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关于战争的几个评价问题 关于战争的进程,本文并不讨论作战本身的问题,如战役、伤亡、攻防、进退等等,仅对几个基本的评价加以探讨。 第一,中国打得怎么样?那时的中国积贫积弱,几乎没有工业,而且内部长期混乱,政治环境很坏。日本已经完成了工业化,是亚洲第一大工业国,中日之间的力量对比有着天壤之别。况且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好几年,中国几乎完全得不到国际援助,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能够坚持下来,打到这个程度已经非常了不起。但是1944年4月开始的豫湘桂溃退却是不应该的。当时,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入全面反攻阶段,各战场都取得重大胜利,中国正面战场出现的情况,把中国军队多年来的奋斗、牺牲和国际声誉丢失众多,并且对战后中国的国际地位造成不利影响。 国民党军队采用正面作战的办法,那是德国人训练出来的,国民党军队很长时间接受德国教官的训练,采用德国人的作战方法。日本人也使用这个方法,日本军队也是由德国人训练的。但中国和日本不能相比,中国的武器、军队素质等都比不上日军,所以中国老百姓说:我们是用血肉之躯对抗日本的钢枪铁炮。战争中中国军队伤亡很大,正面作战的方法值得思考。 相比之下,敌后战场打的是人民战争、游击战争,不与日军正面争夺,而是你来了我就退,你退了我就追,你疲劳我就打,你休息我进攻。这是毛泽东主席在国内反围剿战争中总结出来的一套经验,所以敌后战场打得很好,它用非常少的兵力牵制住日军大部分兵力,这很了不起。共产党军队人数少,武器还不如国军。 这样就涉及到敌后战场的作用,也就是第二个问题,如何评价敌后战场?二战中,只有中国有敌后战场,这是一个奇观。有个别国家可能有敌后游击队,比如南斯拉夫或马来半岛,但没有像我们这样地域广大、有自己的人民政府的敌后根据地。换句话说,在日本人占领的沦陷地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又把它反占领了,这种情况在整个世界都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能力由此而体现出来,它的威望、知名度在抗日战争中打了出来。中国战场出现了非常奇怪的现象:日军在正面战场得到的,在敌后战场就丢掉了;在正面战场打赢了,在敌后战场就打输了。豫湘桂战场一溃千里,而恰恰在这个时候,敌后战场开始反攻。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力量发展到近300万人,其中正规军90万,武装民兵200万,抗日根据地也扩大到95万平方公里。在战争中,日本人已意识到这个现象,当时的战地指挥官就说到这个问题,战后日本的战史研究也提到该问题。我们把这个现象放在中国抗战的大格局、再放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更大的格局中去看,就能明白敌后战场的意义所在。 第三,是关于中国战场的国际援助问题。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四年之中,中国几乎得不到国际援助,完全靠自己的力量抵抗日军;一直到1941年,德国进攻苏联、日本进犯美国后,这个局面才改变。当然,中国的抗战从一开始就得到全世界人民的同情和支持,民间援助一直是有的,比如印度援华医疗队、柯棣华大夫,白求恩大夫,埃德加·斯诺,日本的反战同盟,美国的飞虎队等。但在国家层面上情况并非如此,战争爆发后的最初两三年中,只有苏联援助了中国,向中国提供了近1000架军用飞机和1亿多美元的贷款,派出飞行员帮助中国空中作战,包括参加武汉保卫战。美国的支持是从1940年开始的,它通过租借法案向中国提供了8亿多美元的援助,另有5亿美元的专项拨款,战争后期向中国军队提供美式装备。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