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21世纪初中国崛起与东亚权力转移的前景 日本叱咤东亚舞台半个多世纪以失败告终,东亚国际体系结构再次发生重大变化。但此时,东亚自身已经没有一个大国可以主导东亚秩序,东亚国际体系被纳入由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主导的全球国际体系之中。美国通过出兵日本和朝鲜半岛南部,保留了在这两个地区的长期驻军;通过扶植日本和韩国,组成同盟体系,在“二战”后东亚国际舞台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苏联参加对日作战,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北部,获得了战后东亚秩序安排的发言权,战后东亚产生了一批社会主义国家,壮大了苏联阵营的力量。美苏分别支持自己的盟友在东亚搞对抗,东亚地区出现了两极对立的国际格局,“这一时期的东亚国际体系在权力结构上主要表现为美苏及其同盟集团之间的均势结构,观念结构主要表现为意识形态的对立结构,制度结构主要表现为对立性的双边同盟机制的安排,覆盖地区范围的国际组织和国际制度等多边机制稀薄。”[11]同时,“二战”后一系列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获得独立,成为东亚国际体系中的平等一员,这是前所未有的。此外,日本在“贸易立国”的口号下,经济得以迅速恢复与发展,重新成长为东亚经济强国,实现了过去通过武力手段才能实现的目标,开辟了拓展国家权力的新渠道。 经过战后长期的经济增长,冷战结束前后的日本一派繁荣景象,日本人像是有花不完的钱,在国外大量购置产业,白领们甚至发出了“美国是日本商品的市场,欧洲是日本的农场”这样的豪言壮语[12]。富庶的日本对美国发起了咄咄逼人的攻势,经济摩擦在20世纪90年代上半期达到历史上的顶峰,两国的知识界和民间的相互反感也达到了极点。当时索尼公司的老板盛田昭夫和石原慎太郎合著的《日本可以说不》《日本坚持说不》和《日本还是要说不》,乔治·弗里德曼和格雷迪思·勒巴德合著《下一次美日战争》在两国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当时美日关系甚至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然而好景不长,受泡沫经济的影响,日本经济长期处于低迷和衰退状态,日本也就失去了挑战美国的资本。相比之下,美国凭借“新经济”的优势,在克林顿时期保持经济连续增长,经历了辉煌的“单极时刻”,力量和影响力均达到历史上的一个巅峰状态,在国际舞台上一度“霸气十足”,主导地位难以撼动。但“9·11”恐怖袭击和随后美国发动的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令美国背上了沉重的包袱,2008年爆发的次贷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则进一步削弱了美国的实力。美国GDP在2008年和2009年连续两年出现负增长,它占世界GDP的份额也由2000年的30%左右下降到2012年的21.8%。美国国债规模由恐怖袭击之前的约6万亿美元增长到2014年初的17万亿美元,已经超过了其GDP总量。(数据来源:http://www.imf.org; http://www.usdebtclock.org/。) 在美国、日本相对衰落的同时,中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国家实力逐渐壮大,已经成为东亚乃至世界经济强国。中美两国在实力和影响力方面经历了一个逆转的过程:中国在迅速地“崛起”并获得巨大影响力,而美国的实力和影响力则相对下降。1997—1998年东亚金融危机期间,中国展现出了一个新兴大国的负责任形象,受到周边国家的认可与赞扬。2006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成为世界经济稳定的支柱性力量。据高盛集团的研究报告,2000—2009年,中国对世界经济的累计贡献率已超过20%,高于美国。2009年,中国是主要经济体中唯一进口呈现增长的国家。在全球贸易下降12.9%的情况下,中国进口值仍超过1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二大进口国,为全球经济复苏做出了重要贡献。(张意轩:“中国成全球经济增长重要贡献国”,http://finance.people.com.cn/GB/16535069.html )2010年中国GDP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2年,中国对外贸易额占世界的1/10,外汇储备占世界的1/3;2013年中国GDP达到接近9万亿美元,大致相当于日本的2倍,中日经济实力差距进一步拉大,中美差距进一步缩小,中国GDP占美国的比重由2008年的30.7%上升到2013年的53.4%。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成为了东亚经济发展的引擎,周边国家对中国的经济依赖程度也不断增强。 那么,中美力量此消彼长是否将改变东亚的力量对比、进而产生权力转移并波及东亚国际体系?这是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从实力对比角度来看,中美之间的实力差距决定了两国力量转移暂时还不会发生。根据权力转移理论的推算,如果崛起国家的实力达到或者超过主导大国实力的80%,就有可能改变现有国际秩序,挑战国际体系内的主导国家。中国GDP目前大致相当于美国的一半多一点,不出意外的话,过若干年便可超过美国,但是,GDP只是国家实力指标的一项,并不代表全部。从这个角度说,中国GDP即使超过美国,也并不意味着中国整体实力超过了美国。甲午战争爆发时,中国GDP远超日本,但最终还是惜败日本。当前中国经济的确崛起了,但一考虑到庞大的人口基数,经济发展成就很快就被稀释掉了。2013年中国的人均GDP仅为美国的1/8。因此,中国实力要想跟美国相媲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此时谈中美之间发生权力转移还为时尚早。 其次,东亚国际体系呈现出经济上依赖中国、安全上依赖美国的相互分离的二元格局,这还将存在很长一段时间。中国已经成为东亚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它们对中国的经济依赖度与日俱增,但这些国家同时也和美国保持军事安全同盟关系。东亚各国与中国经贸关系的发展提升了中国在地区经济秩序中的重要性,扩大了中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但同时,基于历史因素,东亚许多国家对中国仍有防范心理,在安全上还离不开美国的保护,遇到安全威胁时仍然愿意找美国撑腰,美国也因此仍主导着东亚安全秩序。这种二元格局决定了短期内中美两国谁也取代不了谁。 最后,东亚内部纷争不断,尚无法摒弃前嫌、合作共赢,美国仍可继续扮演“离岸平衡手”的角色。中日作为东亚地区两个最主要的大国,相互猜忌、互不信任,领土问题、历史问题等争端时有发生,短期内尚无和解的迹象,这就给美国在东亚发挥平衡与调和作用提供了机会。总的说来,中美两大国是塑造东亚未来国际体系的最重要力量,“亚洲的未来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和美国的远见,以及两国在多大程度上认同对方的地区历史角色”[13]。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