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观点 >

引领并见证中国当代学术发展

http://www.newdu.com 2017-09-05 中国社会科学报 毛莉 参加讨论

    今年是《中国社会科学》创刊35周年。
    35年前,顺应党和国家实现拨乱反正、重新恢复和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时代要求,《中国社会科学》应运而生。在百废待兴的学术百花园里,伴随《中国社会科学》的响亮啼声,当代中国学术拨正了前进的航向。
    35年时光荏苒,《中国社会科学》与改革开放历史进程相伴相生、与新时期中国学术道路并进同行,引领并见证了当代中国学术的发展,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写下了浓墨重彩的华章。
    “《中国社会科学》这个被公认代表国家学术形象的‘金字招牌’究竟是怎样炼成的?”学者们认为,回答这个问题对更好把握中国学术的未来具有重要意义。
    高举马克思主义大旗
    ——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创新
    1980年1月10日,经过一年的试刊,《中国社会科学》第一期正式出版。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胡乔木亲自确定的《中国社会科学》办刊方向和编辑方针中,首要就是强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学术的灵魂与旗帜。自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中国面貌就为之一新,中国学术也随之开辟了广阔的新天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也是近代以来中国学术的必然选择。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学术理论大旗,是《中国社会科学》坚定不移的办刊方向。
    如今已年至耄耋的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陈先达告诉记者,他自20世纪80年代起就开始成为《中国社会科学》的作者。他在《哲学中的问题与问题中的哲学》中阐述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不能是单纯以注经释义为最高意旨的哲学家,而应该是以自己的哲学参与改变世界的实际活动并从中提炼哲学思想的哲学家”,2006年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后即在学界产生了广泛影响,“以问题为导向,成为一个很普遍的提法”。
    立足现实,把问题中的哲学变为哲学中的问题,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高度对中国当代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及其解决途径赋予浓重的理论色彩,是始终贯穿《中国社会科学》35年发展史的一条主线。例如,1995年刊发的胡绳《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一文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路线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建设学说在中国条件下的巨大发展;2009年刊发的陶德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两个问题的理解》一文认为,检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败得失不能用汉儒和清代朴学家注经的办法,以某个论断与某个文本是否符合为标准,而只能以实践的结果与实践方案的预期目的是否符合为标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