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历史学 > 史家论史 >

晚清东三省巡边制度研究(5)

http://www.newdu.com 2017-09-05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 王宏斌 参加讨论

    (三)黑龙江的巡边制度
    由于边疆卡伦官兵必须经常巡逻会哨,相互之间传递情报,运输粮饷,久而久之,使卡伦之间形成了固定的边防路线。清代前期按照行政区域划分,黑龙江的卡伦路线分为三段:
    第一段由黑龙江副都统管辖,自松花江江口起,沿黑龙江右岸到逊河河口,长约970里,有5座卡伦路线组成;第二段仍由黑龙江副都统管辖,从逊河河口起到呼伦贝尔最北之额勒和哈达卡伦,长约1970余里,共有20个卡伦路线组成;第三段由黑龙江将军所属之呼伦贝尔总管辖区,自库伦办事大臣所属最东之枯布勒哲库卡伦起,沿额尔古纳河沿岸,到达额勒和哈达,长约1560里,共有12座卡伦路线组成。
    由于这条边防线是清军巡逻的路线,完全形成于中国境内,或距离边界线遥远,或在边界线附近,完全是中国边境通道。在这条通道上来来往往行走的,既有巡边的军人,又有跨越国境的中外商人,他们或徒步跋涉高山峻岭,或借助船只跨越河湖沼泽,或乘坐车骑奔驰在广阔草原上,或乘坐爬犁穿行于雪原密林。这既是清军的边防要道,又是中俄商人的贸易通道。这条边境路线又连接着附近的政治、经济、军事中心,例如,瑷珲、呼伦贝尔等,互为依托,互为支持,构成了中国北部边境第一道边防线。
    清代前期,除了设置在黑龙江两岸的边境卡伦之外,在黑龙江与俄国的分界处,清军还有定期的察边活动。所谓“察边”,即每年四五月份,由黑龙江将军齐齐哈尔、墨尔根副都统共派出官兵255名,兵分三路,由协领、佐领和骁骑校率领前往格尔毕齐、额尔古纳、墨里勒克、楚尔海图等河一带巡视。格尔必齐河(38)、额尔古纳河由齐齐哈尔派出之官兵负责,墨里河由墨尔根派出之官兵负责,楚里海图河由黑龙江派出之官兵负责。在“察边”时,相近的两支察边队伍应按照固定的时间和地点“会哨”,双方在两个木简上各自书写带兵将领的职位和会哨时间,均用桦皮包裹,一个挂在树上,一个埋在山包。第二年,负责察边者在固定的地点取出两个木简,返回后呈递给将军和副都统查核。然后将木简收藏起来,以备稽查。每年七月“察边”活动结束后,按照惯例向理藩院发送咨文,并于年终向皇帝奏明边境是否安静。新任将军到任时,按例应到边境卡伦“查阅”一次。此后无论任期时间长短,均不必再次前往“查阅”。
    《黑龙江外纪》中记载说:“黑龙江与俄罗斯分界处,岁以五六月间,齐齐哈尔、墨尔根、黑龙江各协领一员,佐领二员,骁骑校二员,共兵二百四十名,分三路至格尔毕齐、额尔古纳、墨里勒克、楚尔海图等河巡视,谓之‘察边’。格尔毕齐河、额尔古纳河,齐齐哈尔卓帐处也;墨里河,墨尔根卓帐处也;楚尔海图河,黑龙江卓帐处也。齐齐哈尔协领与墨尔根协领会,墨尔根协领与黑龙江协领会,各书衔名、月日于木简,桦皮包,而一挂之树,一痤之山。明年,察边者取出以呈将军、副都统。又各留木简以备后来考验,而事竣例于七月内咨报理藩院,仍于年终将边界宁谧之处,专折奏闻。至将军于边界,惟新到任者一察,余不尔。”(39)
    《黑龙江外纪》是清嘉庆朝人西清撰写的一部地方志。西清学识渊博,又长期生活在黑龙江地区,做过义学的先生、管库的主事、司榷和审判官吏。是书全面记载了清朝中叶黑龙江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状况以及地理、文化、民俗等方面的内容。对于我们研究清朝中期东北地区特别是黑龙江地区的历史具有重要史料价值。
