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读】 后现代主义一直批判西方传统史学标榜历史的方向性、延续性和目的性,认为西方“两希”(希伯来、希腊)文明史的发展属文明发展的标准模式、而非特殊性的论调是无稽之谈。后现代主义对历史的客观性和宏大叙事的这种不屑,促使了学界重视政治、军事、宗教等宏大叙事以外的材料,更加关注非主流文化的表达。最近,由意大利和我国多家博物馆在辽宁、河北、湖北、陕西、天津等地举办的“文明之海——从古埃及到拜占庭的地中海文明”展览,展现了与教科书不一样的文明叙事,使人不禁要重新思考地中海文明发生的进程。 在一般教科书中,以科学、理性、民主、法治为核心的希腊、罗马文化主导了地中海的文明。在“文明之海”展览中,这些都看不见了。当然,展示这些内容有材料的局限。但从展览叙事来看,其主旨只把地中海作为西方文明起源的一个象征,重点是描述地中海地区多文化的融合与嬗变。展览的内容依次为:地中海的历史和神话、埃及、地中海航线沿途的古文明、迈锡尼、塞浦路斯与腓尼基、希腊、大希腊地区、伊特鲁里亚、罗马、蛮族和拜占庭。在展览文字有限的情况下,用300余件文物展现文明之海,没有强调文明的时间序列,而空间扩展到埃及、小亚细亚,这或许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策展方对西方文明起源的修正。 陆地与海洋 “地中海”这个词的拉丁文本义是“大地之间”,观察地中海文明就是看其周边的几个陆地文明在这一区域的碰撞。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革命发生在大陆,但只有地中海成为西方文明的摇篮,那么大陆的农业文明对地中海文明进程的作用是什么?只讲多文化的融合显然无法说得通。 从埃及、罗马来看,农业催生了帝国的形式,神祇、国家、法律等虚构的故事由此发生。不同陆地的文化,结构也不相同,当有了海洋交通的便利,不同文化的流动就非常迅速。法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布罗代尔曾说,埃及的黄金和美索不达米亚的青铜催生了地中海文明,高山的蛮族入侵贯穿整个地中海史。 考古发现,以农业为主的埃及、伊特鲁里亚、罗马等文化的墓葬都有船模的随葬品。这些文物比起先秦贵族墓葬中的青铜礼器和玉器没有什么艺术性可言,但作为海洋文化符号显示出工具在地中海文明中的核心作用。展览以众多船模文物开篇,足以暗示地中海文明的主要特征。比较先秦文化随葬象征身份和财富的青铜器、地中海文化随葬船模,很容易让人思考两种文化日后不同走向的内因。 希腊文化是地中海文明的主轴。文艺复兴后,有关其来源的研究一直强调该文化的内在因素,而闪米特人、埃及人等异族文化被严重低估。随着考古学的发展以及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的深入,西方学界越来越看重希腊文明中的东方因素,美国历史学家穆瑞甚至提出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就是“东方化时代”。科学史家萨顿认为,希腊文明中的科学,其基础完全是东方的,没有这些基础,它不一定能创立出来。马丁·贝尔纳教授因有神话学、语言学和考古学的三件法宝走得就更远。他说希腊文明来自北方、是印欧语系的民族或雅利安人征服高度发展而虚弱的土著居民的结果。他强调埃及文明决定性的影响,说19世纪三四十年代之前,希腊人都自认为其文化中的因素来自埃及,之后操印欧语言的入侵者才对希腊文化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贝氏还把矛头直指构建希腊文化正统观的修昔底德,说他区分文明(希腊人)与野蛮(埃及、腓尼基等人)的进步史观是“时间沙文主义”。西方学界的这些看法难免矫枉过正。实际上,在地中海文明的进程中,任何文化都能方便地在地中海传播,多向交流是常态。“文明之海”展览汇聚了大量希腊罗马之外的埃及、腓尼基、塞浦路斯等文物,正反映了地中海文明发展的史实和去西方文化中心论的态度。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