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解密 >

孙策袭许背后有什么阴谋论?到底是怎么回事(2)

http://www.newdu.com 2017-09-02 趣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2。刘表
    谈到这时候的刘表,当然得说张羡。
    孙策搞定刘勋之后顺便西伐江夏的举动,和曹操当时奉天子以令不臣的四处插一脚的举动也是有关系的。曹操当时还在对付吕布,然后准备集结力量和袁绍决战,对于麻烦的南方,他的策略就是令二虎相食。
    ◎《讨逆传》注引《江表传》:(建安四年)策被诏敕,与司空曹公、卫将军董承、益州牧刘璋等(“等”所包含的就是张津,不过这和本话题无关,不论。)并力讨袁术、刘表。军严当进,会术死……
    而《孙策讨黄祖上表》中言到“领桂阳太守行征虏中郎将吕范、领零陵太守行荡寇中郎将程普”。恰逢那时候长沙太守张羡叛乱,此表中吕范、程普去领了叛乱的荆南的另外两郡,至少说明了孙策支持张羡的态度。
    后来临近官渡的时候估计是张羡及其儿子的叛乱已经被平定,刘表全胜,豪强归服。“南收零、桂,北据汉川,地方数千里,带甲十馀万”,“州界群寇既尽”。
    而曹操这时候仍然无力南顾,于是他复授孙贲长沙太守,欲令双方继续相争。
    《讨逆传》注引《志林》:是时曹、袁相攻,未有胜负。案夏侯元让与石威则书,袁绍破后也。书云:“授孙贲以长沙,业张津以零、桂。”此为桓王於前亡,张津於后死,不得相让,譬言津之死意矣。
    而孙策也不笨,曹操的这个举动,其实已经示弱于人。
    
    3。孙策
    关于张纮“荆扬对”和孙策袭许的矛盾,其实没啥好指责的。
    本来一个战略的提出就是基于当下局势,正如指责鲁肃没能全据长江和诸葛亮的隆中对最终没能实现一样,都是没有意义的。很多时候,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当发生大变让原先的策略变得不再合适的时候,适时改变才是重要的,而不是抱着原先战略到死。
    官渡之战,千载难逢的北方内斗之时。从自身发展的角度,当然稳扎稳打为上。但是从长远来看,遏制曹操的发展势头或许更为重要?否则曹操一统北方,在当时江南开发程度、人口基数皆不及北方的情况下基本结局是注定了。这一段有点YY了,不喜可无视。
    不过孙策在北方几乎没有什么有豪强支持或者民众支持的迹象(除了淮南这一块原属袁术的地区外),所以我觉得孙策此举究竟是在开疆拓土还是纯粹就是为了在焦头烂额的曹操那里再加一锤子,难说。
    从孙策本人来说,他喜欢单独一人外出的事情其实应该很多人都知道。而他喜欢一个人去外面的原因,正如他自己所说,是喜欢思考人生。(见《虞翻传》正文)而又“恃其勇,行不设备”,最终“故及於难”。
    所以只有孙权知道孙策行踪的说法其实站不住脚。而孙权那时候的官职是阳羡长,只不过有时候随军出征(还有一次单独出征,见《陈登附传》注引《先贤行状》)。孙策遇刺前后,他可能根本不在孙策身边,何以得知孙策行动?而孙策死后孙权的真情流露的表现以及仰赖众人辅佐也说明了他那时候压根没有早熟的大哥那样的政治手腕,还十分稚嫩。
    所以孙权阴谋论可以休矣。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