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史家论史 >

论北魏迁洛宗室的知识素养与文化价值取向(3)

http://www.newdu.com 2017-09-05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 刘军 参加讨论

    三、北魏迁洛宗室的文化价值取向及成因
    北魏迁都洛阳后,宗室阶层整体趋向文士化,单纯武将的比例由建国之初的54%锐减至38%。[13]97与此同时,宗室的行为修养也发生了根本改变,凸显出多元化特征。具体而言,宗室的知识来源丰富多样,除本民族的固有习俗外,还囊括了中原传统的儒学,魏晋南朝新兴的玄学、文学及异域传播的佛学等。就源流风格来看,既有河北学术的专精广博、严谨务实,又有江左新风的率性任情、洒脱自然;既有草原文化的粗犷豪迈,又有人文宗教的慈悲清静。总之,宗室个体绝非局限于某一特定术业,儒释兼综、礼玄双修、文史荟萃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前文各条目中所列人物重叠互见便为明证,如元顺、元熙、元勰、元怿、元扬、元尚之、元焕、元叉、元举、元炜、元子正、元钦、元袭、元纯陀、元馗、元赞远、元显、元鸾、元略等人皆具百家之长,是典型的文化综合体。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源是中古不同文明因素的冲突与融合,而北魏洛阳时代特殊的社会背景和国家政策为其提供了有利条件。我们知道,分裂与战乱不能真正阻绝文化的沟通,北魏治下的中国北方也就不是与世隔绝的文化孤岛。陈寅恪先生曾敏锐地指出,北魏吸收整合江左、河西等区域的文物典章,成为中古制度传承的关键枢纽。[1]3这充分说明北魏是中华多元文化实现凝聚的平台。实际上,孝文帝的汉化改革就是在这些文化的共同推动下破浪前行的,参与这场历史变革的既有李冲、游明根、高闾等河北学者,也有刘芳、王肃、蒋少游等江左士族,深受改革影响的迁洛宗室因此带有不同文化的印迹。此外,拓跋统治者对各文化支脉没有潜意识的偏见与歧视,使得他们能以宽阔的胸怀包容一切优秀文明成果。而且北魏朝廷采取开明的文教政策,为宗室创造自由的发展空间,任其畅游学海,这是形成多元化知识体系的外部保障。
    人的知识体系通常是复杂的组合体,各结构要素间的地位和作用并不均衡,其中占据主导地位、起支配作用者决定了他的文化价值取向,不同的取向类型塑造了风格迥异的学术群体。北魏迁洛宗室即是如此,其四大知识要素不可等量齐观,其中河北学术为基础和骨干,江左新风和异域宗教乃时尚装点,草原遗俗则无足轻重。通过梳理材料,我们发现宗室格外在意自身传统旧学的修养,相关记录数量最多,语汇精彩至极,表明底蕴深厚的河北学术是宗室精神世界的绝对主宰。从这个意义上说,河北学术是宗室文化的根底,这种导向驱策他们锐意进取、奋发图强,展现出强烈的事功精神。如元纂“每怀济世之经,乃慕刘章之节”[6]《元纂墓志》,175;元诲“少忼慨,有大节,常以功名自许”[6]《元诲墓志》,274。宗室大多讲求经世致用,推崇实际的干才。如元庆智“有几案才”[5]卷一六,394元朗“涉历书记”[5]卷一九,485;元徽“颇有吏才”[5]卷一九,510;元羽“有断狱之称”[5]卷二一,545;元怿“才长从政,明于断决,割判众务,甚有声名”[5]卷二二,591。显然没有受到南朝士族安富尊荣、重文轻武、重学识轻吏事习气的熏染。[14]623这令他们更适合担当国家事务的管理工作,据统计,宗室控制从中央到地方近三分之一的实权要职,并且每每出任外藩征伐的主帅,仕宦比率远超任何王朝,堪称政权的坚强柱石。