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天津镇的建立 天津地处北京南部,控遏渤海,不仅是明代海运枢纽地区,而且是将南方物资转运至九边长城中转地点。朱棣实施迁都北京计划同时,亦设立天津卫。“设天津卫。上以直沽海运商舶往来之冲,宜设军卫,且海口田土膏腴,命调缘海诸卫军士屯守。”[13]此后又增置左、右二卫。[14]土木之变后,明朝亦在天津推行镇守制度。“命都指挥佥事李端往天津三卫镇守操备。”[15]但天津镇守实在多数时间居于通州,以至于成化年间“都督陈逵镇守,而居于通州,未尝一至其地”。[16]万历二十年(1592),日本丰臣秀吉发动对朝鲜的进攻,明朝鉴于东北亚军事局势变化,遂加强沿海地带防御。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明朝鉴于天津在东北海疆中的居中核心位置,加强文武两种系统的措置。 但天津系畿辅门庭,至山海关仅八百余里;而登、莱为中原襟带,南至淮安运河口三千余里,又山以东、江以北之藩蔽也。承平以来,沿海卫所单弱,处处滨海,在在宜防。万一倭奴乘虚而入,内无控扼,外无声援,中州、畿辅不无震动。天津虽迩蓟镇,山东原有巡抚,终难遥制,莫若添设备倭抚臣一员,弹压天津、登莱,据险练兵,因而留屯,无警周巡,有警策应。而衙门略近天津,以示特重根本,则南可以防中原,北可以壮神京,东障海岛,而山海、鸭绿等处,声息易达,此实内防之最不可缺者。[17] 总督蓟辽蹇达揭报倭犯朝鲜,辽左戒备,乞将保定总兵倪尚忠移驻天津,总管二镇兵马。从之。[18] 即保定总兵临时东移至天津。不仅如此,明朝还专门设置天津海防副总兵官。“以提督京城巡捕署都督佥事宋三省充协守保镇天津海防副总兵官。”[19]即海防副总兵官拥有独立镇守天津职权。万历二十四年,“南京吏科给事中祝世禄奏议天津卫添设总兵一员,以防海路。下所司。”[20]万历二十五年,阁臣张位再次建议于天津设置总兵官,“专治海上事务,续调水兵,俱属管领,与旅顺、登莱、淮扬声势联络,以振军威。”获得了神宗的同意。[21]“上命周于德充提督天津登莱旅顺等处防海御倭总兵官。”[22]明朝遂在渤海湾构建了军镇防御体系。 肖立军、张丽红指出万历四十七年前后,明朝添设天津总兵官,天启元年六月给予关防,属于镇守总兵。[23]天津总兵官镇守之地并不限于天津一地。“宣府总兵张继先以原官充总兵官,镇守天津等处地方。”[24]天启二年,天津实已裁废总兵官,再设副总兵,王绍勋充任此职。[25]副总兵仍为“协守”名义。“命铸协守天津副总兵关防,给副总兵毛有伦。”[26]天津虽未保持总兵官之设置,但仍被时人视作军镇。总督仓场户部尚书李宗延便疏称“天津一镇”。[27]崇祯年间,明朝再于天津设置总兵官,其中王洪便曾充任此职。[28]倪元璐在《覆奏并饷疏》中,亦列出天津镇。[29]总之,天津镇设于天启元年,其间一度裁废,崇祯年间复置,是九边二十三镇之一。不过由于天津系出于海防而设,并未修筑长城工事,因此时常不被列入军镇行列。 直隶巡按王道直进呈《阅边图册》,帝以天津一镇亦在阅视之区,而图册不载,是何因由,著行据实奏明。道直言:“自山海至保镇,延袤凡三千里。臣于查点军马之外,如裁补过树株、创设过炮台、挑浚过濠堑、修补过边墙、铲削过偏坡等事,皆指边口言之也。天津镇原属腹里平衍之地,无偏坡、壕堑、边墙诸事,向来并无创举,所以前关差奏缴,无论三年大阅与岁巡之差,其所画边图、所开事迹,止及蓟、昌、保三镇,而不及于天津。历年节呈御前可覆。而按臣照查往例,缮造图册开报,遂不获缀天津于蓟昌保之后。至于今岁二月,巡阅天津兵马,目击登寇叛逆津门,患切震邻,已有津门为扼要之地一疏,所言沿海要口等处当创筑炮台,多设大炮,以备邀击,即贼或航海而至,亦使不得登岸。……”帝谓:“天津海防重镇,一应兵马、钱粮重要军务,自当与各处一体查饬。……”[30] (责任编辑:admin) |