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史家论史 >

小历史与大历史的对话:王笛《茶馆》之方法论(3)

http://www.newdu.com 2017-09-05 《近代史研究》2015年第 李金铮 参加讨论

    三、《茶馆》的结构与叙事
    问题意识的解决,总是以结构和内容来呈现的。一般说来,呈现历史的方式有两类,或以纵向历史为基本线索,在变化中展现历史现象的各个方面;或以横向专题为基本结构,在各个专题中展现历史变化。两种形式各有其优势,无所谓高下,完全取决于是否符合研究对象的历史实际。就茶馆来看,由于事件性不强,资料又比较零散,呈现历史的方式属于后者,王笛认为这种方式的好处在于,“首先,可以使杂乱无章的资料更系统化;第二,可以就茶馆的某个方面进行比较完全的描绘”。(30)
    在王笛的问题意识中,茶馆是精英和民众、国家和社会之间在社会、经济、政治各方面冲突的一个舞台,所以《茶馆》分三个专题进行阐述: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以什么方式使用茶馆这个公共空间?茶馆在城市经济中的角色?茶馆在何种程度上成为政治斗争的舞台?
    第一部分“茶馆与社会”。从茶客的角度,反映茶馆对人们日常生活、日常休闲的作用,可称之为茶馆的社会文化史。一是在茶馆中各种人物的休闲生活,主要讨论茶馆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各色人等所创造的茶馆文化,茶馆怎样成为街道和邻里的中心。人们怎样在茶馆中相互作用,在公共场所建立起社会和职业网络;二是茶馆的戏剧表演与娱乐活动,主要考察人们怎样利用茶馆进行娱乐活动,艺人怎样以茶馆为生,观众在茶馆戏园中有怎样的行为和角色,地方精英和政府为什么要改良和规范大众娱乐;三是茶馆的阶级和性别,主要分析不同行业和社会集团的人们怎样利用茶馆,茶馆以何种方式与社会群体的公共生活联系在一起。
    第二部分“茶馆与经济”。由茶客转移到茶馆本身,反映茶馆的经济实体功能,是茶馆的经济文化史。一是茶馆的经营,考察茶馆的数量、规模、管理、竞争、雇佣、资金、利润、位置、环境,在面对新式企业兴起和政府规章的挑战下,是如何生存下去的;二是茶社业公会,考察公会怎样处理与政府的关系以及如何控制本行业的事务;三是茶馆的雇佣问题,考察茶馆工人和顾客的关系、男堂倌和女茶房之间的关系、公会与会员的关系,以及人们对茶馆工人的态度和看法,由此理解性别、大众文化、公共生活及中国一部分劳工阶级的面貌。
    第三部分“茶馆与政治”。主要反映茶馆的冲突、控制和权力斗争,是茶馆的政治文化史。一是茶馆“讲茶”和袍哥在地方社会生活中的角色,讨论茶馆作为维持社区稳定的“民事法庭”所起的作用,袍哥怎样利用茶馆为公口和码头,支配地方的政治、社会和经济生活;二是茶馆里发生的日常生活冲突,考察流氓、兵痞、盗贼对茶馆的威胁,以及面临此种情况政府怎样以“维持公共秩序”的名义,控制公共空间和公共生活;三是茶馆作为公共空间的政治,考察地方政治和国家政治、日常生活与国家政治的复杂关系。
    在对各个专题进行阐述时,作者颇具时空意识,关注历史的纵向变化和横向比较,从而成为本书的一大特色。
    所谓纵向变化,就是“十分注意年代问题”(31),尽量避免一些专题研究的静态缺陷。清末民国时期的四川和成都,大致分为四个历史阶段:从改良到革命(1900-1916)、军阀统治(1917-1936)、抵抗的政治(1937-1945)和一个时代的结束(1945-1950),每个时代都对茶馆发生了影响。(32)王笛尽可能地呈现不同时期的历史变化,譬如成都茶馆的清洁卫生,清末以来政府一直介入较多,从1902年警察一设立便立即着手改进卫生状况,后来在1926、1932、1942、1943、1945、1948年,成都市政府、卫生机构相继颁布过多项关于茶馆卫生的命令、规章,并开展卫生检查。(33)又如茶馆价格,由于必需品和原料价格的持续上涨,茶社业公会先后于1940年8月、1941年1月、1942年6月、1946年4月和10月、1947年9月、1948年自行决定涨价或要求政府涨价。(34)对于上述历史过程,王笛都给予了相当的关注。
