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观点 >

李鸿章与上海的新式科技教育(4)

http://www.newdu.com 2017-09-05 东方早报 徐锋华 参加讨论

    上海近代科技文教的勃兴
    19世纪70年代正是洋务派兴办民用工业和民间私人资本主义工业起步阶段,对西方科技知识非常需要借鉴。随着洋务事业在上海的开创和发展,洋务教育和科技文化事业也随之而起。近代工业对科学技术人才的需求,是以学习外国语言文字为开端,而逐渐扩及于算学、化学、物理、天文等自然科学领域。上海的近代教育从广方言馆开始,是当时中国人接触西学的主要途径,接着江南制造局翻译馆的译书是一项重要工程,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翻译出版了大批近代科技书籍。这些书籍对传播近代生产技术知识、推动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到了19世纪末,中国掀起兴办民用工业高潮之际,这批译书对近代企业的发展仍有着指导和促进的作用。
    改革教育、建立新式学堂的目的在于“师夷长技”,这一系列措施符合时代潮流,为促成和发展中国近代意义上新式学校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对中国课堂教育在办学方法、课程设置、管理机制、思维模式等方面具有深远的影响。可以说,正是由于这些新式学堂的建立,中国教育才在知识的系统性方面开始引入西方自然科学的内容,才使中国人真正广泛地接触到世界意义上的“科学”和“技术”。
    李鸿章创办或参与的种种教育文化活动,部分地引进了西方文化,培养了中国第一批科技人才。不仅把传统的教育制度打开了一个缺口,成为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开端,而且把陈腐的观念和思想打破了一个缺口,这种发展的深化最终引发了其后的政治改革。同时,李鸿章等人在科技教育方面的身体力行,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国人对西方科学技术的态度,在国内社会、尤其是处通商前沿的上海,形成了一股学习西方科技的潮流。
    在李鸿章统治或遥控上海的时代,新式文化事业成批产生,从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同文书局到商务印书馆,从广方言馆、格致书院到南洋公学。西学全面输入,从世界史地、声光化电到天赋人权、物竞天择,上海由此成为西学在中国传播的中心,同时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也不无裨益,经世性成为晚清上海文化的一大特点。各地文化人才源源涌来,上海的文化人结构由本地人为主变成流寓者为主,并开始为世界所瞩目。在全国废科举、兴学校之前,上海已率先开办新式学校,学制、教材均仿效欧美;上海成为文化中心之一,无论是文化事业的众多性、文化辐射的广袤性、文化鉴赏的权威性,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进入民国后,上海更是成为全国最大的文化中心。
    (作者系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