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王笛著译:《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00-1950》(以下简称《茶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 ②王笛在成都的研究中运用了大量竹枝词、游记、小说、照片、绘画、录音、档案、口述资料,这些在传统史学研究中极少被注意和使用。 ③学界对《街头文化》的学术评论较多,对《茶馆》尚缺乏深度的学术评论。 ④姚鼐;《刘海峰先生八十寿序》,《惜抱轩全集·文集》第8卷,世界书局1936年版。 ⑤王笛:《从历史的最底层往上看》,《南方都市报》,2013年7月25日,第B15版。 ⑥王笛:《走进中国城市内部——从社会的最底层看历史》,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93页。 ⑦《茶馆》,“中文版序”,第7页;正文第11页。 ⑧《茶馆》,第30、196、207、287、293、346页;王笛:《走进中国城市内部》,第170页。 ⑨日本、美国学者的论著及其研究取向,见《茶馆》,第28—29、48—52页。 ⑩《茶馆》,第11、28—30页。 (11)章学诚:《文史通义》,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8年版,第38、41页。 (12)王笛:《从历史的最底层往上看》,《南方都市报》,2013年7月25日,第B15版。 (13)王笛:《从历史的最底层往上看》,《南方都市报》,2013年7月25日,第B15版。 (14)王笛:《走进中国城市内部》,第61页。 (15)《茶馆》,“中文版序”,第2、3、6页。 (16)《茶馆》,第12页。 (17)《茶馆》,第12—13页。 (18)王笛:《走进中国城市内部》,第17页。 (19)《茶馆》,“中文版序”,第6页。 (20)《茶馆》,“中文版序”,第4页;王笛:《走进中国城市内部》,第332—336页。 (21)王笛:《从历史的最底层往上看》,《南方都市报》,2013年7月25日,第B15版。 (22)王笛:《充当中美学术间的“二道贩子”》,王希、姚平主编:《在美国发现历史:留美历史学人反思录》,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415—416页。在《跨出封闭的世界——长江上游区域社会研究》中,王笛用1500余字描述“成都的茶馆与社会”,可以说没有《茶馆》中所提到的任何问题意识。 (23)王笛:《走进中国城市内部》,第1、7、20—21页。 (24)《茶馆》,“中文版序”,第11页;王笛:《走进中国城市内部》,第13、70—74页。 (25)王笛:《走进中国城市内部》,第12、69、71—72、74—75页;《茶馆》,“中文版序”,第12—13、17页;王笛:《不必担忧“碎片化”》,《近代史研究》2012年第4期,第30—33页。笔者曾发表《整体史:历史研究的三位一体》(《近代史研究》2012年第5期),基本观点与王笛相近。 (26)王笛:《走进中国城市内部》,第83—93页;《茶馆》,“中文版序”,第8—11页。 (27)《茶馆》,“中文版序”,第8—9、13—14页;王笛:《走进中国城市内部》,第9、14—15页。 (28)王笛:《走进中国城市内部》,第165—166页;《茶馆》,“中文版序”,第4—5、427页。 (29)《茶馆》,“中文版序”,第8页;王笛:《走进中国城市内部》,第59—60页。 (30)《茶馆》,第41页。 (31)《茶馆》,第41页。 (32)《茶馆》,第383—410页。 (33)《茶馆》,第229—233页。 (34)《茶馆》,第256—260页。 (35)《茶馆》,第31—32页。 (36)譬如在酒吧或咖啡馆,老板是一个信息“沟通的中心”,积极参与地方政治,而成都茶馆老板却尽量远离政治。《茶馆》,第430页。 (37)《茶馆》,第17、29页;[美]罗威廉著,鲁西奇、罗杜芳译:《汉口:一个中国城市的冲突与社区(1796-1895)》,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05页。 (38)《茶馆》,第169—170、302—303、427—429、435—436页。 (39)《茶馆》,第94—95页。 (40)费孝通:《从马林诺夫斯基老师学习文化论的体会》,《学术自述与反思:费孝通学术文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6年版,第351页。 (41)章学诚:《文史通义》,第113页。 (42)《茶馆》,“中文版序”,第3页。 (43)王笛:《走进中国城市内部》,第3、162—163页。 (44)《茶馆》,第234、383—384、410、425页。 (45)《茶馆》,第108、128、139—143、144—145页。 (46)《茶馆》,第77、79、353、375—376、411—412、442、443页。 (47)《茶馆》,第425页。 (48)《茶馆》,第139—143、186、234—235、442页。 (49)《茶馆》,第255、269、273—275、426页。 (50)《茶馆》,第62、197—198、234—235、425、442、444页。 (51)王笛:《走进中国城市内部》,第49页。 (52)《茶馆》,第61—69、81、91、96—97、144、327、340—341、345—348、352、376页。 (53)《茶馆》,第440页。 (54)《茶馆》,“中文版序”,第11页。 (55)台湾学者杜正胜认为:“历史学家几近社会科学家的仆役,而有些社会科学家也慨然以主人自居。”(《古典与现实之间》,台北,三民书局1996年版,第82页)英国学者辛西亚·海伊甚至说:“历史学家无法自行归纳出理论结构,而必须从其他学科输入。”(辛西亚·海伊:《何谓历史社会学》,S.肯德里克等编,王辛慧等译:《解释过去,了解现在——历史社会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7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