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高句丽民族及其政权,是我国东北及东北亚地区历史上有很大影响的一个民族和政权,在以集安、桓仁为中心的我国东北地区所保留的高句丽遗存,总体数量最多,种类最全,遗存年代的持续时间也最长。本文首先按时间先后介绍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辽宁、吉林两省高句丽遗存的重要发现,然后以都城、山城和墓葬为专题,对各类遗存的基本面貌、主要特点、年代、演变诸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总结。 【关 键 词】高句丽/高句丽遗存/山城/墓葬 【作者简介】魏存成,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和文学院考古学系博士生导师,匡亚明特聘教授,研究方向为高句丽、渤海考古与历史,魏晋南北朝隋唐考古。 作为历史上的一个称谓,高句丽既是一个民族的名称,又是一个政权的名称,其间还曾被作为中原政权所设置的地方机构县的名称。它们的沿袭关系是族名—县名—政权名。高句丽族是我国东北地区的古老民族之一,在文献记载中出现该族名称,最早见于《汉书·地理志》。公元前108年,汉武帝灭卫氏朝鲜,在鸭绿江中上游地区、图们江流域和朝鲜半岛北半部之广大地区置乐浪、玄菟、临屯、真番四郡。其中玄菟郡初治沃沮城(今朝鲜东北部之咸镜南道咸兴),公元前82年内迁至郡属三县之一的高句丽县(另二县是上殷台和西盖马),据近年考古工作,该郡县城址在今辽宁省新宾县境内发现。当时高句丽族的活动中心在今浑江流域和鸭绿江中游的辽宁省桓仁和吉林省集安地区,高句丽族归玄菟郡管辖。 高句丽政权建立于公元前37年,至668年灭亡,在历史上存续了705年之久。其疆域也从浑江流域和鸭绿江中游地区逐渐向外扩展,强盛时期西抵辽河,北到今吉林市,东到今延边地区,南到朝鲜半岛汉江流域。其都城三治两迁,初期都城在今辽宁省桓仁,公元3年迁至今吉林省集安,427年再迁至朝鲜半岛平壤。其中以桓仁和集安为都的时间达464年之久,占高句丽政权全部历史的三分之二。而且迁都平壤后,集安国内城作为“别都”,列高句丽晚期“三京”之一,仍不失其重要的地位。①因此,至今在以集安和桓仁为中心的我国东北之东南部广大地区,仍保留着大量而又重要的高句丽遗存。 一、主要发现 我国高句丽遗存的发现,以集安好太王碑为最早,时间在清朝末年。根据碑文拓片,我国的一些官吏和金石学者便开始进行研究,有的还作了实地考察。接着,一些日本学者利用当时特殊的历史背景,在对好太王碑进行非法考查的同时,也开始了对城址、墓葬等其他高句丽遗迹的非法调查、发掘,一直持续到二战结束之前。在此期间,我国个别学者克服重重困难,也对部分遗迹进行了调查。对于众多高句丽遗迹、遗物进行大量而有计划的调查、发掘、研究和保护,还是从新中国成立后开始的。尽管高句丽遗迹在辽宁、吉林两省的分布情况以及两省各自的整体考古工作计划有所不同,但是高句丽考古工作在两省的进展基本上是同步的。 辽宁省在20世纪50年代末配合水库工程对桓仁县高力墓子村积石墓进行调查、发掘,获得了高句丽早期墓葬的宝贵材料。②1960年代本溪、抚顺两地也都有墓葬发掘,其中1960年在本溪东约50公里的小市镇内发掘的一座,其形制具有辽阳魏晋墓葬的特征,而出土的陶器和马具等金属器,与鲜卑和高句丽所出都有相同风格,虽然墓葬族属至今仍未确定,但是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在该墓中表现得尤为突出。③之后,辽宁的高句丽考古工作则有所放慢。进入1980年代,继以往调查,1983年起连续三年对抚顺高尔山城、即高句丽“西边要害”新城城址进行了较大面积的发掘,发现了重要的高句丽建筑遗迹和丰富的陶器、铁器。④辽宁省高句丽山城众多,自此开始,辽宁省先后调查了沈阳石台子山城、西丰城子山山城、凤城凤凰山山城、海城英城子山城,以及大连、岫岩、丹东、铁岭、开原、新宾、桓仁等地的多处山城,⑤其中对石台子山城于1990年、1991年小范围试掘之后,1997年又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清理和重点发掘,2000年重点发掘了城内的蓄水设施,最近出版综合报告。⑥1991年还发掘了雅河乡米仓沟“将军坟”,这是在桓仁县发掘的第一座封土石室壁画墓,其墓葬形制、壁画内容和出土的釉陶器,与在此之前发掘的集安长川2号墓基本相同。