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通婚外交的举措及意义 元以强势国力为基础,以通婚外交为手段,联姻高丽统治集团上层,包括王室、王族和高官显贵,形成通婚的核心内容和基本组成,满足其外交征服高丽的政治需求,继续其未竟之东征高丽计划。 元与高丽王室的联姻外交是其通婚外交的核心。首先,元通过联姻高丽王室的方式,将高丽以驸马国的形式纳入元统治体制内,满足其政治上天下一统的欲望;并开始干涉和控制高丽以实现外在形式到实际内容的驸马属国化。其次,元通过嫁入高丽王室的公主对高丽王及其国家进行监督乃至干涉和控制。元公主依靠元廷的支持,置府摄政,公开参政议政,干涉和控制高丽王权统治。最后,元通过世代将公主嫁入高丽王室,强化高丽王室的元皇族血统,并优先册立具有元皇室血统的高丽王子为世子。总之,元与高丽王室的联姻使高丽成为其驸马国,公主、世子和公主怯怜口成为亲元政治势力的核心。 元与高丽王族的联姻外交是其通婚外交的亮点。首先,是元公主与高丽王族的通婚。元将公主嫁于高丽王族王綧与王暠,是为牵制与防范高丽王室实施的以夷制夷之策。其次,是元与高丽宗女的通婚,目的是破坏高丽族内婚制度,削弱高丽王权统治基础。 元与高丽高官显贵联姻也是其通婚外交的重要内容。元与高丽高官显贵联姻,腐蚀分化高丽统治集团,令其成为高丽亲元政治势力的主要力量。在元廷的扶持下,高丽亲元政治势力很快发展壮大,掌握了高丽的政治经济大权。忠烈王末期,高丽形成亲元政治势力与忠烈王王党相对立的政治局面。忠肃王时期,亲元势力集团在元廷扶持和高丽王纵容下逐渐发展成为威胁高丽王权统治的权门世族。权门世族广占土地,不纳租税,压制和削弱高丽王权统治地位。 元与高丽平民的通婚,一方面是为了满足其穷奢极欲的社会,另一方面是为了满足其玩弄政治权术的需要。元朝后期,奇氏为顺帝第二皇后,便将高丽贡女送与元高官显宦之家做妻妾或者婢女,作为自己的耳目。 总之,元通过通婚外交,联姻王室,委托公主参政议政;联姻王族,以夷制夷控制王权;联姻贵族,腐蚀分化高丽统治集团上层成员,形成亲元政治势力集团——亲元党,并扶持其成为高丽的权门世族,压制高丽王权。元也开始倾向于倚重权门世族而非王室以控制高丽,加深了权门世族和高丽王室的对立。通婚外交是元将高丽纳入其统治体制的方式,也是分化高丽统治集团,以夷治夷控制高丽的手段。 针对元的通婚外交,高丽也摸索出了一整套的外交路数。首先,高丽根据自身政治环境的需要,以接受元公主的形式,进入元帝国政治体制内,受到元廷保护;同时,通过选择接近或者远离元廷政治权力中心的公主,调节来自公主背后的元廷的政治影响力的大小,应对来自元的通婚外交的负作用。 其次,高丽还注意通过选择曾经有过联姻关系的元姻亲家系进行反复联姻,以延续并强化两个家族的血缘关系,令公主身后的政治势力起到有利于高丽王室的积极作用。忠宣王与异母兄江阳公滋之次子王暠所尚元公主俱为元晋王家系。忠宣王王妃为元晋王之女蓟国公主,沈王王暠王妃为元晋王之子元梁王之女讷伦公主。元梁王为蓟国公主之兄,讷伦公主为蓟国公主侄女。忠肃王娶魏王阿木哥女金童公主,据有学者研究,庆华公主也是魏王之后。忠惠王之女长宁公主嫁给了元鲁王,恭愍王尚鲁国大长公主宝塔失里。 再次,针对元通过公主控制高丽的做法,高丽王室有意疏远和排斥元公主,主要表现是高丽王与公主关系不睦。忠烈王时期,公主为元世祖之女,忠烈王倚靠元廷帮助才得以铲除武臣恢复王权。因此,忠烈王对公主是不敢恣意妄为,两人的关系还勉强过得去。