案》。这一草案废除了旧刑法中受传统礼制影响的内容,确立了在刑事惩罚方面所有国民在法律面前平等的原则。草案最终于1928年通过,即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以法典的形式颁布的刑法典——《中华民国刑法》,王宠惠因此被誉为中华民国第一法学家。《中华民国民法》编订也有王宠惠的功劳,他学贯中西的背景,使这部法典注重对西方先进的民商法思想的吸收,又兼顾了中国传统的民间习惯,达到了中西合璧的效果。

1923年,作为当时中国最有名的法学家之一,王宠惠又打破了一项全国纪录。受北京政府的委派,王宠惠出任海牙国际法庭法官,成为了海牙国际法庭的第一任中国籍的法官。担任国际法官,王宠惠坚持以公平适当的原则处理国际纠纷,他所表现出来的法学修养和绅士风度,世界各国的学者和政治家无不为之折服。身在海牙的王宠惠也不忘维护民族尊严,常常有力回击西方世界对黄种人的歧视。1924年王宠惠游历法国时,法国最高法院特别邀请他做演讲,以此表达对他的敬意。这一隆重的礼遇,充分显示了王宠惠在国际法学界的重要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46年,王宠惠作为中国方面的代表出席了联合国成立大会,他对联合国宪章的制定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建议,并被委以润色和审定联合国宪章中文版工作的重任。

1948年,“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选举中,王宠惠还因其在法学研究上的突出贡献,入选人文组院士。

王宠惠大事年表

王宠惠(1881-1958),1881年10月10日生于香港荷里活道75号道济会堂,字亮畴,祖籍东莞虎门镇王屋乡。

1887年(光绪十三年):入读圣保罗学校,初识孙中山。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毕业于天津北洋大学,获得中国第一张大学毕业文凭。

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州立大学。期间和孙中山讨论“五权宪法”,并起草《中国问题之真解决》。

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赴欧洲留学,被选为“柏林比较法学会”会员,并将《德国民法》译为英文。

1911年:膺任第一任南京临时政府外交总长。

1913年:受聘复旦大学副校长,先后出版《宪法刍议》、《比较宪法》等书。

1921年:被选为国际法庭副裁判长。当年冬季赴华盛顿出席九国会议,严斥日本“二十一条”无理。

1927年:出任南京政府司法部长。

1930年:膺选为海牙国际常设法庭的正式法官。

1946年王宠惠代表中国出席了联合国成立大会,对联合国宪章的制定提出了建设性建议,并承担联合国宪章中文版的润色和审定工作。

1949年:到香港养病,随后赴台湾。

1952年:任台湾东吴大学董事长。

1958年:3月15日凌晨病逝,安葬于东吴大学校园内山坡上。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