⑦1994年对高丽(力)墓子村所余积石墓又进行了正式发掘,其结果再次证明该墓地的时代为高句丽政权建立之初。⑧高丽(力)墓子村墓群距五女山城不远,这对于推断五女山城的年代有重要的价值。1996年桓仁五女山城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1999年、2003年,辽宁省、本溪市和桓仁县的文物考古部门对五女山城进行了全面调查和四次大规模的发掘,发掘面积达5000多平方米,发现多种不同性质的遗迹和遗物,其全部材料都被收录在大型调查发掘报告《五女山城》⑨中。同样是为了全面了解山城的面貌和年代,2000年在抚顺高尔山城东侧1、5公里的山坡上发现了约百座高句丽墓葬,当年与次年发掘了几十座,其中一座还残留人物等图像壁画;⑩接着,2002年起在沈阳石台子山城后面的山坡上也调查发现了几处高句丽墓葬,并连续进行了三年发掘。(11)在山城方面,2005年对大连市庄河城山山城的前城与后城进行了详细调查。(12)本溪市平顶山山城于2002年发现,2008年经专门调查,被确认为高句丽山城。(13) 吉林省集安保留的高句丽遗存,总体数量最多、种类最为齐全,遗存年代的持续时间也最长,这里不仅坐落着两座高句丽中期的都城,而且分布着数千座高句丽墓葬,其中既有包含着十几座王陵在内的大量积石墓,也有包含着数十座壁画墓在内的大量封土墓,同时闻名中外的好太王碑就耸立在集安城外的原野上。所以集安的高句丽考古一直是吉林省考古工作的重点。1958年对东台子建筑遗址进行发掘,使我们对高句丽高等级建筑的结构和瓦件有了较清楚的认识,(14)同时对好太王碑、站前石柱和丸都山城、国内城进行了调查、实测,在梨树园子南遗址发现了珍贵的白玉耳杯。1960年、1962年先后两次由通化地区和集安县组成文物普查队,对全县文物进行了普查,其中包括高句丽南、北道上的几处重要的关隘和城堡,同时还清理了五盔4号、5号和通沟12号壁画墓,其中五盔4号墓的壁画保存得相当完整,色彩也非常鲜明艳丽。(15)1963年发掘了麻线沟1号壁画墓。(16)1968年和1970年,两年集中发掘了700多座墓葬,其中包括重要的长川1号壁画墓,壁画中伎乐百戏、山林逐猎场面和拜佛图堪称诸墓壁画之佳作。(17)1972年发掘了长川2号壁画墓。(18)1974年发掘了禹山下41号方坛阶梯石室壁画墓。(19)1975年发掘了七星山1196号和万宝汀242号积石墓。(20)从1975年开始,对国内城城墙连续进行了解剖,获得了国内城建筑年代和建筑结构的重要资料。(21)1976年配合农田建设,集中清理了100多座中小型墓葬,其中绝大部分是封土墓,为探讨该类型墓葬结构、葬俗和演变提供了重要资料。(22)1980年代中叶,为了配合集锡公路建设(集安—锡林浩特),于禹山墓区之铁路北侧发掘了100余座墓葬,在墓葬形制结构和随葬品方面都有重要的发现。(23)1990年对太王陵墓室进行清理,发现了原意料不到的石椁,现已作了复原。集安之外,对于吉林、延边、柳河、辽源等地的高句丽山城,在这期间也先后进行了调查。(24)1997年,经30年后,在1966年考察测绘的基础上,对集安洞沟古墓群进行了全面详细的复察测绘,并公开出版了调查测绘报告,为进一步加强洞沟古墓群的管理、保护和研究提供了切实的基础。(25)在此复察测绘过程中,发掘了禹山3319号墓,这是迄今在集安发现的唯一的一座积石砖室墓,而且出土南方青瓷器,地表左前方有人面刻石,室内发现壁画残迹,都格外引人注意。(26)之后,从2001年到2003年,吉林省、集安市文物考古部门对丸都山城、国内城和集安大型积石墓进行了同样是空前规模的调查发掘,发现了大批重要的遗迹和遗物,三本大型调查发掘报告《丸都山城》、《国内城》、《集安高句丽王陵》于2004年和上述《五女山城》同时由文物出版社出版,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其中《集安高句丽王陵》报告中定为王陵的大型积石墓13座,每座墓单列一节,介绍仔细,其他数座“待核实确认的王陵”大型积石墓介绍得很简单,之后,其中有几座则单独发表了报告或补充报告(禹山540号-JYM540号、山城下砖厂1号—JSZM0001号、山城下砖厂145号—JSZM145、黄泥冈大墓—JYM0030、禹山2112号—JYM2112号)。(27)另外,有的学者推测集安蒿子沟1号大型积石墓(JHM1)为东川王陵,并进行了调查。(28) 通过以上发现,使我们对高句丽遗存的面貌和内涵的认识逐渐扩展和加深,为全面深入地开展研究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