[15]253宗室垂青河北学术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现实原因。一方面,拓跋鲜卑进入中原后最先接触的就是河北学士。永嘉乱后,滞留北方的汉人大族被迫与胡人统治者建立合作关系,他们大量进人北魏朝廷供职,顾问应对、出谋划策,典型事例是代人燕凤、许谦、张衮,清河冠族崔玄伯、崔浩父子。至太武帝神麚征士,应征者如范阳卢玄、博陵崔绰、勃海高毗、京兆杜铨、赵郡李灵、太原张伟、范阳祖侃、河间邢颖、广平游雅、上谷侯辩等35人俱河北翘楚。[5]卷四八,1078他们与宗室交往频繁,如高允、张伟同任乐安王范从事中郎,高允又任乐平王丕骠骑府参军、秦王翰傅,游雅任东宫少傅,杜铨任宗正卿管理宗室。宗室还跟从河北学者系统学习儒家经典,道武帝命梁越“授诸皇子经书”,尚书左仆射元赞师事常爽。[5]卷八四,1843、1848宗室因此先入为主地奠定了河北学术的牢固基础,诚如钱穆先生所论:“五胡杂居内地,已受相当汉化。但彼辈所接触者,乃中国较旧之经学传统,而非代表当时朝士名流之清谈玄理。”[16]279降至洛阳时代,江左时尚尽管席卷上流社会,但河北学术的主体地位却不容撼动,宗室照旧与北方鸿儒保持密切的联系。《魏书》卷八四《儒林列传》载,刘兰“特为中山王英所重,英引在馆,令授其子熙、诱、略等”;徐遵明“广平王怀闻而征焉”;董征“教授京兆、清河、广平、汝南四王”;孙惠蔚任皇宗博士,教授宗室子弟。可见,宗室对河北学术的认同是经得起时间和环境考验的。这还与北魏特殊的统治形势休戚相关,众所周知,拓跋鲜卑以寡少之旅驾驭幅员辽阔、民户众多的中原地区,宗室是不可或缺的核心力量,奉行入世哲学的河北学风可使其长久维持进取心和实干性,有助于政权的巩固。
    综上所述,北魏迁都洛阳后,宗室阶层汉化及文士化进程加速,其知识素养和文化价值取向也呈现出全新的特征。迁洛宗室在经学、礼学、玄学、文学、书法和佛学领域颇多造诣。就其学术源流而言,渊综广博、务实进取的河北学风居于绝对的主导地位,驱策他们积极入世,建功立业;超然洒脱、任诞虚玄的江左时尚是为浓重装点,还有以佛教为核心的异域文明和植根北亚草原文化的鲜卑旧俗。这种多元化格局是中古时期不同文化因素激荡融合的结果,也是北魏统治者兼容并蓄、博采众长之文教政策的集中反映。若进一步抽象概括,宗室的思想观念可视为动态的多元化构造,各组成要素间此消彼长,保持相对的平衡。在全新的历史时期和社会变革下,原有的均衡态势就会被打破,新的文化因素夺占主导地位,形成特定的价值取向。不同的价值取向则代表着进化阶段和发展水平,直接决定了外在的文化特征。
    从根本上说,北魏宗室的文化类型由一元走向多元,是顺应汉人门阀社会,实现自身贵族化蜕变的客观需要。日本学者宫崎市定指出:“让鲜卑族同化于汉族,不但是可能的,而且,事实上已经在进行之中。通观历史,可知北方民族如果同汉族接触,就无法避免在不知不觉中被同化的命运。如果这是宿命的话,那么,与其被时势所迫,以丧失民族尊严的形式被同化,还不如保持本民族的自豪感,有意识地推进同化,更属上策。所谓保持本民族自豪感的同化,就是在自觉进行汉化的同时,把自己改变为汉族的贵族。特别是帝室必须高踞于由此产生的新贵族头上,通过贵族,确确实实地控制整个汉民族。”[17]25换言之,拓跋族的汉化究其实质是以宗室上流阶层为主导的贵族化。中古贵族固然以累世积淀的阀阅等第为根基,但底蕴深厚的家学门风具备同等重要的象征意义。北魏宗室欲跻身北方精英社交圈,必须在文化方面有所建树,而融汇南北、学贯中西、推陈出新、后来居上乃唯一的选择。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