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参见:崔玉军.英国汉学界的《论语》英译:历史与问题[J].该文是提交于2009年6月13日在复旦大学举办的“出土文献与传世典籍的诠释——纪念谭朴森先生近世两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的论文. ②关于左景权的信息,国内几乎没有记述,仅能发现的是他在敦煌学方面的成就和发表的几篇文章:《敦煌文史学述》《漫谈希腊古典名著的翻译》《范成大揽辔录校补初编序》.文中所用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来自《法国华人三百年》之“左景权的《司马迁与中国史学》”,该书由旅法艺术家、法国欧华历史学会会长、欧洲龙吟诗社主编叶星球撰写,巴黎太平洋通出版社2009年出版.参见:左景权.司马迁与中国史学[C]//叶星球.法国华人三百巴黎.太平洋通出版社,2009. 参考文献: [1][法]若瑟·佛莱什.从法国汉学到国际汉学[C]//[法]戴仁编.法国中国学的历史与现状.耿昇,译.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9. [2][法]费赖之.在华耶酥会士列传及书目[M].冯承钧,译.北京:中华书局,1995:888. [3]邸爱英.马殊曼与世界第一个《论语》英译本[J].读书,2009,(5):83-88. [4]甄春亮.里雅各翻译的《论语》[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2):5-8. [5][法]艾田蒲.中国之欧洲:下卷[M].许钧,钱林森,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88. [6][法]伏尔泰.哲学辞典[M].王燕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322. [7]朱谦之.中国哲学对欧洲的影响[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196. [8]许光华.法国汉学史[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9:86. [9]莫东寅.汉学发达史[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6:61. [10][法]艾田蒲.中国之欧洲:上卷[M].许钧,钱林森,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11][美]孟德卫.1500-1800:中西方的伟大相遇[M].江文君,姚霏,译.北京:新星出版社,2007:133. [12][德]卫礼贤.中国心灵[M].王宇洁,罗敏,朱晋平,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8:145. [13][德]吴素乐.卫礼贤:传教士、翻译家和文化诠释者[C]//[德]马汉茂,汉雅娜,[中]张西平,等.德国汉学:历史、发展、人物与视角.郑州:大象出版社,2005:477. [14]刘正.图说汉学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52. [15][法]戴仁.西方汉学第一人:爱德华·沙畹[J].史学理论研究,2012,(1):136-142. [16]黄长著,孙越生,王祖望.欧洲中国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86. [17][法]戴密微.法国汉学研究史[C]//[法]戴仁.法国中国学的历史与现状.耿昇,译.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110. [18][法]马伯乐.沙畹与法国汉学研究的新时代[C]//[法]戴仁.法国中国学的历史与现状.耿昇,译.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156.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