    横向比较,主要是通过“他者”来显示研究对象的特性与共性,即研究区域不限于成都,而是将其置于整个中国乃至世界的舞台。就国内区域比较而言,该书论及了成都民众与华北地区的差异、成都茶馆众多的生态环境因素与华北地区的不同、成都茶馆与中国其他城市茶馆的异同等。譬如成都茶馆与其他城市茶馆的比较,一方面有不少共同点,人们都以茶馆作为市场、客厅、办公室、娱乐场所、解决纠纷之地,因此可以说它们都是“中国茶馆”,反映了中国文化和公共生活的一个普遍现象。然而,不同城市茶馆的区别也很明显。大江南北的城镇都有茶馆,但没有任何城市像成都那样,人们的日常生活与茶馆有如此紧密的联系。在服务对象上,广东的茶楼表面上看起来像四川茶馆,但主要是为中产阶级服务的,而成都茶馆则很“平民化”,阶级畛域并不突出。在茶客性别上,上海茶馆的性别限制很少,妇女被允许进入茶馆较成都早得多。(35)
    作者将更多的笔墨用于比较成都茶馆与外国酒馆、酒吧等服务业的异同。
    在西方,尽管17世纪以后英国等国家就引进了中国茶叶并以饮茶招待朋友,但没有发展出中国式茶馆,而是有许多与茶馆相对应的公共场所——酒吧和咖啡馆。茶馆与酒馆、酒吧有不同之处(36),但王笛认为,它们在公共空间与公共生活上的区别并非以往所想象的那么巨大,而是相似性居多。这一观点不是王笛的最新发现,西方人早在1905年就在成都观察到了,国民党元老吴稚晖1939年也提到过,20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罗威廉研究近代早期汉口的著作中也有所关注(37),但所有这些都不如《茶馆》的阐述具体深入。(38)
    譬如,在私人所有与公共空间的关系上,有相近之处。在成都,一个私人的居家可以变为一个半公共或公共空间的茶馆,公与私的空间经常难以划分,茶客很容易一瞥茶馆主人卧室内的风光,茶馆主人及其家庭成员几乎没有隐私可言,其私事经常成为茶客饶舌的谈资。在美国,私人居家也可变为一个为公众服务的酒吧,顾客可以观察店主一家的生活,包括饮食、习惯以及婚姻状况等。
    在服务对象上,也大致相似。顾客的主体都是普通人。虽然有少数茶馆服务于中产或中产以上客人,但大多是面向普通市民的最普通、最便宜的消费。美国的酒吧也是如此,酒吧的兴起是由于缩短工作时间、提高工资等生存状况改善的结果,因而成为“工人阶级社会生活的中心”。两者都为某些社会群体、社会组织服务。如同乡会的茶馆为相同籍贯的移民服务,同业公会的茶馆为本业服务,当然一般也不排斥其他顾客。酒吧也是文化和经济背景相同的群体和社团的聚集场所,甚至作为它们活动的总部。
    在经营和提供服务上,同样有相似之处。茶馆、酒吧都是人们传播信息、表达意见甚至是流言饶舌的公共空间,都为民众提供演唱、讲笑话、讲故事等娱乐,都为顾客提供饮水或啤酒、厕所和冬暖等设施,都是寻找工作的“劳动力市场”。只是某些娱乐的玩法有些差别,美国工人在酒吧打台球、跳舞,成都市民在茶馆斗鸟、打围鼓。
    在朋友和熟人之间请客的方式上,也比较相像。在茶馆,称“喊茶钱”,就是一个人进茶馆,已经在那里的朋友和熟人会站起来向堂倌喊:“某先生的茶钱我付了!”为他人买茶是成都乃至整个四川的一种社会习惯,也是“爱面子”的一个表现。在美国酒吧,也有类似称之为“我招待”(treating)的习惯。一个人在酒吧独酌,只要有熟人进来,他都必须站起来,邀请他们同饮,并为他们付账。来人如果拒绝他的要求,除非进行必要的解释并表示抱歉,否则被认为是极大的侮辱。
    在性别态度上,也有类似的地方。茶馆本来是男工垄断的行业,但当妇女进入茶馆谋生时,她们不但廉价,且易于控制,还可以招徕更多顾客。男工面临生计威胁,遂嫉恨女工进入茶馆,由此产生了激烈的职场性别冲突。在酒吧,也同样存在着对妇女的歧视,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男性工会会员为了保住其位置和工作,竭力排斥同行妇女。
    以上相似性表明,茶馆、酒吧虽然分属于两个不同的世界,但仍然能够创造出类似的习惯。(39)这对不同地域的社会生活史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人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他们首先都是人,都有对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日常生活的形式可能多种多样,但其本质经常是相同的。所谓比较分析,其着眼点不一定是异,也可以是同,“有本质上的一致才能比较”(40),寻找共同性、相近性也许更具价值。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