李齐贤记述忠烈夫妻关系时,委婉地称:“公主性严明果断,内外震慑,王济之以柔,事无过举”。[6]但是,即便如此忠宣王还是认为母亲之死是因为忠烈王宠爱一个叫无比的宫女所致。忠肃王因濮国长公主之死还接受过元廷的调查,但是其高丽王妃德妃竟然相隔15年先后生下了第28代高丽王忠惠王和第31代高丽王恭愍王,成为高丽后期唯一的一位太后。 最后,高丽选择远离元廷政治权力中心的公主联姻,同时再有意疏远和排斥公主,则必然导致公主地位的下降,直接影响其子的世子地位。忠肃王与曹国长公主之子龙山元子就未能册立为世子,韩国学者金惠苑在《丽元王室通婚的成立和特征》一文中提出“龙山元子未能继承王位原因是公主父亲的政治地位的不稳定”[7]的看法。除此之外,还与高丽王室潜心降低公主的地位和有意识地重复联姻高丽同一家族以提高王妃地位有关。 高丽在慎重选择公主以有利于王室统治的同时,也充分利用选择高丽王妃的权力,有意识、有目的地选择高丽某一士大夫家族进行重复联姻,以强化高丽王妃的地位,制约元公主,以高丽王妃所生王子制约公主所生嫡长子的世子地位,从而最终达到降低元公主地位、削弱元公主作用和减少元的政治控制的目的。其中,最为突出的例子就是王室与唐城洪氏洪文系家族的联姻。1290年8月,忠烈王即“以前枢密院副使洪文系女为世子妃”,[1]洪文系女即忠宣王之顺和院妃。1313年8月,忠宣王依仗自己的拥立之功,令忠肃王没有尚主就嗣位为王,“纳益城君洪奎女”。[1]洪奎即洪文系,此女即是相隔15年生下忠惠和恭愍的明德太后。忠惠王代替龙山元子选定为世子并嗣位为王,恭愍王却是以武力摆脱了元的控制。除了洪文系,还有孔岩许氏许珙。高丽王室反复联姻高丽统治集团的中坚力量,扩大王室统治基础,以巩固王权统治。 对于与王室联姻的高丽贵族,忠宣王以发布教书的形式,明确王室联姻的贵族,表面上奉行元廷禁止族内婚的指令,实则鼓励王室联姻贵族时加强母系血缘关系纽带,建立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政治联盟。[1]韩国学者金塘泽在《忠宣王复位教书中的宰相之宗》一文中指出,忠宣王所谓的“宰相之宗”就是高丽武臣统治时期“兴起于地方社会的新兴势力士大夫家族”。[8]李佑成在《高丽朝的官吏》一文中对士大夫的含义又进行了阐述,认为“士大夫大多出身地方掌管乡政实务的乡吏”,不仅具有学术修养,而且擅长行政管理,是高丽的“能文能吏”。士大夫在经济上是中小地主,在政治上则是与权门世族相对而言的一个政治阶层。高丽末期,新晋士大夫扩充了高丽社会的政治基础,成为建立李氏朝鲜的主力军。[9]由此可知,高丽王室是通过联姻元皇室和高丽士大夫阶层,强化高丽王室的统治基础,应对元的通婚外交的。 总之,高丽王室有效利用选择公主和王妃的权力,回应元的通婚外交举措,有意识、有目的地选择公主及高丽王妃背后所代表的政治力量,引起元公主身后的元廷政治势力与高丽王妃身后的士大夫势力的摩擦,最终导致公主表面上依然占据高丽第一王妃的政治地位,参政议政,行使高于国王的行政特权;而在实际上被高丽国王逐渐疏远,其所生王子的世子地位被高丽王妃所生王子公然占据。 综上所述,丽元通婚成为蒙古不战而得高丽的重要的外交渠道,两国之间为了各自不同的政治利益进行的外交交锋,巩固了两国业已建立的和平关系,有利于高丽保全王权和国家。 特别说明:本文中对蒙、元的措辞借鉴了《高丽史》的方法,按照蒙元自身改元时间进行称呼变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