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南宋宗学之重建 南宋宗学建于何时,史书中也有不同记载,如何忠礼先生《宋史选举志补正》即列举了两种不同的说法。⑥但揆诸文献,实不止二说。下面胪列诸说,略作剖析: (1)绍兴十四年(1144)说。上揭《文献通考》即持此说。《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51绍兴十四年二月丙午有与此相同的记载:“同知大宗正事?请宗学生以百员为额。”又同书卷152绍兴十四年十一月壬申条载:“[秦]桧又奏依旧置宗学,教育宗子。上可之。”《宋史》卷157《选举志》所载甚详: (绍兴)十四年,始建宗学于临安,生员额百人:大学生五十人,小学生四十人,职事各五人。置诸王宫大、小学教授一员。在学者皆南宫、北宅子孙,若亲贤宅近属,则别选馆职教授。 (2)开禧七年说。见《宋会要辑稿》崇儒1之15:“开禧七年八月癸卯,复建宗学,置博士、谕各一人,弟子员百人。” (3)嘉定七年(1214)说。亦见《宋会要辑稿》崇儒1之15的记载:“嘉定七年五月二十四日,都省言本朝典故在京旧有宗学,西南两外宗司亦各建学,渡江以来,西南两外宗司置学如旧,而行在宗学尚未修复。诏三省条具以闻。八月二十六日,诏临安府踏逐空闲地建宗学,其学置六斋,生员以一百人为额,遇补试年分申请补入,隶祭酒、司业,置宗学博士、宗学谕各一员,前廓职事四员,第斋长谕各一员。其合行事令国子监长贰条具申尚书省。”又,《宋史》卷39《宁宗本纪》:“[嘉定七年八月]癸卯,复建宗学。置博士、谕各一人,弟子员百人。” (4)嘉定九年(1216)说。其说见《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13《宗学博士》条的记载:“嘉定九年十二月,始复置宗学,改教授为博士,又置宗学教谕一员,并(录)[隶]宗正寺。”《宋会要辑稿》崇偳1之15数条记载所记更详: (嘉定)九年十二月五日,尚书省劄子:勘会昨已降指挥,兴复宗学,令隶祭酒司业。今来已将诸王宫学重行建造,合与改作宗学。仍参照国朝典故,宗学旧隶宗正寺,合议施行。诏将诸王宫学改作宗学,仍隶宗正寺施行。同日,诏将诸王宫学改作宗学,仍照国朝典故改隶宗正寺。 十年正月十四日,诏宗学博士班序在太常博士之下,宗学谕班序在国子正之上。其请给人从赏典等,并依国子博士及国子正体例施行。 三月十九日,宗正寺言宗学合行事件…… 二十八日,宗学博士危稹言:“本学元系诸王宫大、小学,已降指挥改为宗学。其生员见行补入,所有昨来诸王宫学,承大宗正司训遣到听读生员内未曾请解人,委曾在学听读,系转入大小功课簿生员,通约不过一二十人,亦当念其向学之心。欲与许赴今来补试。”从之。何忠礼在《宋史选举志补正》中也说:“南宋正式置宗学时间似在嘉定九年而非绍兴十四年。”⑦ 上引《宋史·选举志》虽然讲宗学始建于绍兴十四年(1144),但同时又说“[嘉定]九年以宫学并归宗庠,教授改为博士、宗谕”。上引《文献通考·学校考》载嘉定九年(1216)诏:“诸王宫学改作宗学,参之国朝典故,仍隶宗正寺,以宫教授为博士、宗谕。”又,《咸淳临安志》卷11《学校》“宗学”条载:“嘉定九年,始改宫学为宗学,即其地更创,凡在属籍者皆以三载一试补弟子员,如太学法;改教授为博士,又置谕一员,隶宗正寺。”《宋史》与《文献通考》、《咸淳临安志》的区别在于:前者以为南宋在嘉定九年(1216)前已有宗学,后把宫学并入宗学;后者则以为本来并无宗学,只是把宫学改作宗学。 上述四说,开禧七年说显然有误:开禧仅有三年,何来“开禧七年”? 至于绍兴十四年(1144)说,《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的记载本身就有矛盾之处,它一方面说秦桧在这年十一月建议建立宗学,另一方面又说二月已有“宗学生”。且从其它有关的一些记载看,此说也十分值得商榷。如《宋会要辑稿》崇儒1之26载嘉定十七年臣僚上言,谓“陛下首建宗学”。又如真德秀《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44《谯殿撰墓志铭》即有“嘉定中别置宗学”之语。又,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卷60《方岳宗学博士》谓“先帝肇建宗庠,萃其隽秀教之而”。刘克庄是理宗时人,文中的“宗庠”即是宗学,“先帝”即是宁宗,而嘉定是宁宗的年号,可见在刘克庄眼里宗学也是建于嘉定年间。 剩下便是嘉定七年、九年二说。那么,到底是嘉定七年(1214)还是嘉定九年(1216)呢?《宋会要辑稿》崇儒1之15载嘉定七年(1214)建宗学事后,又接着说:“嘉定九年十二月五日尚书省札子:勘会昨已降指挥兴复宗学,令隶祭酒、司业,今来已将诸王宫学重行建造,合与改作宗学,仍参照国朝典故,宗学旧隶宗正寺,合议施行。诏将诸王宫学改作宗学,仍隶宗正寺。”可见嘉定七年(1214)、嘉定九年(1216)所言实为一事,嘉定七年(1214)朝廷下令重建宗学,到嘉定九年(1216)宗学正式建立。但这次建立宗学并不是在原有的各宫学外另建宗学,而是将这些宫学合为一个统一的专门学校,名为宗学。《宋会要辑稿》崇儒1之24载嘉定十四年(1221)四月一日从事郎、行宗学谕范楷札子,谓“今睦亲之宅,广为学宫,教授之官,转为博、谕,曩之宫学,一栾而为宗庠矣”,也印证了这一说法。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