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史家论史 >

程德全与东北近代化改革

http://www.newdu.com 2017-09-05 《学习与探索》2014年第 王玉贵 参加讨论

    摘要:程德全的历史地位是由他在历史转折年代中的所作所为决定的。他在近代中国历史上的主要作为可以从四个方面加以概括:率先反正,和平光复苏州,进而逐步实现全省的光复;捍卫东北边疆,抵制沙俄侵略;为官清廉,严惩贪腐行为;兴办实业,开启黑龙江地区近代化的大门。这些重要活动成为后人评价他的基本依据。以往史学界所谓程德全“投机革命”“阻挠历史前进”之类的论断应予推倒。
    关键词:程德全;辛亥革命;黑龙江近代化
    作者简介:王玉贵(1965—),男,教授,历史学博士,苏州大学历史学系,从事中国近代史研究。
     
    对程德全的评价应以他在历史上的所作所为为依据。长期以来,对程德全在近代中国历史上之地位的评价多以负面为主。本文拟对此做些新的探讨,不足和谬误之处,欢迎并敬请方家批评指正。
    一、率先反正,和平光复苏省
    1911年11月5日,程德全在江苏省城苏州宣布光复,在他的影响下,逐步实现了全省光复。与革命党人的武装起义相比,程德全宣布光复并不算早,也非完全主动为之。之所以如此,与他心存疑虑、骑墙观望的旧官僚心态有一定关系。作为朝廷命官,程对清政府虽然心存失望和不满,但毕竟不同于必欲立即置之于死地的革命党人。在主观上,程寄希望于清政府能就此立即振作起来,挽狂澜于将倒,因此在武昌起义刚爆发时,他领衔上奏,提出清廷应下诏罪己、惩办首祸之人,并立即召开国会、真正实行宪政等主张,就是欲尽全力将清政府这匹濒死之马医治好的心态表露,宣布反正是在没有其他更好办法情况下的无奈选择。在前途未卜之际,过早反正不仅有可能丧失已有的一切,而且还会落下乱臣贼子的骂名,这对于受过传统教育、秉持封建政治伦理的程德全来说,是不够理性的选择。暂时按兵不动,冷静观察时局的变化,不仅符合程一贯做事稳重的个性,而且也能在混乱的局势中尽可能地采取主动的应对措施,在时机成熟时,顺势而为,以收事半功倍之效。
    同时还应该看到,程虽不是主动响应革命党人的武装起义,但他更没有盲目效忠清廷,而是在大势所趋之际,顺应了形势发展的客观需要,最终较早地选择了倾向革命一边。程德全最终选择倾向革命一边,宣布反正,是一种值得充分肯定的行为。在武昌首义、各地先是蠢蠢欲动、继而纷纷响应的情况下,像程德全这样的地方大员可以有四种选择:顺应革命形势的发展,主动反正;态度中立,放弃反抗,携眷属和财物潜逃,置身于革命之外;愚忠自杀,成为清王朝的殉葬品;逆历史潮流而动,坚决镇压革命起义,从而为历史洪流所吞没[1]。不管程做出哪一种选择,无论是对他本人及他所属的统治集团中的一帮人来说,还是对当地的平民百姓来说,其结果都是不一样的。如果程选择抵抗到底,也许不会影响最终胜负,但必定会使辛亥革命的发展陡生枝节。程之最终选择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宣布反正,并在随后亲赴南京督师攻城,不仅使江苏全省得以次第光复,而且对仍留在清政府统治营垒的各地督抚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促使他们必须做出决定:或者和他一样,尽早反正;或者主动输诚、远走他方,不再做无谓的反抗,从而也使得东南乃至全国的政治天平顷刻间彻底倒向革命阵营一边。这对于清政府的最终退出历史舞台,是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的。
    以往学界在评价程德全的和平光复行为时,曾有所谓“投机革命”一说。对此,我们必须看到,程在宣布光复时,就全国来说,辛亥革命的前景和结局还远未分明,不仅首义之地武汉三镇中的汉口已被北洋军所攻克,汉阳也很快沦陷,武昌也危在旦夕,仅是因袁世凯出于政治考虑而没有发起全力攻击。绝大多数省份仍在犹疑观望之中。在这种情况下,程德全纵使是有心投机,客观情况却决定了他无机可投。
    与其他许多地方在革命前后纷纷出现混乱、滥杀无辜,甚至革命阵营很快发生分裂、出现流血事件相比,苏省宣布光复后,在总体上显得是秩序井然,民众照常生产生活、商人照常买卖营业、官府照常升堂办公,政局转换呈现出静悄悄的景象。难怪苏州地区一度流传着“苏省光复苏人福,全靠程都督”的民谣,语中虽不无夸张和溢美之意,但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历史的真实。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