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参见张朋园:《中国现代化的区域研究·湖南省(1860~1916)》,台湾“中研院”近史所1983年版;苏云峰:《中国现代化的区域研究·湖北省(1860~1916)》,台湾“中研院”近史所1987年版;陈钧、任放:《世纪末的兴衰—张之洞与晚清湖北经济》,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版;皮明庥主编:《近代武汉城市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宋斐夫主编:《湖南通史·现代卷》,湖南出版社1994年版;刘宏友、徐诚主编:《湖北航运史》,人民交通出版社1995年版;刘泱泱:《近代湖南社会变迁》,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罗福惠:《湖北通史·晚清卷》,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田子渝、黄华文:《湖北通史·民国卷》,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等等。 ②朱建邦:《扬子江航业》,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第71页。 ③徐润:《徐愚斋自叙年谱》,“咸丰十一年年辛酉二十四岁”条,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50辑,台北,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78年版,第17页。 ④张继煦:《叙论》,《湖北学生界》第1期,1903年1月,第2~3页。 ⑤杨铎:《武汉经济略谈》,《武汉文史资料》第5辑,1981年12月,第136~137页。 ⑥实业部国际贸易局编纂:《最近三十四年来中国通商口岸对外贸易统计》,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第218~219页。 ⑦李时岳、胡滨:《从闭关到开放——晚清“洋务”热透视》,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56页。 ⑧参见杨铎:《武汉经济略谈》,《武汉文史资料》第5辑,1981年12月,第135~136页;周锡瑞著,杨慎之译:《改良与革命——辛亥革命在两湖》,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96页;陈群:《建国前湖北的轮船运输航线》,《湖南省志资料选编》第2辑,1983年12月,第103~109页;皮明庥:《辛亥革命与近代思想》,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237页。 ⑨据1933年调查,武汉轮渡有3条航线:汉口—码头—武昌上码头,汉口王家巷清佳码头—武昌下码头,汉阳东门—武昌平湖门,渡船计有13艘。参见周荣亚等编《武汉指南》第2编《交通》,汉口新中华日报社1933年版,第3页。 ⑩聂宝璋、朱荫贵编:《中国近代航运史资料》第2辑(1895~1929)下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994~995页。 (11)张朋园:《中国现代化的区域研究·湖南省(1860~1916)》,台北“中研院”近史所1987年版,第304页。 (12)1908年,华商陈政齐开办合利亨轮船公司,经营宜—沙线、宜—汉线。 (13)参见Trade Reports,1881年,汉口,第6页;Hankow Trade Report for the Year 1899。转引自陈钧、任放《世纪末的兴衰—张之洞与晚清湖北经济》,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版,第190页。 (14)朱建邦:《扬子江航业》,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第130页。 (15)皮明庥主编:《近代武汉城市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432页;彭六安:《湖南民营航业五十年》,《湖南文史资料选辑》第4辑,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328、333页。 (16)奎斌:《遵议兴修铁路据实覆奏折》,《杭阿坦都统奏议》卷7;卞宝第:《为遵议铁路事宜恭折覆陈仰祈圣鉴事》,《卞制军奏议》卷11。 (17)聂宝璋编:《中国近代航运史资料》第1辑(1840~1895)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395页。 (18)李再权主编:《宜昌市贸易史料选辑》(一),宜昌市商业局《商业志》编委会1986年版,第22页。 (19)《清议报全编》第3辑《扬子江》,1900年。转引自陈钧、任放:《世纪末的兴衰——张之洞与晚清湖北经济》,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版,第243页。 (20)徐凯希:《近代宜昌转运贸易的兴衰》,《江汉论坛》1986年第1期,第70页。 (21)邓小琴:《近代川江航运简史》,重庆地方史资料组1982年版,第33~34页。 (22)托马斯·罗斯基著,唐巧天、毛立坤、姜修宪译,李天锋、吴松弟校:《战前中国经济的增长》,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396页。 (23)刘宏友、徐诚主编:《湖北航运史》,人民交通出版社1995年,第314页。 (24)江天凤主编:《长江航运史(近代部分)》,人民交通出版社1992年版,第415页。 (25)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3卷《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资本主义》,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545页。 (26)交通部统计处编:《中华民国三十三年交通部统计年报》,交通部统计处1946年版,第171页。 (27)孙敬之主编:《中国科学院中华地理志经济地理丛书》之三《华中地区经济地理》,科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36、88、90页。 (28)宓汝成编:《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第1册(1863~1911),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167页。 (29)宋亚平等:《辛亥革命前后的湖南经济与社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10、116页。 (30)傅角今:《湖南地理志》,武昌亚新地学社1933年版,第182~183页。 (31)金士宣、徐文述:《中国铁路发展史(1876~1949)》,中国铁道出版社1986年版,第99页。 (32)《上海总商会月报》之“言论”,1921年第1卷第6号,第20页;Hankow Trade Report for the Year 1910。转引自陈钧、任放《世纪末的兴衰—张之洞与晚清湖北经济》,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版,第196页。 (33)铁道部联运处编:《中华民国全国铁路沿线物产一览》,铁道部联运处1933年版,第115~150页。 (34)魏颂唐编:《湖南财政纪略》之《岁入·货物税捐·火车货捐》,湖北吏治研究所1917年版。转引自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影印室辑《清末民国财政史料辑刊》第19册,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年版,第631页。 (35)民国时期,湖南境内另有若干条铁路:1937年9月动工、1938年9月竣工之湘桂线,1937年动工、后因抗战而拆除之湘黔线,以及冷水滩—蔡家埠之支线,等等。1972年,湘黔线最终建成通车。参见行政院新闻局《湘桂黔铁路》,行政院新闻局1948年版;刘泱泱《近代湖南社会变迁》,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368~369页。 (36)苏云峰:《中国现代化的区域研究·湖北省(1860~1916)》,台北“中研院”近史所1987年版,第431页。 (37)湖南公路局编:《湖南公路辑览》第1编《沿革》,湖南公路局1932年版,第4页。 (38)湖南省志编纂委员会编:《湖南省志》第1卷《湖南近百年大事纪述》(修订本),湖南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697~698页。张朋园:《中国现代化的区域研究·湖南省(1860~1916)》,第309页。 (39)白叔:《湖北之公路与航务》,《经济建设季刊》第1卷第2期,1942年10月,第265页。 (40)实业部统计处编:《各省市经济建设一览》,实业部总务司第四科1937年版,第74页。田子渝、黄华文:《湖北通史·民国卷》,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10~311页。 (41)(42)曾继梧编:《湖南各县调查笔记》“地理类”,和济印刷公司1931年版,第20、36,61页。 (43)湖北省政府民政厅编:《湖北县政概况》第2册,湖北省政府民政厅1934年版,第406、512页。 (44)截至1937年初,湖北省内公路干线,有路面者,计858公里;无路面土路通车者,计717公里。参见湖北省公路工程处编《湖北省公路工程专刊》,湖北省公路工程处1937年版,第2页。 (45)湖北省政府建设厅编:《湖北建设最近概况》,湖北省政府建设厅1933年版,第62页。 (46)湖北省公路管理局:《湖北省公路管理局成立周年纪念特刊》,湖北省公路管理局1936年版,第8~9页。 (47)任放:《中国市镇的历史研究与方法》,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第190页。 (48)施坚雅著,史建云、徐秀丽译:《中国农村的市场与社会结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05~106页。 (49)德·希·珀金斯著,宋海文等译,伍丹戈校:《中国农业的发展(1368~1968年)》,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版,第165、186页。 (50)托马斯·罗斯基著,唐巧天、毛立坤、姜修宪译,李天锋、吴松弟校:《战前中国经济的增长》,第232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