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只能借助西方的理论资源加以解说,只能从西方的理论视角观察问题,就会遮蔽真正的中国问题。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术话语体系,塑造与中国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大国学术形象,不仅具备了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实践基础,也是我们所处的大转型时代的理性召唤。《中国社会科学》敏锐认识到这一时代新要求,矢志不渝地致力于推动学界做有思想的学问,打破对西方理论的盲目崇拜和迷信,立足当代中国国情、立足当代中国实践、立足时代的需要,独立思考、有所作为,努力打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中国学派。 2005年,《中国社会科学》刊发秦亚青《国际关系理论的核心问题与中国学派的生成》一文,提出“上升大国的和平社会化”问题应成为中国国际关系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围绕建设国际关系理论“中国学派”的辩论席卷整个中国国际关系学界,至今依然影响着中国国际关系研究的生态分布结构。 2009—2010年,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主办的“中国社会科学前沿论坛”连续两届聚焦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当代建构,引发学界对自身学术话语体系的反思、对中国道路与学术发展的持续思考。 《中国社会科学》2011年第2期发表一组专题文章,吴晓明、邴正、瞿林东、郑杭生、曾令良从哲学、史学、社会学、法学等不同角度将构建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讨论引向深入。学者们讨论认为,深入中国的社会现实,获得学术上的自我主张,正是当代中国学术的根本任务。 “当《中国社会科学》创刊60年时,中国政治学界不仅可以充分表述自己,还能成为概念、方法、理论和思想的生产者和出口者。”这不仅是著名政治学者王绍光对中国政治学界的希望,也代表了学界对中国学术发展前景的期盼。 推动中国学术“走出去” ——在国际舞台发出响亮中国声音 立足世界文明交往的高度,从学术层面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是中国学术界责无旁贷的时代使命。学术期刊,作为刊发学术论文、推出研究成果、塑造学术形象的载体和平台,无疑站在中国学术走向世界的第一线。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