    晚期黑龙江北部的“察边”制度不详,但可以西部呼伦贝尔边境的“察边”为参考。按照规定,黑龙江将军西部辖区的12处边境卡伦由呼伦贝尔总管负责管理和“查阅”,凡是新任总管到任,应立即前往各处卡伦查阅一次。总管查阅边境时,应在库克多博卡伦附近会见对面俄国哨卡官员“玛雨尔”。例如,1863年冬季明通接任呼伦贝尔总管,于1864年1月1日即携带印信前往库克多博卡伦会见了俄国玛雨尔等边界官员,然后一一查阅了珠尔特依等卡伦,返回驻地后奏报说:“珠尔特依等十二卡伦各处坐卡官兵及军械亦皆足数,严饬卡官加意坐卡巡哨,不准稍有疏懈,于十二月初九日回任。”(40)再如,副都统布尔和德于1870年3月21日到达呼伦贝尔任所,接管印务后,即于当月25日携带印务前往查阅库克多博等卡伦,会见俄国对面哨卡玛雨尔禄巴里斯奇色尔奇,然后依次查阅了所辖12处边卡,于4月10返回任所,奏报完成交接任务。(41)
    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黑龙江北部的卡伦经历了复杂演变,早期中国的边境卡伦设在黑龙江北岸和黑龙江上下游左右两岸。1858年以后,由于瑷珲条约的签订,清军被迫撤出了在黑龙江北岸的一部分卡伦,但还拥有前往精奇里河、西力木迪河、牛满河等三条河道巡查权利。从1880年开始,俄军强行拦阻清军前往黑龙江左岸巡查之后,中国完全失去了黑龙江左岸的主权。由于俄军的连续侵略,黑龙江北部边境线不断被迫内缩,卡伦设置经过多次调整。清朝前后期,在黑龙江边境线上也有一套“察边”、“会哨”制度。
    由于各地情况不同,各地巡边活动的规定有所不同。有的规定相邻的两个卡伦之间应当定期“会哨”,有的规定各旗盟军队定期“会哨”,有的规定宗主国与藩属国代表在边境定期“会哨”。有的地方既有“统巡”又有“查阅”,有的地方只有“统巡”而无“查阅”,有的地方只有“查阅”而无“统巡”。
    “统巡”与“查阅”的区别有二:其一,“统巡官”级别较低,一般由协领、城守尉等中级军官担任,而“查阅官”级别较高,相当于省部级文武大员,即将军、五部侍郎、副都统、呼伦贝尔总管大臣等;其二,“统巡”频率较多,一年四次或两次,而“查阅”频率较低,有的三年查阅一次,有的规定高级官员任职初期查阅一次。
    与奉天、吉林边境的卡伦体制相比,黑龙江的北部边境和西部边境卡伦为了就近管理的便利,均设立了总卡官,形成了两个层级的管理体制。后来,为了加强管理,奉天、吉林边境的卡伦也分段设立了总卡,显然是借鉴了黑龙江卡伦的管理经验。
    与奉天、吉林的“统巡”、“查阅”和“会哨”等巡边制度相比,黑龙江北部“察边”活动也由协领负责,二者官阶相当。“统巡”与“察边”活动相近,性质都是中下级军官定期查验边境卡伦、界牌和鄂博的活动。不同点在于,奉天、吉林的“统巡”活动每年进行多次,夏季与秋季要与朝鲜委员“会哨”;而黑龙江的“察边”活动频率较低,“会哨”活动完全在清军内部进行,对象是三支“察边”队伍中的另外两支相邻“察边”队伍。
    就“查阅”来说,其相同点在于,奉天、吉林的边境“查阅”活动由盛京将军、各部侍郎和副都统由皇帝钦定一人担任,黑龙江西部边境的“查阅”活动规定由呼伦贝尔总管大臣负责,同是高级官员负责查阅边境。不同点在于,奉天、吉林的“查阅”大员的“会哨”对象是朝鲜派出的高级官员,而黑龙江西部“查阅”大员的会见对象是对面俄国哨卡的玛雨尔。
    综合起来比较,还有一个不同点,即奉天、吉林的“统巡”、“查阅”等巡边活动相互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两个督查层次,即“统巡”与“查阅”;而黑龙江北部只有“察边”而无“查阅”,黑龙江西部则只有“查阅”而无“察边”,即在黑龙江边防线上只有一个督查层次。正是由于巡边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使卡伦以及其他巡防官兵相互游动起来,构成了一条真实的边防线。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